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纳米科学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三个科研单位共同发表在《科学通报》第13期的论文证实,早在农业和畜牧刚出现雏形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史前人类就已经把灵芝,而且就是符合科现代科学定义的那个灵芝,作为医药用途了,其使用时间至少可追溯到6800年前。
文/吴亭瑶
灵芝到底是何时开始为人类所用,科学上其实一直有所争议,因为只有文字和图像,始终缺乏「实物」以兹证明。
而且,中药古籍上记载各种颜色的「芝」,和西方科学根据担孢子形态定义的灵芝属(Ganoderma),虽然可以从大致吻合的功效和菇体外观形态,推测两者间应该有相当的交集,但终究缺乏临门一脚的具体证据。
如今,「物证」终於被发现了。
今年(2018)五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纳米科学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三个科研单位共同发表在《科学通报》第13期的论文〈中药灵芝使用的起源考古学〉证实,早在农业和畜牧刚出现雏形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史前(文字出现以前)人类就已经把灵芝,而且就是符合科现代科学定义的那个灵芝,作为医药用途了,其使用时间至少可追溯到6800年前。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学通报》,在第13期,以「本草考古──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为专题,选择灵芝、蔪簟(李时珍家乡的特产)和太岁三者,首开本草考古之先,对中药的起源、失传道地药材的复原、药物的去伪存真进行探讨。灵芝的入选,突显其在中药的崇高地位。(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出版社)
史前灵芝的发现位置与年代
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一共监定了五份浙江地区的史前灵芝样本,其中出土於余杭南湖遗址的三个灵芝样本,以及来自千金塔地遗址的一个灵芝样本,均属於太湖周围的良渚文化时期,经碳14(14C)放射性同位位素质谱分析,距今约有5300~4500年。
还有一个灵芝样本来自河姆渡文化的主要遗址之一田螺山,经监定距今约有6871±44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灵芝样本,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双鸟木雕头饰、碟形器、玉器(玉粒)、骨锥等巫用实物。
古代巫、医密不可分,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统治身份,因此这个发现不仅为灵芝自古以来作为巫用(追求超自然能力,如长生)和药用(治病救人)提供有力的证据,更把人类使用灵芝的历史,从过去以《神农本草经》成书於汉代为基准推算的一、两千年前,往前大幅推进了四千年之多。
史前灵芝出土的地理位置
〔说明〕〈中药使用灵芝的起源考古学〉考证的史前灵芝,分别属於新时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距今大约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湾南岸平原地区至舟山群岛一带;比河姆度稍晚出现的良渚文化,则是分布於长江下游太湖周围地区。从地理位置和史前灵芝的分布来看,这两个人类文明应该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交流与传承。(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File:Hemudu map.svg & File: Liangzhu map.svg)
灵芝的使用从汉代,上溯新石器时代
〔说明〕过去我们常说,人类使用灵芝已有一千多年或两千年的历史,主要是从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成书於汉朝年间开始算起的。而今,随着史前灵芝的出土,人类使用灵芝的起源,大幅往前推进到文字尚未出现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中国历史年表)
以担孢子为证,史前灵芝的确是Ganoderma属
由於长期浸泡在水中,使得这五份史前灵芝的菇体色泽已不复当年,但其担抱子仍保存完好,足以作为种源监定的依据。
透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从其具备「卵圆形,有双层细胞壁,外层细胞壁薄而透明,内层细胞壁较厚且有疣状凸起」等形态特徵,确认它们均为现代生物分类学所定义的「灵芝属(Ganoderma)」无误。中国本草典籍所记载的「芝」,和西方科学的灵芝属,终於有了确切的连结。
进一步把这五个史前灵芝的担孢子特徵,与二十四份现代灵芝样本的担孢子一一比对,结果发现,史前灵芝的形态特徵和现代灵芝中的G. applanatum(树舌灵芝)、G. australe(南方灵芝)、G. incrassatum(厚灵芝)和G. shangsiense(上思灵芝)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不过这五个史前灵芝的担孢子,在尺寸上都比现代灵芝的担孢子要来得小,研究者推测,应和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出2~3℃有关。
此外,从遗址的地理环境,或灵芝样本的断口没有残留的木基研判,这五份史前灵芝并非生长於当地,而是先民特地从外地采集带入村落的可能性比较高。
史前灵芝及其担孢子形态
〔说明〕图片上方是史前灵芝样本(编号a~e),其电子影微镜下的担孢子形态分别置於图片下方(编号f~k)。编号a的标尺是1.0 cm,编号b~e的标尺是5.0 cm,编号f~k的标尺是2μm。
编号a的灵芝出土於田螺山遗址,距今约6871年;编号b~d的灵芝出土於余杭南湖遗址,编号e的灵芝出土於千金塔地遗址,此四者距今约5300~4500年。(图片来源/科学通报, 2018, 63: 1180-1188.)
