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倚天屠龙记2019》第十集里播出童年时代的张无忌从山里采到「松杉灵芝」的片段,勾起我从1980年代开始研究灵芝、结缘各方灵芝前辈的无穷回忆。回顾这段历史,除了还原「松杉灵芝」四个字问世的史实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重点,那就是:做生意但求通行无阻,学名都写Ganoderma lucidum无妨,可是做研究、做产品则须务求正确无误,否则明明要做「鸡汤」,材料却误用成「鸭」,产品怎麽可能道地,产业怎麽可能升级,对消费者怎麽交代得过去?
口述校定/许瑞祥 记录整理/吴亭瑶
过去四十年来,我有很多和灵芝相关的故事,
这将会是历史的一部分,
因为灵芝产业能走到今天绝非偶然,
除了灵芝本身的功效外,
这当中还有很多人的努力,更有很多的因缘际会,
这些记录可以让在灵芝产业承先启後的人,
了解开发过程中的来龙去脉,区别偶然与必然。
上个月不小心重感冒,休养期间为打发时间看了目前正在热播、号称颜值最高的金庸武侠小说同名电视剧《新倚天屠龙记2019》。第十集里播出童年的张无忌从山里采药回来,对着他的师父蝶谷医仙胡青牛大声嚷嚷:「先生先生,你看我今天采到松杉灵芝了。」
当他讲出「松杉灵芝」四个字,我还以为听错了。睁开眼睛正襟危坐之时他又再讲了一遍「松杉灵芝」,连字幕都打上了。当下我的内心澎湃而激动,因为「松杉灵芝」跟我有极其深刻的因缘。
倚天屠龙记的故事背景应该是在元朝,三百年後才成书的《本草纲目》里也只有六芝的记载,不知为何编剧们在此时置入「松杉灵芝」一词,它虽不符史实与经验,却勾出我无穷的回忆。
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的电视剧《新倚天屠龙记2019》
第十集的片段。(图片来源/截自YouTube)
Ganoderma tsugae的发现
及其中文名「松杉灵芝」
一般人听到「松杉灵芝」是不会有什麽特别的反应的,但我很清楚的知道,当年如果没有我发表的论文,可能到今天为止,也不会有人提到松杉灵芝。
松杉灵芝的拉丁文学名Ganoderma tsugae是1902年美国真菌学者Dr. William Alphonso Murrill命名的,它的种名之所以叫作「tsugae」,是因为它最早是在北美的针叶树上被发现的。
至於它在中国的中文学名,原本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继鼎先生(1916~1995)着作的灵芝分类书籍或文献里都是写「松杉树芝」。具体的说,中国在1990年以前根本没有「松杉灵芝」一词。
为了怕印象模糊不小心膨胀了自己,我还特地上了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资讯中心资料库)网站查证,确定是从1992年以後才开始有论文以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作为研究材料。截至2019年的现在为止,只有40篇左右发表,主要来自台湾、日本和中国。
这些研究松杉灵芝的学者,都是我曾接触过的人。显然是他们看过我的论文,接受我的说法,或直接以我提供的松杉灵芝为研究材料,松杉灵芝的学名才会出现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上。
明明就是两群「无法交配」的红色灵芝
怎麽可能都是Ganoderma lucidum?
那时候大家对灵芝的概念只有Ganoderma lucidum,可是在我做博士研究的时候却发现,民间广泛栽培的灵芝,和我们从菌种中心拿到的Ganoderma lucidum菌?,彼此间是无法交配的!
同生物种(biological species)间应该是可以相互交配的,所以这里面显然有两个不同的种(species)。因此我的博士研究主要就是想弄清楚,如果这个东西是Ganoderma lucidum,那另外那个东西是什麽?
在我收集的红色灵芝菌种里,大概可分成两群:有一群在刚开始长菌丝的时候是白色的,慢慢老化後就变成咖啡色的;另一群菌丝开始是白的,到成熟的时候还是白色的,顶多变成淡淡的黄色而已。後来证实,前者是Ganoderma lucidum,後者是Ganoderma tsugae,两者不只菌丝形态不一样,生长的速度也不一样,长出来的子实体形态更不一样。
当时阳明大学李旭生教授(1940~2006)培养的灵芝菌丝体就比接近Ganoderma lucidum。李旭生知道我的专业,希望我们能有机会合作,所以就邀我去看他培养的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我一看就知道他种的是Ganoderma lucidum,它们和我当时从台湾几个农场收集到的灵芝菌种的确是无法交配的,因为农场栽培的灵芝比较倾向是Ganoderma tsugae。
上面两张图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下面两张图为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两者从菌丝形态都外观形态都有明显差异。(图片来源/许瑞祥)
最早证明民间广泛栽培的灵芝有两个种的论文(左图)
发表在1988年的出刊的《中国农业化学会志》第26卷第4期。
此论文亦成为我1990年博士论文(右图)的基础。(图片来源/许瑞祥)
「搞分类的」和「搞栽培的」严重脱勾
导致研究和生产用的灵芝菌种混淆不清
事实上大部分农民种的灵芝比较倾向是Ganoderma tsugae,但从菌种中心又能买到真的Ganoderma lucidum。菌种不同,分出来的成分就不会一样,可是科学家不管拿到任何灵芝都以Ganoderma lucidum发表,难怪早期的灵芝科学研究会一踏糊涂。
只是过去为什麽都没有人发现这个严重的问题?
