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台湾灵芝现代化研究的奠基过程 ── 台湾灵芝研究家族族谱

发布时间: 2015-05-12 11:43

灵芝的研究工作高度集中在少数几所大学,显示在台湾研究灵芝的团队间,应有特殊渊源与脉络可寻,藉由经验的传承或资源的分享,加速研究灵芝的进展。本文将以学校为基础,通过全国博、硕士论文资料库的检索结果,介绍其中的师承关系,进而回顾台湾在灵芝现代化研究的奠基过程与演进方向。

文/许瑞祥

 ◎本文原载於2008年4月《健康灵芝》第40期13~21页

p4-1 PubMed

 以ganoderma为关键字,在收录医药、生化期刊为主的PubMed资料库中的搜寻结果,

显示1976~2007年间有571篇灵芝论文被收录。

 

灵芝的现代化研究肇始於1970年代,从60年代中国的临床应用成效引起日本等国学界的兴趣,也开启对灵芝全面系统化研究的局势。

拜现代网路资料查询便利之赐,经由google的学术搜寻,在1970~2007年间共有1,780篇灵芝相关的论文被发表,其中约有650篇论文与台湾的研究有关连。若再以收录医药、生化期刊为主的PubMed资料库中的搜寻结果,亦显示在1976~2007年间有571篇灵芝论文被收录。经分析比较论文发表的年代与数量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p4-2 report-1

p4-3 report-2

(制图/吴亭瑶) 

 

从1997年以後灵芝开始成为全球学界的研究重点

在1977~1996年的前二十年间,每年被PubMed收录的灵芝论文除了1990年外,其余每年都在10篇以下,显示在此期间灵芝尚未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直至1997年以後,灵芝每年被发表的论文篇数才进入稳定的二位数。

经十年的成长,至2007年时已达86篇,此趋势显示研究灵芝已经是全球学者共同的兴趣。灵芝的重要价值也在历经三十年的反覆验证下,创造出年营业额25亿美金的市场规模。

台湾承袭中华文化的余绪,更是西方科学与东方文明交会的平台,灵芝能在台湾发扬光大,是传统中药理论结合现代化农业、医药与生技业的最佳例证。本文将从基础科研的角度,剖析台湾过去研究灵芝的脉络从无到有的过程。

今日大众对於灵芝的普遍认知与肯定,是建立在过去三十年间学术界筚路蓝缕的努力与产业界胼手胝足的耕耘。但就整体灵芝研究的主力与创意的来源而言,以灵芝为材料的研究生与指导教授,正是将灵芝价值向上提升或横向扩张的执行者,更是灵芝多元化利用的催生者。

 

台湾灵芝研究团队间,有特殊的渊源与师承关系

我们通过全国博、硕士论文资料库的检索结果,来回顾台湾在灵芝现代化研究的奠基过程与演进方向,确认今日灵芝的主流地位绝非凭空杜撰。

自1982~2007年间研究灵芝所发表的博士论文共13篇,其中台湾大学有6篇,中兴大学、清华大学与高雄医学大学各2篇,东海大学有1篇。而在此期间所完成以灵芝为题目的硕士论文共计有150篇,以论文发表的学校来统计时,可见台湾大学有43篇,台北医学大学19篇,中兴大学16篇,阳明大学13篇,东海大学12篇,台湾师范大学7篇,交通大学、长庚大学、中山医学大学各有5篇等为主,其余则分散於其他19所公私立大学(图二)。

p4-4 tw-uni

(制图/吴亭瑶) 

 

一、台湾大学:开台湾灵芝研究之风气

自许为台湾学术标竿的台湾大学,在灵芝的研究成果中毫无疑问是领袖群伦,无论是博、硕士论文的数量或是发表的年代都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植病所陈道教授所指导的研究生,现任职於林试所植病系的张东柱主任,於1982年发表台湾第一篇灵芝的硕士论文,也开启了灵芝在生物学研究的风气。

(一) 台大农化所

农化所的王西华教授所指导的学生们,则是目前台湾灵芝研究的最大团队。王教授直接授业的弟子中,以灵芝为博士论文题目的有许瑞祥(1990)和李明彦(1992),以灵芝为硕士论文题目的有李明彦(1989)、罗盛强(1991)、梁志钦(1991)和杨秀菁(1991)。

王教授曾指导的学生中,有现任台北医学大学的苏庆华教授、阳明大学的许先业教授、台湾大学医技所的林淑萍教授、台湾大学生技系的林璧凤教授、许瑞祥教授和黄庆璨教授,台湾大学兽医所的吴应宁教授等,分别在灵芝的液态培养、菌种监定、基因选殖、活性成分分析、几丁聚糖开发、免疫调节作用、抗癌机制探讨等领域里开枝散叶,绵延超过二十年。

