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不断变异,到底该怎麽办?——台大教授许瑞祥观点(一)

发布时间: 2021-12-21 01:34

今年(2021)11月,眼看疫情好像就要进入尾声,怎知突然杀出个程咬金,瞬间就又草木皆兵,追加疫苗的哨音吹得震天响,完整接种也被重新定义。不管Omicron最後被证实大魔王还是小魔头,或者只是下个魔王的前世今生,它的出现都让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解决Covid-19的问题,到底是要靠吃药、打针,还是吃食品? 

口述审定/许瑞祥       采访整理/吴亭瑶

20211220-0

後制/吴亭瑶(灵芝新闻网)
原始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COVID-19: variants

 

当突破性感染一再发生
代表疫苗已挡不住病毒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这个病毒已经不会离开人类族群了。

它会像流感病毒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演化出新的突变株来扰乱人间,此即所谓的「新冠病毒流感化」。可是流感化的新冠病毒并不是「另一种流感」,也不会像流感那麽好对付,因为它在本质上和流感全然不同。

以前的流感都是区域性的,没有扩散得那麽彻底,可是这个病毒已经扩散全球,不仅可以在不同人种间逃避不同程度的免疫水平,还能在全世界那麽多人打疫苗之後依然造成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亦译为穿透感染)

突破性感染的出现,代表疫苗产生的防护力已经挡不住突变病毒株的入侵。当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率越高,病毒就越有机会、也会越快演化出一只可以穿透目前所有疫苗防御网和免疫防护力的变异株。

 

打疫苗延缓了发病的速度
也加速了病毒的变异

或许你要问,打疫苗不就是为了避免感染吗——至少在疫苗开打之初,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如此告诉我们——怎麽会疫苗越打,病毒反而越变越厉害?

利用疫苗产生抗体激活免疫阻挡病毒,理论上符合科学的架构。问题是,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有不同的作用,有的产生抗体,有的启动免疫反应(活化T细胞或B细胞),这就为病毒提供了不同的闪躲和规避空间。

而且,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和对疫苗的反应也不相同,有些人被启动得高,有些人被启动得低,当病毒跑到启动低的人的体内时,因为免疫系统无法精准有效辨认,病毒一样会在身体里潜伏。

所以「打疫苗」和「不被病毒感染」实际上已经成了两回事。

打了疫苗还是会被感染,只是身体因为疫苗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防护力,拖延了病毒入侵复制的速度,病毒不会一下子变得很多,发病的时间就会往後延(当然也可能一直不发病,如果免疫系统可以一直和这个病毒保持平衡的话),原本14天隔离期即可切断病毒传播链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理论上应该要延长才对)。

换句话说,打疫苗虽然帮我们保住了急诊室、重症病房,让医疗量能不会因为发病人数一下子来得那麽凶、那麽猛、那麽快而陷入摊痪,可是病毒并没有因此灭绝,还是在那边传过来又传过去,结果反而因为不同的疫苗打在不同的人身上,加快了病毒演化的速度,让病毒变得更多元化、多样化、更知道怎样去闪躲人类依靠打疫苗构筑起来的免疫防护网。

 

打疫苗会让免疫功能重新调配
长期「调配不均」易出问题

由於现有疫苗启动的免疫防护力不足以对抗Omicron变种,因此「再打一针」就成了众所寄托的依归。但不管是打几剂疫苗,目的都在增强免疫系统精准对抗病毒的能力。

如果免疫功能满分是100分,为了抗病毒打疫苗,就会把一部分的兵力徵调到抗病毒的战线上。假设打完三剂疫苗一共徵调了40分的兵力,那麽剩下可以因应身体原本免疫需求的兵力就只有60分而已。

想想看,二战时期德军在D-day为什麽没法守住诺曼地登陆?不是因为整体兵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把重兵放在别的地方。

同样的道理,往後的日子如果我们都是用「来一个」就「打一针」的方式因应,若在免疫系统总量能不变的情况下,难道不会造成免疫功能调配不均的问题?长久下来难道不会引发免疫失调相关疾病,甚或促使既有的免疫失调疾病加速恶化?

