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蛇与灵芝在白蛇传年画、女娲伏羲画像石、玄武图壁画里寓意的转化、生机与平安

发布时间: 2025-02-13 11:23

随着中国传统纪年的地支由「辰」转进「巳」,与其对应的生肖也从「龙」轮职到「蛇」。虽然蛇也称「小龙」,从东汉一些重要着作也可看出古人视蛇为龙的同类或化身,但不同於龙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的神性,蛇的形象却是亦神亦妖、亦人亦兽,多重且复杂,登上故宫大雅之堂的相关文物数量也难与龙相并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充满活力的民间和许愿重生的地宫,找到不同朝代以蛇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并在其中看到雅俗共赏的灵芝以不同的艺术型式与作品主题相互辉映。

文/吴亭瑶

 
白蛇传里的蛇与灵芝:转化新生

众「蛇」之中最为大众所熟悉者,当属《白蛇传》里修练成人形後嫁给许仙天以报前世救命恩情的白娘子,以及对白娘子忠心不二(或者是被白素贞收服而不得不)患难与共的小青。故事中娘子意外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为救夫君勇闯崑仑山盗取仙草的剧情,正是所有中国人认识灵芝的起点。

下图是晚清民间四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天津杨柳青」的画师以雕版印刷制作的《白蛇传》年画,白娘子遭遇守护灵芝仙草的白鹤童子(南极仙翁护法)拦阻一幕,就位在画面上半中间左边「南极洞(南极仙翁住所)」之前。只见白娘子双手舞剑单膝跪地,其所企求的灵芝仙草已近在咫尺。

20250213-1

20250213-2

天津杨柳青年画《白蛇传》,59.5×106.5公分,
现藏於天津博物馆,详细创作年代不明,
推估应是晚清至民初的作品。
(图片下载自广东省博物馆官网粤博新闻

 

情深义重的白娘子最终并没有打赢,幸得及时出现的南极仙翁悯其救夫心切而赠予灵芝仙草,才得以救回许仙一命,日後甚至跟许仙生了一个胖娃儿。灵芝起死回生之效实属夸大,但作为无药可用时的压箱宝,死马当活马医,最後终能续命回春,则是自古至今都确有所闻。

许仙因灵芝恢复健康的重生,呼应着白娘子(白蛇)几经磨难(脱皮)最後连心性也蜕变成人的新生。这部萌发于南宋(12~13世纪)、成形于明末(17世纪)、成熟於清末民初(18~20世纪初)由民间接力集体创作的神话传说,显然在向往自由恋爱、突显民间正义的背後,为生命注入了锲而不舍终有机会脱胎换骨的希望。

 

女娲伏羲像里的蛇与灵芝:生生不息

以「人首蛇身」将生殖力和生命力形象化的伏羲女娲,是另一个与蛇的意象有关的神话主角。祂俩在先秦典籍分属不同的神话系统,女娲原为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始祖神,伏羲则是发明渔猎工具、始作八卦(占卜吉凶祸福)的部族首领,直到西汉人们才将二者结合为配偶神,希望透过相关图腾的崇拜和祭祀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祈愿生者子孙昌盛家族兴旺,祝福死者灵魂升仙长生久世,或来世再生再享荣华。

从汉代墓室大量出土的画像石(用於构建和装饰墓室、刻画有图像的石板或石块)会发现,伏羲女娲通常手持度量工具「规矩」表明其为造物者的身份,或者手托日月比喻阴阳调和(方能趋吉避凶),不过有些时候也可看到祂们手持「造型非常艺术」的灵芝仙草庇佑生者、关照死者

2005年央视网(CCTV.com)民俗频道的《盘古探源》介绍「考古发现河南、山东汉墓画像石中有一种『巨人怀抱伏羲、女娲』的图案」,其中一幅出土自河南省南阳市唐河针织厂的西汉晚期汉墓画像石,就刻着伏羲女娲各持一株貌似灵芝仙草面向彼此,二者的蛇尾被中间的神人用手圈住象徵阴阳结合。

20250213-3

(本图下载自央视网民俗频道

 

同样是河南南阳地区,一座在麒麟岗发现的东汉早期(大约是东汉成立的西元25年至100年之间)夫妻合葬墓,其主室墓顶也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在神兽(掌管婚姻和生育的高禖神)牵引下彼此遥望的画面,不过两者在造型上更像遨翔仙界的飞仙:

左侧的女娲往前张开双臂,状似正往伏羲的方向飞去;身呈S型、重心往後拉的伏羲则是右手举灵芝、左手递芝草,彷佛用其身体语言在呼唤女娲。

20250213-4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将北主室墓顶
由6块石板刻成的巨幅画像(长260 × 宽92公分)
命名为「伏羲女娲高禖图」,图为画像石拓印本。
(本图下载自:河南汉画像石图像资源数据库

 

