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良团队2024研究成果|不管对第三代标靶药抗药与否,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质GMI都能抑制EGFR双突变肺腺癌细胞透过「整合素」另谋生路

发布时间: 2025-03-07 15:34

对於一再突变,甚至是一再对EGFR标靶药出现抗药性的突变型EGFR肺腺癌,只能换个标靶姿势再治一次,还是走回传统化疗的老路?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柯俊良教授率其团队成员辛翌纶博士康于庭博士(台中荣民总医院博士後研究员)等发表在2024年12月号《Environmental Toxicology》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因应的可能性,那就是既能顾前(清除EGFR)也能顾後(阻止癌细胞透过「整合素」另谋生路)的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质GMI(Ganoderma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文/吴亭瑶

20250307-0

 

对前两代标靶药有抗药性的
EGFR双突变的肺腺癌细胞

简称EGFR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众多位於细胞表面的接受器之一,它可以接收多种外来信号,活化细胞内的相关分子来驱动细胞增生。正常细胞对EGFR的表现量和活性会严格调控,可是有些癌细胞会却把EGFR当成利器,将其大量表现(即所谓的EGFR阳性)加快增生速度;甚或发展出突变的EGFR,毋须等待外来信号就能自行运作,让细胞长得更快更多也更具侵袭性。

EGFR最常见的突变是L858R,意指EGFR这个蛋白的第858个胺基酸由亮胺酸(L)突变为精胺酸(R),其具体位置在EGFR位於细胞内部另一端的酪胺酸激酶区域。第一代标靶药(吉非替尼/艾瑞莎、厄洛替泥/得舒缓)和第二代标靶药(阿法替尼/吉泰瑞)均是专门针对这种突变而设计,藉由与酪胺酸激酶的活性位点结合,阻断EGFR的讯息传递,抑制细胞增生。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後EGFR通常会再次发生T790M突变,也就是第790个胺基酸从原本的苏胺酸(T)变成了甲硫胺酸(M),导致前两代EGFR标靶药无法与酪胺酸激酶的活性位点顺利结合而失去效用。本研究使用的人类肺腺癌细胞H1975就具有EGFR双突变(L858R/T790M)的特性。

(1)GMI可抑制肿瘤生长

把H1975细胞注射到裸鼠(免疫有缺陷的小鼠)右侧腹皮下组织,一周後再以口服方式每天给予160 μg GMI或生理食盐水,结果GMI组的肿瘤不只长得慢、体积小,肿瘤组织里具有活性的癌细胞也比较少【图1】。这说明GMI是一个可以经由胃肠道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而且可以在免疫不彰的体内环境下独力抑制H1975细胞增生。

20250307-1

【图1】GMI对裸鼠体内的H1975细胞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2) GMI可降低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体外模拟细胞迁移的实验则显示,H1975细胞的迁移能力【图2-①】会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诱导下变得更强【图2-③】,不过只要同时有GMI(0.3 μM)存在,不管有【图2-④】或没有【图2-②】TGF-β诱导,癌细胞从两旁移至中间无细胞区的数量均会下降,显示GMI有抑制H1975细胞迁移的作用。

20250307-2

【图2】GMI可在TGF-β诱导细胞迁移的环境下抑制H1975细胞迁移

 

对第三代标靶药有抗药性的
EGFR双突变肺腺癌细胞

学名为奥希替尼(osimertinib)、商品名为泰格莎(Tagrisso)的小分子化合物,是专门设计来对付EGFR双突变(L858R/T790M)癌细胞的第三代标靶药。与前两代标靶药类似,奥希替尼也是透过与EGFR的酪胺酸激酶区域结合(但结合位点跟前两代不同)来抑制癌细胞增生,而且也同样难以避免几个月後EGFR再次突变导致药物失效的问题。

(1) GMI可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

为了了解GMI是否也能对付这样的癌细胞,本研究利用H1975细胞建立了「EGFR双突变但对奥希替尼有抗药性」的人类肺腺癌细胞H1975/TR,结果发现,H1975/TR的存活率会随GMI的使用浓度与作用时间而降低【图3】,这说明GMI对H1975/TR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也暗示GMI的作用机制有别於现有的EGFR标靶药。

20250307-3

【图3】GMI能抑制H1975/TR细胞的存活率

 

