抗癌是灵芝最为人熟知的疗效,不过您可知道,灵芝对於许多难缠的疾病也很有一套。本文中将根据造成台湾人致死的前几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等,从灵芝预防发生与减轻病情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彰显灵芝在全民健康防线中的特殊地位。
文/许瑞祥
◎本文原载於1999年《健康灵芝》第6期 15~19页
今年(1999年)八月三日,争议多时的台湾「健康食品管理法」正式实施,只见过去琳琅满目的健康食品纷纷从市场中撤柜下架,一夕之间台湾地区的「健康食品」成为历史名词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拥有数百万消费族群与年营业额数百亿的健康食品市场,会就此没落式微,或是重新洗牌、去芜存菁後再现江湖,已成为最近大众热烈讨论的话题。
健康食品被视为明日之星的重要产业,当然有其市场需求。放眼廿一世纪,追求健康将是人生在世最大的愿景,因此能提供健康希望或维持健康品质的任何产品,都将成为消费大众竞相追逐的目标。在民智大开的先进国家中,健康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屡屡验证了健康是人人可追求的梦想,健康食品於是成为现代人维持健康的捷径而畅销全球。
灵芝可以实现人们追求健康的梦想
到底「健康」的定义为何?可能每个人的形容会有差异。根据《食品营养百科辞典》中所描述「健康人」的表徵包括:很少生病。体能良好、寿命长。体温正常、脉抟及呼吸稳定。具有符合年龄的身高和体重。动作灵敏。良好食慾。正常排便、排尿。眼神明亮、眼皮红润。舌呈深粉红色。牙龈、牙周膜健康。皮肤平滑、柔软、有弹性,肤色健康。发色柔亮。坚硬、粉红色的指甲【1】。
当我们环顾四周围的人群,就每个人的外观而言,能完全符合前述表徵的成年人似乎并不太多,这显示许多影响健康的因素,始终潜藏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其中尤以空气和水源的污染所造成日积月累的毒害最为严重,其他如营养失调、运动不足、生活压力过大与化学药物的滥用等,皆会使身体的机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脱离健康的范围。
当学业、事业开始成就之时,慢性疾病亦接踵而至,对於个人或其家庭着实是无情的打击,就国家整体经济而言更是重大的损失。因此,日本政府正在研究评估,以健康食品的功能,来降低未来医药支出负担的可行性。
依照去年(1998年)卫生署的统计资料,台湾地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前十名依序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事故伤害、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肝炎、肾炎、肾变性疾病、高血压性疾病及自杀等。
本文中将根据这十大死因(除了意外事故伤害与自杀外的致死病因),针对灵芝预防发生与减轻病情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彰显灵芝在全民健康防线中的特殊地位。
灵芝抗癌潜力无穷
恶性肿瘤仍然是文明国家中头号的致命疾病,自1980年代起,抗癌的研究一直是医药界的重心,然而每年开发上市的新药与高成长率的抗癌药物市场,并未能有效遏止逐年上升的癌症死亡率。台湾因恶性肿瘤致死的人数,由1997年的17,342人到1998年的29,260人,成长率十分惊人。
就灵芝而言,其抗肿瘤的作用在1970年代就已经被确认,从早期利用野生的树舌灵芝、灵芝、松杉灵芝等萃取物对实验小鼠接种肉瘤(S-180),到肌纤维瘤或恶性脑膜瘤的细胞增生,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确定灵芝具有抗肿瘤活性。
但因灵芝的萃取物无法直接攻击或消灭癌细胞株,因此开启了灵芝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灵芝多糖与宿主免疫功能间的全新研究领域。1990年,灵芝的抗肿瘤能力已被证实是透过增强免疫作用而达成的,其中包含:
(一) 提高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增强自然杀手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二) 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如增强小鼠脾脏B细胞受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增殖反应的敏感性。
(三) 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如增强ConA(刀豆蛋白A)对小鼠脾脏T细胞的增殖反应。
(四) 促进免疫细胞激素的产生:目前已知灵芝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激素,如IL-1、IL-2、IL-6、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
(五) 增强淋巴细胞的DNA聚合酶α活性:灵芝多糖能显着增强老年小鼠脾脏淋巴细胞DNA聚合酶α的活性,并使之趋於正常水准【2】。
灵芝多糖对於增强宿主免疫功能的宏观表现,使得灵芝成为防治肿瘤的新希望。在中国地区,利用灵芝所开发的产品,配合手术与放疗或化疗的使用,对於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病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临床上评估显示,提高肿瘤病患对於化疗或放疗的耐受性,并减轻放疗、化疗时引起的白血球减少与饮慾减退等副作用。
灵芝多糖被认为是具有开发潜力的癌症辅助治疗剂,除了具备无毒性且能增强免疫功能外,并透过其抗放射作用改善骨髓造血机能,相对减轻化疗、放疗的副作用,配合对人体重要器官扶正固本的全方位作用,明显改善病患体质,增强对抗癌症的存活机会【3】。
灵芝可预防心脏血管疾病
在台湾地区人口中,脑血管疾病与心脏疾病分别为排名第二与第三的致命疾病。根据卫生署1998年的统计,因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致死的人数,约占癌症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五,但具有此慢性疾病的人口必当数倍、乃至於数十倍於此,可见其对国人的威胁。
红色灵芝自古流传着:「赤芝主治胸中结,益心气……」, 显示其对心脏血管的功能必有独特之处,目前已经药理研究证实的作用有:
(一) 强心作用。
(二) 保护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改善心肌的微循环。
(三) 降血压作用。
(四) 降血脂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五) 提高红血球细胞膜的通透性与封闭度。
(六) 抗血栓形成,并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对心脏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可行性【4】。