 (二) 台大生化所

生化所在董大成教授任教期间开始有关灵芝抗癌的动物试验,是台湾灵芝抗癌研究的开山始祖。

有关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质的研究则肇始於林荣耀教授,他所指导的林文辉於1995年完成「松杉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构造与作用机制」的硕士论文。

林教授指导的柯俊良博士,现任中山医学大学毒理所教授,自2002年起指导完成以「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减敏作用与抗肺癌细胞株作用」之相关硕士论文4篇,为灵芝在中台湾的药理研究建立新的滩头堡。

师承林教授的阳明大学药理所李德章教授所指导的研究生,则曾对於灵芝酒精萃取物进行活性评估。

(三) 台大食科所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的设立是以提升国内食品产业为宗旨,因此食科所毕业的博、硕士,在台湾的产、官、学界举足轻重。食科所孙璐西教授指导洪淑敏(1999)和锺淳雁(2003)完成有关「灵芝对肝癌细胞凋亡与抑制肝纤维化」之硕士论文。

其授业门生中,现任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的颜国钦教授,与中山医学大学营养学研究所的王进崑教授,在灵芝抗氧化研究与灵芝的延缓衰老作用各领风骚。

颜国钦教授曾经指导的许辅副教授现任职於台大园艺所,2005年指导庄文仪以「灵芝多糖与免疫调节蛋白作用机制的比较」获得硕士学位,此论文不但连结过去多糖体调节免疫时,与其中所含的蛋白质间各自调控的结果,也显示第三代的灵芝研究学者已经浮现台面了。

现任台大教务长的蒋丙煌教授,指导毕业的研究生有王湘伶(2003)、陈小薇(2004)、曾勺瑄(2005)、李彦叡(2006)等,论文以豆科植物为基质液态醱酵灵芝的制程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功能分析为主。蒋教授指导的陈建中博士,现任职於台北医学大学口腔科学研究所,在2004年指导车立雯以「灵芝子实体之几丁聚糖的制备」取得硕士学位。

食科所中年轻一代的新锐教师吕廷璋副教授,以多糖体的葡聚糖性质与检测技术,指导完成1篇博士论文(张毅伟2002)与4篇硕士论文(周欣漪2001、李仪侬2003、许俐菱2004、王钟凰2005),为学术界作育分析多糖体结构与定性定量的人才。食科所游若萩教授则指导研究生锺孟书,於2000年完成以「灵芝醱酵物抗氧化活性与锗含量分析」为题目的硕士论文。

(四) 台大植病所与植物所

师承陈道教授的植病所曾显雄教授,指导於2004年毕业的研究生吴竑毅,以「灵芝交配型相关基因之选殖研究」,开辟灵芝基因体学研究的新气象。

植病所的刘瑞芬教授则主导「灵芝葡聚糖合成酶相关基因的选殖与分析」,共指导完成4篇硕士论文(陈伊蓉2002、王志伟2004、林国词2005、萧舜贤2005),在灵芝来源的功能性基因之选殖与应用的人才培育成果上,与台大微生所分庭抗礼。

已故的植物所陈瑞青教授,曾指导叶增勇於1990年以「南方灵芝复合种之分类学研究」通过博士论文审查。叶博士曾任教於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持续针对南方灵芝复合种进行基因分析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共指导完成3篇硕士论文(张君玉1995、谢富贵2002、廖雯慧2003)。

(五) 台大药理所与免疫所

此外,台湾大学药理研究所林琬琬教授所指导的许铭仁,在2002年完成以「灵芝多糖与人类嗜中性白血球及单核细胞的药理作用」为题目的博士论文,而免疫学研究所江伯伦教授的研究生张芷菱则在2006年完成「灵芝蛋白及多糖体进行免疫调节减缓气喘之呼吸道发炎反应」的硕士论文,让灵芝在防癌与减敏的应用能早日具体落实。

 

二、台北医学大学:开启灵芝外敷内服的新契机

在1982~2007年间发表的博、硕士论文数量排名第二位的是台北医学大学,共计有19篇,主导灵芝研究的是现任生物医学材料所的苏庆华教授。

苏教授自1984年从台大农化所毕业後,承当时台北医学院董大成院长延揽到北医任教,共同参与灵芝多糖抗癌之研究。至目前为止,苏教授个人共指导完成11篇以灵芝为题的硕士论文,研究成果从灵芝三萜类的图谱分析与对肝功能的影响,到灵芝子实体的完全利用等,其所开发的SACCHACHITIN敷料之安全性与功能性探讨的系列论文,更是开启灵芝可外敷内服的新契机。

苏教授同时也与药学所许明照教授、生医材料所蔡郁惠教授与曾厚教授、口腔科学所陈建中、保健营养所杨素卿教授等,共同建立台湾大学以外的另一个灵芝研究的代表性聚落。

 

