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开年最殷切的叮咛:PM2.5百病之源,天天吃灵芝才能即刻救援

发布时间: 2018-01-05 03:20

不管有没有跨年烟火,不管空气品质比过去几年改善多少,PM2.5依然是全民公敌。可别以为它对健康的具体伤害必须长年累积,英国研究机构近期发表在《刺胳针》的人体试验证实,仅仅在PM2.5浓度17~18μg/m3的街头散步两小时,心肺功能、血管弹性就会「马上」变差。面对百病之源,戴口罩已无济於事。如何才能「吸到却不被毒到」?科学证明,常用灵芝保护,当可即刻救援!

文/吴亭瑶

20180105-0

2017年12月31日晚上6:00全台PM2.5即时概况,以及2018年1月4日下午3:00全台空气品质指标(AQI)即时概况。(资料来源/行政院环保署)

 

以往每年的跨年烟火,各县市政府比的都谁放的烟火数量多、时间长,然而2018跨年,首长们较劲的却是,谁决定不放烟火,代表谁对PM2.5的关心比较多。

事实上,昙花一现的烟火对PM2.5的改善犹如杯水车薪,但从这个议题的发酵,可知PM2.5的问题已严重到,连短短几分钟都必须努力计较。

虽然两岸政府分别在跨年前後对外宣告,2017年全年的PM2.5污染已有明显改善,但不管是「台湾各监测站出现PM2.5红害的日数比两年前减少近50%」,还是「北京市的PM2.5年平均浓度为58μg/m3比前一年下降两成」,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PM2.5年平均浓度标准10 μg/m3差距还很遥远。

 

一般口罩根本挡不了PM2.5

其实只要上网查过几次PM2.5或空气品质指标即时概况,就会知道,两岸多数时候的空气品质,还是以「警戒橘」或「不良红」居多。

20180105-3

2018年1月4日中午12:00亚州地区以PM2.5浓度为指标进行评估的空气品质溉况。(资料来源/Berkeley Earth

 

「警戒橘」表示空气品质会对心血管、呼吸道疾病患者、老人、孩童等敏感族群的健康造成明显响影;而当空气品质达到「不良红」时,则是所有民众的健康都会受到威胁。

很多人会选择戴口罩自保,但就如同美国毒理学家、中原大学生物科技学系助理教授招名威在2017年3月26日生物医学联合学术年会的演讲所言,一般的口罩毫无作用,只有N95等级的口罩才挡得住PM2.5,可是多数人戴超过十分钟就会觉得呼吸困难。

 

PM2.5直达肺部深处,随血流毒害全身

所以,PM2.5比你想像中还微小,也比你想像中来得毒。

PM是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指的是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当悬浮微粒的直径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即称为「细悬浮微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2.5。

它的直径只有人类发丝的三十分之一,比它大的污染颗粒可能早在进入肺部之前,就透过喷嚏、鼻涕、或气管内部的纤毛和黏液(痰)排出体外。但PM2.5却会直达肺部深处,沉积在肺泡表面,让那些吸附在它上面的各种有害物质可以直接伤害肺泡细胞,进而引发气喘、肺部病变或肺癌。

更糟的是。沉积在肺泡细胞的PM2.5,大约有一成左右会穿透肺泡上的微血管壁,进到血液里,随着血液循环毒害全身,於是心脏、血管就成了肺部之外,受PM2.5毒害的第二大重灾区。

201604-pm25-1

肺泡上包覆许多微血管,吸进来的氧,与体内回送的二氧化碳,会在这里进行交换,而此处也是PM2.5进入血液循环的侵入点。(插图/邱千蓉)

 

PM2.5超标当天,心肺立即受害

很多人以为PM2.5对心肺的伤害需要时间累积,其实不然。

2017年12月5日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等多个机构共同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刺胳针》(Lancet)的研究报告指出,只要在PM2.5浓度平均17~18μg/m3的伦敦闹区(牛津街)散步两小时,对於散步後一天内的心肺功能和动脉弹性就有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原本有肺部疾病者增加咳、痰、喘的机会。

