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很多人一起感冒」就叫「流行性感冒」,关键还是在感染的病毒种类。本文除了教你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之外,也要告诉你引发A型流感、B型流感、普通感冒的病毒,有什麽不同。同时,更要提醒大家,虽然就医时会拿到很多药,但不管是预防或治疗流感或感冒,其实只有一种特效药,那就是你我的免疫力,这也是灵芝为什麽有助你我抗流感的重要关键。
文/吴亭瑶
「流感」易发烧,「普通感冒」不太会
「普通感冒」(common cold)和俗称「流感」的「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也称flu)怎麽分?通常可以从发生的时机,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加以判断:
「普通感冒」通常没有季节性,一年365天都可能发生,以鼻塞、流鼻水、喉咙痛为主,较少发热和肌肉酸痛。这些症状短则三四天,长则一周左右,就会缓解。受感染的人会觉得还有体力工作,不需要一直卧床休息,不吃药也会自己好。
「流感」则较常发生在秋冬季节,也就是十月中旬至隔年的三月中。不管是「A型流感」或「B型流感」,都很容易发烧(超过38℃)、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疲劳感很强烈。
此时再逞强的人都会想看医生拿药吃,或请假在家睡上好几天,起码要1~2周才会完全恢复。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不管,可不像普通感冒那样会自动痊愈,很可能会进一步并发肺炎,或加重其他疾病(如气喘、心脏衰竭)的恶化。
「A型流感」重症多,「B型流感」易酸痛
至於得到的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造成的「A型流感」,还是肈因於「B型流感病毒」的「B型流感」,那可得把患者身上的病毒放到电子显微镜底下去瞧个仔细,才会清楚确知。
因为两者都会发高烧、咳嗽,症状很相似,难以从病人的状况准确判断。只不过根据临床上的经验,B型流感患者出现腹泻和肌肉酸痛的比例较高,也比较明显;A型流感患者则容易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此差异性,和这两类病毒的特性有关。
流感和感冒,都是「病毒」在惹祸
从「A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都叫「流感病毒」可知,它们都有相似的主结构,只是在细部结构上有一些差异。
(1) A型流感病毒
过去经常引起话题的H几N几,就是A型流感病毒。而所谓的「H」和「N」,指的是病毒颗粒表面的两种蛋白──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和神经胺酸酶(Neuraminidase)──它们是病毒进行感染和扩散的重要武器。
根据结构的差异性,目前已知有16种类型的「H」和9种类型的「N」,彼此可以做出144种不同的组合。以H1N1和H5N1为例,它们有一样的N,但不同的H,所以对免疫系统来说,就是两种不一样的病毒。
A型流感病毒除了会感染人,也会以猪、禽鸟类等动物为宿主。为了在不同的物种上生存,很容易出现基因变异而产生新的病毒株。
正因为是新病毒,多数人都缺乏抗体,所以一旦病毒入侵就很容易在体内扩散,免疫系统也必须采取比较激烈的方式(强烈的发炎反应)处理,也就比较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电子显微镜底下的A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颗粒表面的突起,就是简称「H」的血球凝集素,和简称「N」的神经胺酸酶。(图片来源/英文维基百科「Influenza A virus」,图片作者/Cybercobra)
(2) B型流感病毒
至於最近很多人中奖的B型流感,其病毒颗粒表面也有所谓的H或N, 只是有的B型流感病毒仅有H,有的仅有N,不像A型流感病毒同时有H和N,所以相对於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的种类比较没那麽复杂。
由於它们只会感染人类,不需要为了适应其他物种而在基因上做改变,所以B型流感病毒较少出现基因变异;即使有,变异程度也比较小。
换句话说,人体的免疫系统对B型流感病毒比较熟悉,比较知道怎麽对付他们,所以一般状况下得到B型流感不太容产生严重的并发症,除非患者本身的免疫力特别虚弱。
流感病毒的3D立体结构模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流行性感冒」,图片作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3) 普通感冒病毒
回头再看普通感冒,同样是由「病毒」所引起,泛指会引发上呼吸道(鼻子、喉咙)症状的病毒,目前已知有两百多种,它们的颗粒表没有流感病毒的「H」和「N」,引发的症状也相对温和。
最常见的普通感冒病毒之一,人类鼻病毒的表面模型,和流感病毒张牙舞爪的样子差很多。(资料来源/维基百科「普通感冒」)
抗生素、消炎药无法「治疗」流感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不管是流感或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是做什麽用的?它是专门来「杀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
