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青牛与灵芝──写在老子诞辰2590周年

发布时间: 2019-03-22 11:41

昨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据信,老子正是生於公元前571年的这一天。老子比释迦牟尼早出生五年,比孔子长二十岁,孔子还曾多次问礼、问道於老子;其所着作的《道德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是除了《圣经》之外至今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着。所以,不论就时间的长度或空间的广度,老子对全人类的影响力已大到无法用言语形容。就让我们藉老子诞辰2590周年之机,透过五幅典藏於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缂丝作品和水墨画作,回顾老子在世人心中的经典形象,以及老子与灵芝的关系。

文/吴亭瑶

20190322-1

老子、青牛与灵芝。

(宋  缂丝  青牛老子图  轴,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话说七十多岁的老子时任东周守藏室之史(相当於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见朝廷衰败诸侯相争,决心辞官隐退,遂骑乘青牛一路向西。在行经函谷关时,被驻守关口的官员凭着「紫气东来」的异常天象认出身份,才在该名官员的恳求下「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没人知道老子最後去了哪里,但根据《史记》的说法,老子因为养寿有道,至少活了一百六十或两百余岁。老子对後世的影响源远流长,不仅《道德经》被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典籍,老子本人也被尊为「太上老君」或「道德天尊」成为道教的开山始祖,而道家和道教对於长生不老的追求,更开启了古人对灵芝轻身延年的探究。

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许瑞祥教授在其着作的《灵芝概论》(台北,1993)便指出:「道家提倡服食仙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然而在开发仙药时也促使灵芝学的研究。古代中国人民对灵芝的认识,几乎是从道教的经义思想中开始的......」

或许正是理解了这一脉相承的道理,所以宋代缂丝〈青牛老子图〉的织造者才会在老子骑乘青牛、紫气祥云缭绕之外,於地上加入几朵灵芝,彷佛是在暗示,以道德修身、以灵芝养生,终能修得如老子般的心境与年岁。 

类似的画面也出现在北宋苏轼门生晁补之(字无咎,1503~1110)的水墨画作〈老子骑牛〉。对照前面那幅缂丝作品,不难想像牛脚边几朵黑黑的「东西」很可能不是没有意义的石头或杂草,而是与老子有深切关联性的灵芝。

20190322-2

老子、青牛与......灵芝。

(宋  晁补之  老子骑牛图  轴,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水墨画上方的题跋:「瞬瞬西由,打失心修。尔我谁道,骑牛觅牛。君可养慎,子也方收。立脊吐眼,胆直魂勾。木鸡牝迸,洒乐心沤。我我无我,历历悠悠。」诠释的正是老子西出函谷关的心境,题跋者则是和晁补之同个时代词人,而且还是贵为宋神宗胞妹驸马的王诜(ㄕㄣ)。

不知《道德经》中的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

去年,在「旅行青蛙」疯行的那段期间,曾有人为文指出,这款「等蛙回家」的佛系(或禅系)游戏,就是在教人学习老子五千言中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也就是: 

你可以创造他,但不能拥有他。
你可以帮助他,但不能勉强他。
你可以养育他,但不能控制他。
你只能放手,让他自由做自己,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爱。 

仔细想想,这个道理不仅适用於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似乎也很像灵芝「扶正固本」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帮你把基本的生理机能修好、调好,让这些机能都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不是去取代或控制原本的生理机能,所以才能异病同治,也才会没什麽副作用。

看着各种新玩意儿在短短几年间潮起潮落,更见老子和灵芝亘古恒今的真理。就让我们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开始和老子学习修身处世之道,同时也别忘了常以灵芝养生养寿──即使你的「蛙儿」经常不回家。

20190322-3

手持灵芝如意的老子。

(圣君贤臣全身像  册  老子,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20190322-4

画中没有灵芝,但有象徵「福气」的蝙蝠。

(明  张路  画老子骑牛  轴,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20190322-6

〔画作对幅的题跋〕老子过关。老子者道教之祖,混沌经云,累世化身未有诞生之迹。迨商时,始寄胎玉女八十一年,暨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降诞於楚之濑乡曲仁里,从母左腋而生于李树下,因指李为姓名耳。字伯阳号曰老子,又曰老聃。周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为柱下史,昭王二十三年驾青牛过函谷关。穆王时复还中夏,自秦汉唐宋以来,无不世出先尘劫而行化後,无极而长存。隐显莫测,变化无穷,普渡天人,诚难具述。(福寿齐天  册  老子过关,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延伸阅读〕

1. 老子概说(上),台大开放式课程,2013。
2. 老子概说(下),台大开放式课程,2013。

分類: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