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有Ganoderma才是灵芝,古代中国以“颜色”区分灵芝

发布时间: 2020-10-29 16:21

到底什么是“灵芝”?东西方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对灵芝有不同的见解。其中红色灵芝(赤芝)和紫色灵芝(紫芝),是目前科学家研究最多、在民间应用最广泛的两类灵芝。

image.png

最早和灵芝有关的文字记载,出自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的道家经典《列子•汤问》,作者透过寓言故事探讨世间万物何等丰富之时,提到了“朽壤之上有菌芝者”。这也是古代科学家对灵芝的基本认知:一种“长在朽壤或朽木上”,没有根茎叶,也不会开花,但会长出一朵菇”的菌类。

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8年)的《神农本草经》,则是中国首部对灵芝种类、产地、性味、功效有清楚描述的医药典籍。灵芝号称有两千年的食用经验,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的。

书里提到“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尔后更有文献提出“六芝”的概念,也就是在原本的“青、赤、黄、白、黑”五色灵芝之外,多加了ー个“紫芝”,显示古人习惯以颜色区分灵芝。

image.png

△按照顺序:青——赤——黄——白——黑——紫


六芝”的说法一直到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的《本草纲目》仍继续沿用,而这部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医药成就的大作,也成为现今了解灵芝种类、功效最主要的参考。


相较之下,西方对于灵芝的定义就清楚多了。1881年,西方文献首次有了Ganoderma(灵芝属)的出现。之后经过多位学者修正灵芝的定义,最终认为,一朵菇能否被归类在灵芝属, 必须以孢子的形态作为判断标准,并且只要是灵芝,学名的第一个字必定是Ganoderma(缩写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