使用灵芝的美好经验,让其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史前灵芝的发现和监定,终於让人类使用灵芝的起源,从虚无飘渺的神话传说、不够明确的图文记录,落实到实际发生过的日常生活里。
作为石器时代的最後一个阶段,新时器石代的人类已懂得透过「磨制」让石器更方便为己所用,也开始懂得透过驯化野生作物和动物,发展简单的农业和畜牧,让食物来源和生活方式变得更稳定,让生命更有保障。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转而追求有形(肉体)和无形(精神)的生活品质。
先民采集灵芝作为巫用或药用的习惯,很可能就是在追求生活品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发表〈中药灵芝使用的起源考古学〉的研究者推测,人类对於灵芝的使用,一开始可能包含各种具有灵芝外形的菇类,後来随着药效的好坏和经验的累积,才逐渐集中在几个特定的灵芝物种,并经由口耳相传逐渐扩大了使用灵芝的时空范围。
研究者认为,在同一个大范围区域(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不同阶段的新石器文化时期遗址,发现的五份灵芝样本均为灵芝属真菌,除了表示灵芝在这个区域的分布较为普遍之外,也突显出灵芝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始终获得高度评价的事实,否则怎麽可能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又怎麽可能代代相传?
也正是因为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美好经验,灵芝才会在流传千年的神话中被誉为「仙草」;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後,才有「轩辕受芝」(接受黄盖童子赠送的灵芝图)的故事;两千年前《神农本草经》成书之时,才会以「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作为各色灵芝的总结;源自灵芝形象的「祥云」,也才能与龙、凤、麒麟并列为中华文化四大祥瑞,成为历朝历代最常用来表现吉祥如意、福寿绵长的图腾。
〔说明〕收录在《古金图书集成》的〈轩辕受芝图〉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一张灵芝图像。(图片来源/灵芝古今面面观,赵继鼎着,1997)
〔说明〕在山西应县木塔(辽代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建於1056年)佛像里发现的辽代采绘,画中人物被认为就是尝遍百草的神农氏,其右手拿的正是灵芝呢!(图片来源/百度百科:释迦塔)
史前灵芝的出土与考证,不仅追溯人类使用灵芝的起源,填补灵芝实物的空白,确认中药灵芝与Ganoderma属的关联,证实灵芝在先民生活中的医药角色与崇高地位,更解释了灵芝传颂民间、化为祥瑞图腾的其来有自。
灵芝作为传统医药的源远流长绝非一般药材可以比拟,中国是人类应用灵芝的起源地亦毫无疑义。或许正是有灵芝庇荫,中华民族才能在天灾人祸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立不摇、历久不衰。
〔资料来源〕袁媛等. 中药灵芝使用的起源考古学. 科学通报, 2018, 63: 1180-1188.〔Yuan Y, et al.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suggests earlier use of Ganoderma in Neolithic China (in Chinese). Chin Sci Bull, 2018, 63: 1180-1188. doi: 10.1360/N972018-0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