中国地区利用灵芝制剂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辅助治疗剂,对於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与脑血栓後遗症等病例的疗效有:
(一) 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抗心绞痛药的用量。
(二) 改善心肌缺血性变化。
(三) 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脂蛋白浓度。
(四) 降低全血黏稠度和血浆黏稠度,改善血流障碍。
(五) 患者原有的心悸、气紧、头痛、头晕等症状减轻,多数患者的食慾、睡眠和体力亦有明显的改善。【5】
根据药理研究与临床试验所得的证据,灵芝对於心脏血管疾病的治疗,是透过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对抗缺血的能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等直接作用,灵芝的镇静与镇痛作用、提高红血球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清除超氧自由基,以及提高机体对急性缺氧的耐受能力等的综合表现,一再地验证灵芝不仅能消极地用於病情的减轻或治疗,更应积极地推广於日常生活的饮食中,为预防脑血管病、降低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作出贡献。
灵芝的降血糖能力备受瞩目
糖尿病自古被认为是一种富贵病,体态丰盈者罹患率愈高。这是因为人体利用葡萄糖的机能发生障碍,因此血液中出现高浓度的血糖,经由肾脏将此无法利用的糖分排出体外,就有糖尿的现象,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管硬化所引发的肾脏、心脏、脑血管及下肢血管的病变等。
糖尿病患在经诊断确定後,必须遵循医师指示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是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对於占全人口1~2%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辈子的梦魇。因此,有关灵芝降血糖能力的评估,就更受到已开发国家的重视。
日本学者在灵芝降血糖的药理研究中发现,灵芝可以降低试验大鼠血中的血糖浓度,随後并由灵芝子实体的萃取物中证实,小分子的灵芝多糖体ganoderan A、B、C等,为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进一步分析显示,ganoderan B能提高大鼠的血浆胰岛素浓度【6】。
灵芝多糖的降血糖作用,鼓舞了许多糖尿病的患者。在日本,就有利用灵芝来帮助控制病情,同时改善病人体质减轻并发症的诸多见证。相信对於糖尿病阴影挥之不去的恐惧,灵芝能提供其面对未来的勇气。
灵芝保护肝脏,防治肝炎
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解毒工厂,每天进入人体的各种异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处理。因此,肝功能正常时人生是美丽健康、充满色彩的,但是肝功能受损时,人生可能变为黑白的。
中国人是讲究爱肝、保肝的民族,但是我们肝病的患者却也特别的多,从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到各种毒素累积所导致的肝炎,由急性肝炎转变而成的慢性肝炎、甚至是肝硬化与肝癌,使得此项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成为大众长期的隐忧。如能在日常的摄食中,进行肝脏功能的维护,减轻肝功能负担,或促进肝脏的代谢能力,相信是大家所热切期盼的。
灵芝的药理研究证实,对动物实验性肝炎的防治具有明显的成效,除了减轻药物对肝脏损伤,加强代谢解毒功能外,并能促使部分切除肝脏小鼠的肝脏再生能力增强。在鸭肝炎模式的评估中,确定灵芝类真菌中能降低幼鸭感染鸭B型肝炎病毒的机率,为灵芝用於防治病毒性肝炎提供了另一个直接的证据【7】。
在70年代的大陆地区,临床上曾将部分的灵芝制剂作为急性肝炎的治疗药物,根据当时的统计显示,临床治癒率为45~75%,患者认为对全身无力、食慾不振、腹胀与肝区疼痛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效果最为显着,而其肝功能检查值,如SGPT等有降低的趋势【8】。
由临床与药理互相验证,灵芝对於肝脏功能的保护与肝炎防治的具体成果,显示灵芝成分的多元与全方位的功效,是其千古流传的最佳写照。
法理之隘,容不下灵芝之大
根据台湾地区所公布的「健康食品管理法」与「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细则」而言,就目前卫生署所公告的健康食品功能评估项目中,将灵芝申请为具降血脂作用与免疫调节功能的健康食品,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但就灵芝而言,以目前所能评估的功效全部都加诸於灵芝之上,恐怕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就前述灵芝的功效深入了解,可知其作用并非仅止於含糊其词所谓的「保健功效」,对於挑战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从发生、减缓病情到辅助治疗等,从药理到临床,由动物模式到人体评估,皆有其数据可考。
笔者认为,灵芝并不需要某些特殊的名称来背书或是提高身价,才能在市场上流通。灵芝是千古流传、绿色环保、扶正固本、久食轻身不老的人间瑰宝。
参考文献
1. Ensminger, A.H., Ensminger, M.E., Konlande, J.E., and Robson, J. R. K. Food and Nutrution Encyclogedia. Pegus Press, Clovis, Canada, 1983.
2. 林志彬:灵芝的现代研究 p.150-158,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北京,1996.
3. 林志彬:灵芝的现代研究 p.193-194,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北京,1996.
4. 朱世能、森昌夫:灵芝的研究 p.86-99,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上海,1994.
5. 程彰华等:灵芝对高血压伴高血脂和脑血栓後遗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灵芝的研究 p.100-103,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上海,1994.
6.许瑞祥:灵芝概论 p.52,万年出版社,台中,1993.
7. 林志彬:灵芝的现代研究 p.166-168,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北京,1996.
8. 许瑞祥:灵芝的奥秘 p.132,正义出版社,台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