三、中兴大学:中台湾灵芝研究的大本营

位於台中的中兴大学是中部地区人才培育的摇篮,在灵芝研究的风潮中积极的努力定位。目前已有2篇博士和16篇硕士以灵芝为题目的论文完成,是中台湾灵芝研究的大本营。

中兴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赖滋汉教授於1989年指导研究生林哲圣完成「灵芝深层培养」的硕士论文,首开该校灵芝研究论文之先河。

曾师承赖教授的现任食科所叶娟美教授,指导研究生参与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相关研究,共完成3篇硕士论文(许薰予2002、罗秋梅2004、叶钧凯2005)。

同属食科所的毛正伦教授专攻灵芝组成的抗氧化性、抗致突变性、对肿瘤细胞之毒性等活性评估,共指导完成有1篇博士论文(曾裕琇2003)与3篇硕士论文(蔡淑瑶2001、林怡岑2004、连佩盈2005)。

同所的方继教授与颜国钦教授,亦曾指导以灵芝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论文研究,形成评估灵芝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聚落,也为灵芝抗老防衰提供理论基础。

曾任职植物研究所的陈昇明教授所指导的研究生,於1995年发表「中部山区关刀溪流域灵芝属的分类调查」後,陆续发表有关灵芝转形系统(许宗铭1998)与辅助糖尿病治疗(王贞文2000)的硕士论文,并於1999年指导何一正以「选殖灵芝纤维分解酶基因」完成博士论文。

 

四、东海大学:为灵芝菌丝体的产业化条件奠定理论基础

同样地处台中的东海大学虽然名气不如中兴大学,但是研究灵芝的热情与成果却是不容小觑。

在东海校园里研究灵芝的代表是化学工程研究所的杨芳锵教授,自1995年起指导研究生专研灵芝的液态、固态培养与多糖体生产之调控技术,至2005年共完成11篇硕士论文和1篇博士论文,是目前台湾学术界中个人指导完成最多灵芝相关论文的教授,也为灵芝菌丝体的产业化条件奠定理论基础。

 

五、阳明大学:开启台湾最早有关灵芝三萜类系统化的研究

以阳明大学为首的荣阳团队,在2001年间主导台湾灵芝基因体学的研究而扬名。阳明大学生化所的萧明熙教授与叶小帆教授,在1986年指导周政贤所撰有关「灵芝三萜类结构及生合成」的硕士论文,是台湾最早有关灵芝三萜类的系统化研究,萧教授一直是台湾三萜类结构与功能分析的领导者。

阳明大学的另一位研究灵芝的代表是已故的李旭生副教授,李副教授在生化所任职期间曾指导杨令仰(2001)、璩敬贤(2003)完成有关灵芝萃取物保护肝损伤之硕士论文。

李副教授对灵芝菌丝体来源的多糖体之分离与活性的研究影响深远,曾经参与共同研究的学者有:成功大学翁舷志教授、阳明大学已故的王声远教授、台湾大学林琬琬教授与江伯伦教授等,该合作团队在多糖体作用机制的进展,和北京大学林志彬教授与中研院翁启惠院长所主导的研究成果,呈现鼎足而三的局面。

阳明大学生药所专研中药的吴荣灿教授,指导研究生蔡胜发(1998)、潘宜欣(2000)以灵芝抗老化、抗癌及肠道免疫系统为主,2002年之後的硕士论文则是比较灵芝等中草药多糖体间吸收、代谢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医学生技所的许先业教授参与中研院灵芝多糖F3的研究项目,2006年指导毕业的高崇旋以「灵芝多糖体调控人类单核球细胞生成介白素1的途径」为硕士论文,解答了多糖体在调控免疫系统的起始部位。

同年毕业的刘俊仪则是完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T细胞中调控介白素2的途径」,同时将灵芝参与免疫调节的两个主要代表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在细胞分子层次明确阐述,对於日後灵芝产品的深度发展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同所的陈赛君教授所指导的研究生方明瑜(2005)与锺政翰(2006),则是以「灵芝三萜类对活化肾膈细胞的效应」与「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之调控」为硕士论文,首开台湾灵芝用於肾丝球肾炎预防或治疗研究之先河。

此外,阳明大学曾指导研究生进行灵芝研究的,还有药理所李德章教授、生医光电工程所邱尔德教授与荣阳团队的杨永正教授,在灵芝抗癌、多糖体活化巨噬细胞与灵芝基因序列的生物资讯学分析等领域中完成硕士论文。

 

灵芝研究成果是一步一脚印的累积

在本文中整理介绍了博、硕士论文发表篇数超过10篇以上的公私立大学里指导研究的学者与其师承合作关系,对於未能收录的遗珠之憾或囿於资讯查证时之疏漏,尚祈各界先进能不吝赐教。

期待我们的整理能够唤回大家零散的记忆,凝聚成为完整鲜明的印象,让有兴趣参与灵芝研究的人,找到可以发挥的空间;让从事灵芝研究的人,回顾自己曾经努力的足迹;也让使用灵芝、受惠於灵芝功效的人,多增一分的信心,也多怀一份的感恩。

 

分類:靈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