(2) GMI能削弱癌干细胞的势力

除了透过EGFR突变让标靶药失效,癌干细胞也是抗药性的一大来源,其在整体癌细胞里的占比常与抗药性呈负相关。可是本研究的H1975/TR细胞在跟GMI一起培养12天之後,癌细胞聚集形成的肿瘤球体(tumor spheres)的数量明显少於没有GMI处理的组别【图4】。形成肿瘤球体只有癌干细胞才做得到,一般癌细胞无此能力,因此实验结果说明GMI对癌干细胞也有效——不是能够阻止一般癌细胞发获得干细胞特性,就是可以抑制既有的癌干细胞增殖。

20250307-4

【图4】GMI能减少H1975/TR形成肿瘤球体(癌干细胞)的数量

 

GMI的抗癌机制:不只清除EGFR
也阻止癌细胞透过「整合素」另谋生机

癌症的本质是「细胞生长失控」。对於大量表现EGFR的肺腺癌细胞来说,EGFR就是那个造成失控的开关,因此把EGFR「卡住」,让它无法启动细胞增生相关的讯息通路,自然成为标靶药的设计核心。但也因为标靶药的药效跟EGFR的结构息相关,而癌细胞又会靠EGFR突变来挣脱束缚,使得标靶治疗宛如一场计画永远赶不上变化的结构竞赛。

相较之下,GMI化细胞生长失控为可控的做法比较像是斧底抽薪。根据本研究的实验显示,GMI不仅会让突变的EGFR从癌细胞表面消失,还会顺势清除或抑制另一群常被EGFR突变癌细胞拿来另辟蹊径而大量表达的受体——整合素(integrins)——使癌细胞无法透过这些「备用开关」继续失控地快速增生、向外迁徒(转移),甚至发展成癌干细胞【图5-7】。

20250307-5

【图5】GMI可清除或减少H1975细胞的EGFR与整合素

以不同浓度GMI(0.3~1.2 μM)处理H1975细胞:

(A) 48小时後整合素α4、α5、β1、β3和β4显着减少;

(B, C) 24小时後整合素αv和突变的EGFR均尽乎消失。

 

20250307-6

【图6】TGF-β促使H1975细胞整合素表现量增加的作用可被GMI抑制

有利细胞迁移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会诱导H1975细胞

表现更多的整合素αV、α5和β3(① vs. ②),

但如果同时有GMI(0.6 μM)存在,

这些整合素只会些微幅增加甚至变少,至於仅受

TGF-β些微影响的整合素β1则完全侦测不到(③)。

 

20250307-7

【图7】GMI可清除或减少H1975/TR细胞的整合素与癌干细胞

比起H1975细胞,H1975/TR细胞会表现更多的

整合素αV和β1,细胞内部被整合素活化的FAK、

Src、Erk等分子信号也变得更强(有助细胞迁移

和癌干细胞发展),癌干细胞特有的分子标记

ALDH1A1、CD133、CD44也更显着

(表示有更多的癌干细胞)。这些指标都会在GMI

(0.3~1.2 μM)处理24~48小时之後变少或减弱。

 

GMI可调控不利癌患生存的整合素αV和β1,
降低其对抗药性、癌转移、癌干性的促进作用

成员众多、两两一组(α型+β型)一起工作的整合素有很多功能,除了可以像钩子一般帮助细胞稳定附着在周围组织(细胞外基质ECM),也可以像感应器那样接收周围环境的讯息来影响细胞的行为(例如增生或迁移),甚至是细胞迁移时实际负责移动的「脚」。但就如同EGFR的问题一样,本应受到严格调控的整合素却常被癌细胞过度表现,对癌症治疗带来不利的发展。

(1) 整合素αV和β1 vs. 生存期与癌干细胞

本研究根据癌症基因资料库OncoDB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肺腺癌患者比一般人的肺组织有更高的整合素αV基因表现量;癌干细胞分子标记CD44的基因表现量,与整合素αV、β1的基因表现量都有呈正相关。此外,透过基因表达分析工具GEPIA得到的结果则显示,整合素αV和β1的mRNA表现量越高,对肺腺癌患者的生存越不利【图8】。

20250307-8

【图8】整合素αV、β1的mRNA表现量对肺腺癌患者的
总生存期(A、B)与无病生存期(C)有显着影响

「总生存期」是指从诊断或治疗开始到死亡的时间;

「无病生存期」是指治疗後无癌症复发或病变的时间。

mRNA是基因经转录作用产生的分子,

负责携带制造蛋白质(此处指整合素)的讯息,通常

mRNA表现量越高,细胞合成该蛋白质的量也越多。

 