所以,除非你同时也感染了细菌(它通常会引起咳痰),才需要吃抗生素杀细菌,而且必须持续一个完整的疗程,不能任意中断,才不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而前功尽弃。但即使如此,抗生素也只能减轻免疫系统的负担,无法清除引起流感或感冒的病毒。
另外像是普拿疼之类的止痛、退烧药,或是类固醇消炎药、非类固醇消炎药,也是流感就医经常会拿到的药。前者能阻绝神经感受发炎引起的疼痛,後者可抑制发炎反应(免疫反应)。
所以使用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让病人舒服一点──像是烧可以退一点,喉咙肿可以消一点,发炎的支气管可以不要引起那麽严重的咳、痰、喘,或是头痛、肌肉酸痛不要那麽明显。
这些药物看似减轻症状,但对於清除体内的流感病毒或感冒病毒并无助益,用太多甚至会伤害肝脏(普拿疼)或削弱免疫(类固醇等消炎药)。
抗流感药物,也无法杀死流感病毒
所以什麽药才能「治疗」流感呢?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特效药。
虽说临床上会给流感病人使用的抗流感药物,像是克流感(商品名Tamiflu,学名:Oseltamivir)、瑞乐沙(商品名Relenza,学名:Zanamivir)、瑞贝塔(商品名:Rapiacta,学名:Peramivir )等,但它们的作用都是在阻止病毒扩散,而不是杀死病毒。
说得更仔细一点:病毒无法靠自己增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里的材料,才能复制出下一个病毒。当病毒入侵细胞,复制好新的病毒时,需要借助病毒颗粒表面上的神经胺酸酶(N),新的病毒才能脱离原来的细胞。
而上述这些抗流感药物的作用机制,都在让神经胺酸酶失去作用,如此一来就能把新生的病毒「锁在」原本的细胞里,无法再去感染新细胞,体内的病毒数量和感染范围於是获得控制。
这也是为什麽患者必须在「感染初期」服用抗流感药物,效果才会显着,而且後续还是要有免疫系统清理病毒和受感染的细胞,才能清理战场。一旦体内病毒已经泛滥成灾、到处破坏,这些药物用了也无济於事。
也因为抗流感药物是透过「抑制神经胺酸酶」发挥作用,所以对普通感冒一点用处也没有,因为一般的感冒病毒并没有「神经胺酸酶」这类构造。
「免疫力」才是预防和治疗流感的关键
所以,你知道吗?对付流感和感冒的唯一武器,其实是你自己的免疫力。
这也是为什麽每年九月开始,卫生单位会呼吁民众(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儿童、老年人)注射流感疫苗,无非是希望透过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对应的「抗体」,让病毒才刚进入体内,就能被抗体破坏。
普通感冒没有疫苗,流感因为会引发较严重的病情,也容易造成大规模流行,所以才有疫苗。只是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都不太一样,疫苗内容也不太一样,因此每年都要注射,而且最好赶在流感流行之前完成预防工作,免疫系统才来得及制造抗体(大约需要一两周的时间)。
当然,每年要生产什麽样的流感疫苗,都有专门的卫生专家负责预测。只是再厉害的专家,也有预测失准的时候,使得疫苗诱发的抗体无法那麽精准地对上当年流行的流感病毒,而降低预防效果。这时,还是只能靠免疫系统保护自己。
同样的道理,当大家都在「赶流行」,某个人没打疫苗却安然无恙,或是发作的症状比别人轻,恢复的速度比别人快,很可能是他以前感染过,体内已有抗体,或是虽然不曾感染,但因为在前线巡逻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嗜中性白血球)反应特别好,再加上抗体制造的速度够快,很快就能支援前线作战,所以病毒根本来不及坐大,就被扑灭了。
即使你不小心身陷流感危机,不管有没有上面那些药物帮忙,最後都需要全体免疫细胞和抗体齐心作战,才可能打赢这场仗。更重要的是,你的免疫系统还要懂得踩刹车,在必要时减缓发炎反应,才不会消灭了敌人,也把组织器官弄成重伤。
灵芝多醣调节免疫,灵芝三萜抑制病毒
所以不论是预防流感或感冒,还是从病榻中恢复,都需要免疫系统的支持。
免疫系统很复杂,必须环环相扣,而且每个环节表现得恰如其分,才能保佑我们在流感肆虐期间,一切平安。
很幸运的,从1980年代至今已有许多研究证实,灵芝多醣(灵芝水萃取物)既能提高免疫系统前线部队的的防御力,亦能加强後勤部队的战斗力(包括增加抗体的数量),甚至能在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时,把异常发炎的反应降下来,让抗感染所需的抵抗力,和保护组织器官所需的抗发炎,能够同步并进。
而灵芝三萜(灵芝醇萃物),尤其是包含了各式各样三萜在内的「总三萜」,则被证实至少可以透过三个步骤,对不同种类的病毒发挥抑制作用:
(1) 降低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2)干扰病毒在细胞里的复制程序与蛋白合成,抑制病毒的增生,
(3) 分泌干扰素(IFN-γ),或是抑制病毒颗粒上的重要受体(如神经胺酸酶),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在灵芝三萜的重重限制下,还有经过灵芝多醣「特训」的免疫系统,再加上灵芝对於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让我们可以睡得安稳)、对於肺部和支气管的保护作用,即使流感病毒、感冒病毒变变变,也很难变出灵芝的手掌心。
在这惶惶不安的时刻,还好有灵芝这个可靠的老朋友。所以,还在等什麽?赶快吃灵芝吧!
延伸阅读
抗寒必备:灵芝多醣护免疫+灵芝三萜抗流感
★敬请尊重着作权,欢迎以连结网址的方式友善分享,请注明作者、出处与图片来源,并保留文章「从标题到参考文献」的完整性,请勿将图文移花接木、占为己有,或与商品、商业行为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