以癌症为例,原本免疫系统与癌细胞(异常细胞)之间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所以癌细胞作不了怪,但现在因为打疫苗,徵调了一部分的兵力去对抗将来可能遇到的敌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压制必然会随之减弱,癌细胞的可乘之机也必然会随之增加。

 

增强免疫前应先增加优良兵员
免疫系统才不会被累死

所以,就个人来说,打疫苗是重新调整免疫系统的分配。

现在要求大家(尤其是免疫低下的族群)在打满两剂之後再打第三剂加强针,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打第四剂……不断用疫苗鞭策免疫系统,但基本盘终究有限,免疫系统的兵员就这麽多,不断徵调兵力去做抗病毒的事,不仅很难防守其他部分,还会让免疫系统很快就战死或累死。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挡住这个病毒,而且不影响到其它的免疫守备,就不能只是一味的叫大家去打加强针增强免疫,而是应该要先教大家如何增加免疫系统的兵员(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而且是训练有素的兵员(增强免疫细胞的反应)。

免疫兵员每天都有需求,也每天都在消耗,即使没有用掉也有生存期限,所以增加训练有素的兵员必须天天做才可能天天维持稳定的好效果。

能做到这件事的,绝对不是前面说的打针,也不会是感染後才会用到的抗病毒药——那只能用来抑制病毒复制,不能消灭病毒——而是每天可以吃的食品。

所以以後人类要与病毒共存,靠的无非是「选对的食品」。

 

可以用吃的,为什麽非要用打的?

什麽样的东西,可以天天吃都很安全也很方便,可以老少咸宜没有禁忌,可以健康的人和体弱多病的人都适用,可以既能增加免疫兵员的整体数量(包括抗体和免疫细胞),又能增加免疫兵员的反应能力,还能调节它们彼此之间的平衡,进而全面提升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平衡?想来想去,答案还是只有「灵芝」而已。

之前在病毒刚出现,全世界都手无寸铁之时,我们就告诉大家,不管病毒怎麽来,善用灵芝保心安,因为免疫力好是自保之道的不变基石,而灵芝是顾好免疫的捷径。

当疫苗发还在研发,全球莫不引颈群体免疫之时,我们也告诉大家,与病毒共存,舍灵芝其谁,在全人类都有抗体之前,可千万要善用全方位平衡免疫的灵芝保护自己不被发病啊!

当疫苗终於问世,全球都在排队等接种之时,我们还是告诉大家,想要疫苗效果好,先吃灵芝再打,因为先把免疫训练好,疫苗效果才会好。

当疫苗终於打到,Delta变种却随之来袭,我们仍旧告诉大家,打了疫苗更要吃灵芝,因为一种疫苗只能精准对付一种病毒,为免挂一漏万,更需灵芝补强。

当众人以为只要打完两剂疫苗,疫情就结束了,我们则是慎重的告诉大家,病毒不会消失,灵芝请继续吃,随时随地将免疫系统维持在健康的高标准,才能与病毒和平共存。

如今来了一个传播速度惊人、免疫逃逸超强、可以突破疫苗防护网、也能让曾经染疫者再次感染的新型变种Omicron,我们当然更要呼吁大家吃灵芝!因为既然可以用吃的同时增加免疫细胞、强化免疫反应、提升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平衡,为什麽非要用打的呢?

20211220-4

(资料来源/BBC News中文网

 

延伸阅读

与病毒共存,您准备好了吗?——台大教授许瑞祥观点(二)

病毒一变再变,疫苗一打再打?——台大教授许瑞祥观点(三)

〔台大教授许瑞祥专文〕不管病毒怎麽来,善用灵芝保心安

〔台大教授许瑞祥专文〕佛系防疫与病毒共存,舍灵芝又其谁!

〔台大教授许瑞祥专文〕後疫情时代更需吃灵芝

分類: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