(2) 整合素αV和β1 vs. 抗药性与迁移性

其他相关研究则证实,当EGFR突变的肺腺癌细胞遭受标靶药挑战时,会透过大量表现整合素αV和β1来活化细胞内部的讯息传递分子(如FAK、Src等),增强癌细胞的存活能力,使其具备抗药性【图9】。此外,肺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也跟整合素αV、β1的表现量,以及被整合素活化的FAK活性呈正相关。

20250307-9

【图9】EGFR突变型癌细胞藉由过度表现
整合素β1
对EGFR标靶药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EGFR标靶药都是透过跟EGFR的酪胺酸激酶结合

来发挥作用,故统称为「酪胺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简称TKI)。

(图片来源:https://www.mdpi.com/2072-6694/11/5/692

 

(3) GMI vs. 整合素αV和β1

总的来说,整合素αV和β1不只有助EGFR突变的肺腺癌细胞产生抗药性、增强迁移性、获得癌干性,临床上还不利肺腺癌患者生存。

而在本研究里的EGFR双突变人类肺腺癌细胞,不论是对前两代标靶药有抗药性的H1975细胞,还是在TGF­β诱导下增强迁移性的H1975细胞,或是对第三代标靶药有抗药性且具有显着干细胞特性的H1975/TR,都能因为GMI介入而减少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V、β1【图5-7】及细胞内FAK、Src、Erk分子的活性【图7】。

此作用机制【图9】对於GMI为什麽能抑制EGFR双突变肺腺癌细胞的肿瘤生长、迁移能力、生存能力和癌干细胞特性【图1-4】提供了部分解释——因为GMI能让此路不通(被EGFR标靶药阻断)而山不转路转(大量表现整合素)的癌细胞,连替代道路(整合素调控的讯息传递路径)也开通不了,或是即使开通也无法一路通畅到底(提高癌细胞获得迁移能力和干细胞特性的困难度)。

20250307-10

【图10】GMI抗癌机制示意图——以调控整合素αV为例

GMI可阻断整合素αV启动的讯息传递通路(Integrin/

FAK/Scr/Erk),抑制对奥希替尼有抗药性的EGFR

双突变人类肺腺癌细胞获得迁移能力与干细胞特性。

 

清除过量的整合素与EGFR
GMI让癌细胞从失控回到可控

本研究揭示GMI可以经由调控整合素来抑制EGFR双突变人类肺腺癌细胞的全新作用,跟阳明交通大学林东毅教授团队2023年发表的研究成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该研究在小鼠肺腺癌细胞LLC-1(对第一代EGFR标靶药有抗药性)的动物实验即观察到,以腹腔注射方式进入体内的GMI不只抑制肿瘤生长,也能大幅减少肿瘤组织里多种有利癌转移的整合素(详见相关报导:GMI抗肺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新发现:让癌细胞绑手绑脚,使其跑不了和尚也建不了庙)。

此外,本研究观察到GMI可以让突变型EGFR从人类肺腺癌细胞上消失的作用,也与阳明交通大学林东毅教授团队2023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一致,其个中原理在林的论文亦有详细阐述(详见相关报导:GMI抑制EGFR阳性肺腺癌肿瘤的重要机制——迫使癌细胞吞掉自己的EGFR)。

如前所述,EGFR和整合素都是正常细胞会有的基本配备,差别在正常细胞只在需要时才把它们拿出来适度使用,用完之後就被细胞资源回收再利用;而癌细胞则是毫无限度地将它们大量表现、拼命使用,用到连旁边的正常细胞也跟着「变坏」。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来,源自灵芝家族、结构浑然天成的GMI【图11】显然是让癌细胞自废武功,让它们从失控的变态回归到可控的常态。当失序的细胞少了,健康新秩序的重建应该也就不远了。

20250307-10

【图10】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GMI的化学结构

由111个胺基酸组成的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GMI

是一个纯的蛋白质。图为GMI在蛋白质资料库PDB

登录的立体结构,代号3KCW


〔资料来源〕Yu-Ting Kang, et al. Integrin αV Inhibition by GMI, a Ganoderma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Abolish Stemness and Migration in EGFR-Mutated Lung Cancer Cells Resistant to Osimertinib. Environ Toxicol. 2024 Dec;39(12):5238-5249. doi: 10.1002/tox.24399.

〔附图文献〕Cruz da Silva E, et al. Role of Integrins in Resistance to Therapies Target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n Cancer. Cancers. 2019; 11(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