但如果把散步两小时的地点改在PM2.5浓度平均只有6~7μg/m3的海德公园(Hyde Park,伦敦市区内公园,占地约为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的五到六倍),则能使心肺功能和动脉弹性受益──可是如果隔天再到车水马龙的街头散步,那之前获得的好处又全都吐光了。

这可是由一百多名六十岁以上健康志愿者、慢性肺阻塞患者,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做出来的试验结果,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参考中文报导论文原文

20180105-4

 

这份报告严正指出,PM2.5的伤害是现在进行式,而且就算只有超标一点点,伤害立马可见。

重点是,你知道台湾多数地方的PM2.5浓度是多少吗?「警戒橘」是35.5~54.4μg/m3,「不良红」则是54.5~150.4μg/m3(以上数值为24小时平均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PM2.5浓度必须降到年平均值10 μg/m3以下,日平均值25 μg/m3才算理想。也就是你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空气品质指标(AQI)必须经常出现「青草绿」,或是PM2.5即时概况经常处在「清水蓝」才可能达标,而这点可能连花莲和台东都很难办到。

20180105-9

空气品质指标为依据监测资料将当日空气中臭氧(O3)、细悬浮微粒(PM2.5)、悬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浓度等数值,以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分别换算出不同污染物之副指标值,再以当日各副指标之最大值为该测站当日之空气品质指标值(AQI)。(资料来源/行政院环保署

 

不用三年,PM2.5随血流毒遍全身

当然,有些PM2.5的伤害需要一点时间才看得出来,不过这时间可能比像想中来得短。

国家卫生研究院、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行政院环保署等多个研究机构,从2015至2017年持续追踪PM2.5对国人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除了肺部和呼吸道疾病之外,肝癌发生率增加、代谢速率变慢、腰围变粗血压上升等,也都和PM2.5有关。

同期间,他们还追踪了一千名刚出生至十岁孩童的心肺功能变化,结果发现,PM2.5浓度每增加6μg/m3,孩童的心肺功能就会减少2%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几年也对台北市交通空污造成的健康伤害,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不管是中年工作族群的颈动脉内中皮层厚度增加、体内发炎细胞比例上升,还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住院率,或是老年人舒张压上升、得到阿兹海默症或血管型失智症的机会提高,都和持续暴露在PM2.5的时间呈正相关。

台大的研究团队甚至把收集自大台北地区空气中的PM2.5浓缩,以13μg/m3的浓度释放在健康大鼠的生活环境中,结果才三个月的时间,实验大鼠陆续出现呼吸道发炎、肺气肿、心律不整、心肌炎、胰岛素阻抗、主动脉壁增厚、肾小管病变等病变。此研究成果即发表在2017年10月17日举办的「空气品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灵芝阻止PM2.5从肺泡进入血液循环

所以,如果你把防范PM2.5的希望寄托在遥远的公共政策或法令规章,PM2.5早已毒你千百万遍。

口罩挡不了,空气清净机也滤不掉,即使全天候待在家里也防止不了PM2.5从室外进入室内。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让吸入肺部的PM2.5,不要随血液循环趴趴走。

灵芝,可以做到这点!

2016年4月,中原大学招名威助理教授、曾嘉仪助理教授和台湾大学许瑞祥教授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发表了全球首篇灵芝抗PM2.5的报告。该份报告指出:

PM2.5会引发细胞内部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正是造成细胞伤亡的源头。但如果先把形成血管壁的内皮细胞浸泡在松杉灵芝子实体热水萃取物里一或两个星期,再让细胞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底下,结果不只自由基(如ROS)生成的数量降减到只剩一点,细胞内的抗氧化酵素也大幅增加,细胞的存活率更显着提升。

再者,PM2.5之所以能穿透肺泡上的微血管,进到血液里,主要是因为PM2.5诱发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血管细胞(即内皮细胞)紧密的排列,使细胞与细胞间出现缝隙(血管通透性增加)。

然而只要事先让内皮细胞浸泡在灵芝热水提取物里一或两个星期,即使面对高浓度的PM2.5刺激,血管通透性则会比没有灵芝保护的情况,降低九成之多。如此一来,PM2.5就会被挡在血管外面,进不到血液里,对全身的伤害也大幅限缩。