关於灵芝与芝草在麒麟岗东汉画像石墓里的造型与区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陈秀慧博士2023年发表在《考古学集刊》的论文有详细解说:具有伞状盖为真菌类灵芝;一束数叶,叶作长短不一的细长曲线状,向後上方扬起或飘垂,则是草本类的芝草,其中有些芝草还有一个纺锤状的花苞。

下表为该文对这两类图像所做的整理,顺表仔细端详每一幅举例的画像,更能在这个距今两千年的地宫艺术里辨认出灵芝。

20250213-5new

本表根据陈秀慧2023年发表之
《南阳麒麟岗汉墓明星玉女图试析》表1
进行制作并重新编辑图文位置;表中图片
截取自《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

 

玄武图里的蛇与灵芝:守护平安

在古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那就是与龟合称「玄武」作为天象中北方七宿的代表图像,象徵北方的方位神与守护神,其与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合称「四神」或「四灵」,有镇守四方、辟妖驱邪、祛灾解厄的寓意。

牠们的形象常被用於阳宅(如刻在屋檐最前端的圆形瓦当上),祈求守护家宅平安;或是用於阴宅,祈求保护亡灵免受鬼怪侵扰。下面这幅唐玄宗时期宰相韩休(673~740年)与夫人合葬墓(位於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新庄村附近)的墓室北壁《玄武图》壁画,即为常见的玄武形象之一:

蛇从龟腹前後足之间穿过(喻阴阳结合),首尾相接结成一圆(喻生命循环永不止息),并且大张其口与同样张口吐信、哈气威吓的龟怒目相对(喻以凶镇恶)。从龟蛇口中呼出的云气(喻生命元气)和壁画四周的祥云(喻天上仙界)均呈如意形,相比灵芝成熟时的如意外形实在非常相似。

20250213-6

(本图截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联手在线上推出的「韩休墓壁画虚拟展」
图片与其文字介绍的相对位置有重新编排)

 

20250213-8

(本图出自197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灵芝》,
该书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
北京医学药理教研组共同编着)

 

联合国邮票里的蛇与如意:许愿乙巳蛇年

看似很有距离感的玄武图,也许未必遥远。联合国邮政管理局(UNAP)今年(2025)发行的乙巳蛇年邮票,就可看到玄武图中「蛇的首尾相连成圆」的元素:由四条蛇形成的四个小圆环绕出一个大圆,其中分据南北的两条蛇还有象徵「如其所愿」的如意图案,而如意图案常被视为灵芝造型艺术的另一种变形。

20250213-7

20250213-10

20250213-9

(本图来自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官网

 

根据UNAP官网的介绍及邮票设计师受访时的阐述:蛇身的红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不断更新的能量」;四种图案的蛇环绕成圆形除了象徵「时间的流动」、「文化的交融」与「生命的延续」,亦强调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和而不同」中展现共通性;作为背景的百合花则是象徵这个世界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和平」与「友谊」。

 

在蛇的文化意象看见灵芝带来的
转化、生机与平安

从玄武图像中以原始形象镇宅保安、镇墓护灵的蛇龟合体,到女娲伏羲以神只形象握创生、长生、永生、再生的人首蛇身,再到白蛇传里由兽妖转化新生为人的白娘子,不只会发现蛇的生肖寓意其实比一般想像的更为深刻,也可看到蛇的图腾崇拜和文化意象在传统中国文化里之於个人、夫妻、亲族乃至整个部族的生存与死亡、此生与来世具有多重意涵,为古人面对生离死别的人生课题时提供了转念的慰藉与想念的寄托。

从这个角度来看,灵芝之於各种慢性病患者、重症病危者及其家人朋友,不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吗?或许现实中也只有灵芝可以从古穿越至今,并且横跨文化意像与现实需求,帮助你我有更多的机会:在健康之时持盈保态、生机勃发,在生死之间化险为夷、转化重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嘉慧:论中国神话传说中蛇意像的演变。古今文创,2022年第40 期49~52页。

2. 曾祥委:盘古探源。央视网(CCTV.com)官网民俗频道,2005年3月2日发布。

3. 武玮:伏羲女娲画像砖。河南博物馆官网,2017年4月25日发布。

4. 陈秀慧:南阳麒麟岗汉墓明星玉女图试析。考古学集刊第28集第132~15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5. 南阳市博物馆: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河南汉画像石图像资源数据库,2022年10月7日发布。

6. 金紫琳等:韩休墓《玄武图》壁画的保护修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73~380页,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7. 陈器文:玄武龟蛇双首勾环图像探赜。中兴大学文学报第27期增刊第85~120页,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10年12月出版。

8. 朱存明:论中国古神话在汉画像中的表现。中兴大学文学报第27期增刊第177~205页,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10年12月出版。

9. 中国农历蛇年邮票。联合国邮政管理局(UNAP)官网,2025年1月17日发行。

10. 周昕(中国新闻网):专访生肖邮票设计师潘虎:蛇如何「跃然纸上」走向国际。中国经济网,2025年01月31日发布。

11. 庄吉发:灵蛇呈祥迎癸巳——蛇图腾崇拜的文化意义。故宫文物月刊第359期第4~11页,2013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