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较潮湿的环境,
当它要进行菌伞分化时,
适当的光照与通气是必要条件,
如控制不当就会形成鹿角状灵芝。
文/许瑞祥
标准栽培条件下,灵芝生长的形态为如意形(左图);
生长条件异常时,灵芝的形态即会成为所谓的「鹿角状」(右图)。(提供/许瑞祥)
由於人工栽培灵芝时,栽培条件与栽培环境对於灵芝子实体的形态化育有极重要的影响,通常正常形状的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在 24~30℃ 之间,而生长时期内环境中相对湿度要在 85~95% 之间。因此野生的灵芝通常在清明节前後开始长出树桩表面,而且生长在离地面很近的区域中,显示在灵芝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较潮湿的环境。
当灵芝子实体要进行菌伞分化时,适当的光照与通气是必须的。实验的结果证实,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0.1% 时,灵芝子实体只有菌柄延长而不分化为菌伞。
着者认为,在自然状态越接近地表处,其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而子实体的作用是要产生担孢子并散播到远处,以扩大其後代族群的生存范围。因此分化中的子实体对二氧化碳浓度较为敏感,可能利用侦测二氧化碳浓度作为其菌柄生长高度的指标。
故在灵芝人工栽培时,要获得正常形态的子实体时,必须要有适当的通气条件。在灵芝菌丝体生长时,光照对其影响不大,但在子实体生长时却有明显的向光性。实验的结果显示,在光照不足或是黑暗的培养条件下,子实体将无法分化产生菌伞,而只有菌柄徒长。
根据着者的栽培记录,以中午最强光照时为准,当光照强度为 300~1,000 lux 时,子实体分化具标准外型,菌伞、菌柄分化完全;若光照低於 50 lux 时,大部分的灵芝菌株将无法形成菌伞;光照强度大於 5,000 lux 以上时,子实体生长常呈现短柄或无柄的情形。
由於在栽培时其生长条件控制不当时,常会产生菌柄徒长并且大量分支的现象,形成所谓的「鹿角状灵芝」。其实所谓的鹿角灵芝所指的就是「灵芝子实体未具菌伞分化的菌柄」而已,并未有何特殊之处。
若以盆栽观赏价值来生产鹿角状灵芝时,可以选用对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较敏感的灵芝菌株,如某些品系的松杉灵芝(G. tsugae),在充分遮荫的菇舍中减少通气,累积二氧化碳浓度至 0.1~1% 时,将可获得无菌伞分化的鹿角状灵芝。
与标准形态的灵芝子实体相比,由於畸形的灵芝其栽培生长容易控制,虽然产量较高,但因市场价格较低,且无法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近年来菇农栽培的意愿已经大大降低了。
◎本文出处:1993年版《灵芝概论》p.21~22、133,《2010灵芝概论》p.28~2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