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用B肝疫苗与B肝病毒对战了三十几年,但B肝病毒并未消失,反而是B肝疫苗接种者体内的抗体和免疫记忆会随年纪消失。B肝病毒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新冠病毒?
口述审定/许瑞祥 采访整理/吴亭瑶
对个人来说,打疫苗是为了「增敏」,增加你对那个病毒的敏感性和专一辨认性;对整个地区来说,打疫苗则是为了形成区域防御(群体免疫),你增敏我增敏,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有能力马上扑灭它,阻断病毒传染的途径,就不会继续扩大传染。
这个崇高的目标能否在新冠病毒上兑现,未知的事情仍在发展中,现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台湾打了三十多年B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经验,倒是很值得参考。
台湾之所以能从一个B肝病毒带原率高的国家,做到让B肝病毒几乎快在我们的下一代绝迹(六岁儿童带原率从10%以上降至0.8%),全都要归功於1984年开始推行的新生儿B型肝炎预防注射计画,致力阻断B肝病毒传染最主要的母婴垂直感染途径。
直到现在,每个小朋友出生时都要打B肝疫苗,并且要在满一个月和满六个月时加打第二剂和第三剂B肝疫苗。
根据国小新生入学预防接种纪录卡调查结果,台湾小朋友完成三剂B肝疫苗的比率高达99%。
理论上打完这三剂疫苗後,体内就有足够的抗体,可以对B肝病毒产生终身免疫才对。实际上,却有40%打过三剂疫苗的孩子,到了十五岁时已验不到B肝抗体;到了二十岁时,验不到B肝抗体的人更高达70%。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什麽?
并不是打了一次、打两次疫苗,就能对病毒终身免疫。
验不到抗体该怎麽办?再补打疫苗「唤醒免疫记忆」吗?
你总不能老是在那里验抗体、打疫苗吧!
更何况当你的生活周遭几乎没有B肝病毒时,唤醒这样的免疫记忆又有何用呢?除非你是要去B肝流行区再来施打,才有意义。
是的,人类做出B肝疫苗已经那麽久,也打了那麽多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新生儿全面施打B肝疫苗订定为全球公卫政策,但B肝病毒的流行传染区依然存在!
既然B肝病毒没有全面消失,为什麽我们不会像面对新冠病毒那样紧张?
是因为感染B肝病毒不会马上产生重症,也不会马上吃不下、喝不下或呼吸不了,等到出现症状(肝炎、肝硬化、肝癌),不知是几年或几十年以後的事;不像新冠病毒会引起急性肺炎、造成呼吸障碍,需要急诊住院隔离并使用呼吸器,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
所以开发新冠疫苗这件事,可以说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根浮木,让人觉得有所寄托,我们要心存感激。
然而从B肝疫苗与B肝病毒对战了三十多年的经验可知:新冠疫苗全面开打之後,新冠病毒并不会从此消失,而是会逐渐B肝化、流感化,长期与人类共生共存。
也就是说,疫情发展到最後,人们可以做到的是,新冠病毒不会再一下子造成大量病人重症需要住医院治疗,引发的症状也愈来愈轻──因为会造成重症的病毒已随着重症病人的死亡而终结,最後会在人群中扩散的病毒,都是来自轻症带原者或无症状感染者。
别忘了无症状感染者也会传染。他是因为有免疫系统压着所以才无症状,但病毒还是会在体内复制,也会在复制过程中变异,只是就算有变异,病毒为了继续在人类身上存活,通常也不会变得太凶恶。
当无症状带原的人愈来愈多,你就愈无法知道和你接触的人是不是带原。一旦不小心感染,它就会像流感或B肝病毒一样存在你的体内,伺机而动。
虽然到时候的病毒相较现在已经温和许多,但不代表它一定不会导致重症。
因为不会导致重症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绝大多数时候,你的免疫系统都必须是功能健全在平均值以上;只要某一天免疫力失调,它就会开始作怪,发作起来最严重就是要用到呼吸器的肺炎。
所以,人类要努力和平共存的病毒又多了一种。
每个人唯有增强自己的免疫机能,「随时随地」让免疫系统维持在健康的高标准,这样就算不幸被感染,才能重症变轻症,轻症变无症。
但要如何增强自己的免疫机能?早睡早起、营养均衡、适当运动、维持好心情?这些事情你真的都能做到?就算都能做到,免疫系统就一定会好?那也不一定。还不如天天吃灵芝比较稳当,也比较方便。
病毒不会消失,反而是抗体有可能消失。
所以,千万不要有了爹就忘了娘呀!
无论疫苗打了没,都请继续吃灵芝。因为只有维持好你的免疫力,才能给你时时刻刻的保护力。
延伸阅读〈後疫情时代更需吃灵芝〉系列
part 1 要想偷吃,先吃灵芝
part 2 想要疫苗效果好,先吃灵芝再打
part 3 灵芝是食用的疫苗佐剂
part 4 怕疫苗失效,吃灵芝补强
part 5 疫苗没得选,灵芝随你挑
part 7 开放边境前,要吃灵芝
part 8 可以用吃的,为何要用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