20180105-6

20180105-7

20180105-8

事先将将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与松杉灵芝子实体热水萃取物一起培养一周或两周,再以高浓度的PM2.5(500或1000 μg/mL)刺激24小时,可以发现,比起没有任何保护的内皮细胞(控制组),灵芝组的内皮细胞生成的自由基(ROS)较少,细胞存活率较高,血管通透性也比较低,而且效果与灵芝处理的时间呈正比。(资料来源/Am J Chin Med. 2016 Apr;44(2):355-76.

 

灵芝天天吃,全年保平安

也许你要问,那些堆积在肺泡表面的PM2.5又该怎麽办?

其实从1970年代以来,科学已证明灵芝可以抑制肺部纤维化、预防肺细胞癌化、抑制肺肿瘤生长、减轻过敏性气喘、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修复受损的支气管细胞…...加上灵芝向来专长的抗氧化和抗发炎,相信在这些作用保护下,PM2.5对肺部本身的伤害应能减到最轻。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及的灵芝抗P2.5研究,如果只用灵芝和细胞培养一两天,则细胞一遇到PM2.5还是很快就死光了,必须把时间延长到一至两个星期,细胞才能对PM2.5有比较好的抵挡效果。

换句话说,并非马上吃灵芝,马上就能产生保护作用,而是必须天天吃、长期吃,灵芝才有即刻救援之效。

一如青春岁月不饶人,PM2.5的伤害也不会停歇。当你在计划2018时,别忘了先给自己一个稳固的依靠。如何才能不被百病之源的PM2.5打倒?灵芝正是抗PM2.5最方便、最有效的金钟罩!

 

主要参考资料

1. 全台空气品质指标(AQI)即时概况,环保署空气品质监测网。

2. PM2.5全台即时概况

3. 今年PM2.5红害已减近50%,环保署:媒体报太多空污民众才感觉变糟Yahoo奇摩即时新闻,2017年12月29日。

4. 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 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任务目标,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2018年1月3日。

5. 北京打击空污有成,专家:仍须发展乾净能源上报影片,2018年1月1日。

6. Air Quality Real-time Map. Berkeley Earth.

7. 招名威。细悬浮微粒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影响及其潜在的预防机转。生物医学联合学术年会演讲,2017年3月26日。

8. 认识细县浮微粒PM2.5。行政院环保署,2015年10月。

9.苏一峰。〔天下杂志专访〕研究发现在PM2.5浓度17的街道旁慢走,反而对心血管有害。2017年12月19日。

10. Sinharay R, et al.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walking down a traffic-polluted road compared with walking in a traffic-free area in participan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with chronic lung or heart disease and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a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 Lancet. 2017 Dec 5. pii: S0140-6736(17)32643-0.

11. 空污影响健康,国卫院:PM2.5增肝癌风险。非凡新闻,2017年12月28日。

12. 黄安琪。台湾国人PM2.5健康追踪,首揭空污恐致血压上升。联合报,2017年10月17日。

13. PM2.5增6微克,童肺功能降2%。台湾新生报,2017年12月28日。

14. 台大学术卓越系列报导-公共卫生学院:悬浮微粒污走我们的健康。国立台湾大学,2017年12月20日。

15.「空气品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借镜各国观点经验,提昇国家空气品质。卫生福利部,2017年10月17日。

16. Tseng CY, et al. Potent In Vitro Protection Against PM[Formula: see text]-Caused ROS Generation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by Long-Term Pretreatment with Ganoderma tsugae. Am J Chin Med. 2016 Apr;44(2):355-76.

17. 吴亭瑶。抗PM2.5有解?最新研究证实,灵芝可减轻PM2.5毒害。灵芝新闻网,2016年4月19日。

18. 吴亭瑶。穹顶下的希望!专访全球首个证明「灵芝抗pm2-5」的研究团队──中原大学助理教授招名威、曾嘉仪&台湾大学教授许瑞祥。灵芝新闻网,2016年5月24日。

  

分類: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