传统分类学家做研究,主要是针对野外采回来的野生标本进行形态分类,亦即透过肉眼可见的巨观形态,以及显微镜底下的微观形态,去区分它是什麽种。
分类报告发表後,那朵灵芝就被收到标本馆里永久保存了,别人根本看不到。所以那份分类报告只需对那几朵灵芝负责,至於分类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很少再被验证,更谈不上可以拿来做何应用。套句现在的话,就叫做不接地气。
正因为分类学家是靠形态做分类来找寻新物种,所以他们对农场在种的东西不会感兴趣,因为农场种出来的东西一定不会是新种。
而对农民来说,他们也不会在乎自己用的是什麽灵芝菌种,因为不管他们的菌种是去跟别人买的,或是从什麽地方分让来的,只要可以种出红色的灵芝,有好卖相可以卖得好价钱就好了。
所以过去灵芝的分类研究和现场应用一直是相互脱勾的,直到我做博士研究时才让这两者有了连结,因为我的博士论文主题就是在开发灵芝分类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指标,能对栽培的菌种进行客观的分类与监定。
当初如果没有这份博士论文,很可能到今天为止,大家只知道Ganoderma lucidum,而不知被广泛栽培的灵芝里还有Ganoderma tsugae。
功效取决成分,成分取决菌种
种源不清,灵芝产业如何升级?
虽说有没有把这两种灵芝搞清楚,对於种灵芝来卖的人似乎没有差别,但如果当初没有弄清楚大家种的红色灵芝里面其实混杂了两个不同的种,就永远没有灵芝产业4.0的未来(产品一定有效),搞不好连灵芝产业3.0(产品应该有效)都跨不过去,只能在2.0(产品听说有效)的水准摆荡。〔详参:你吃的灵芝属於哪个世代?细说灵芝产业1.0~4.0完整版(上)(中)(下)〕
灵芝原料的差异取决於菌种,没有清楚稳定的菌种,就没有成分稳定的原料,就不可能做出功效稳定的产品。所以把生产菌种弄清楚,是灵芝产业往前进步的关键,这意义就像唯有能分出「鸡」跟「鸭」,将来你做出来的「鸡汤」和「鸭汤」才会「道地而不失真」。
所以「松杉灵芝」四个字从一个单纯的、没什麽用的科学名,变成可研究、可产业化的材料,和我息息相关。现在回想起来,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接地气。
做生意但求通行无阻
做研究、做产品务求正确无误
今天再去回顾过去这段历史,其实有个很重要的重点,那就是「做生意」但求通行无阻,「做研究、做产品」务求正确无误。
由中国大陆制定的《ISO 21315:2018中医药-灵芝》国际标准已在最近(2018年12月)正式发布,我瞄了一下内容有个想法:既然是做生意,那麽不管是卖原料还是萃取物,只要先符合国际上要求的允收规格就好。因为法规的修订永远跟不上科学的研究,为了让灵芝产品能在全世界通行无阻,没有确切把握时学名就写Ganoderma lucidum,因为它就是一个贩卖时使用的「通关密语」。
也就是说,今天人家要买的只是「四只脚」的宠物,谁在乎它是狗还是猫?可是对於做研究、做产品开发的人,你总要知道自己养的是狗还是猫,不是吗?否则你如何再现你的研究结果,你如何对你的产品、你的消费者负责?
老实说,Ganoderma lucidum和Ganoderma tsugae大家从以前到现在从没搞清楚过,基本上多数研究者和学者所用的灵芝,如果要回归到我1990年毕业时的定义,绝大多数都是Ganoderma tsugae松杉灵芝。例如2014年美国药典委员会以三萜和多醣制定了灵芝质量标准,其中所列的三萜图谱,真正对应的就是松杉灵芝,而不是Gandoerma lucidum。
所以业者如果有自信,能确定使用菌种种源的特殊性,那麽宣称自家产品原料是松杉灵芝也没问题,至少松杉灵芝在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都是可以食用的菌种名称,它做出来的产品可以在这些地方销售,业者甚至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行销上与其他众多的灵芝产品做出品牌区隔。
「松杉灵芝」四个字在中国大陆出现
应源於1989赵继鼎和我在北京的交流
事实上早从2001年开始,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就和灵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s)一起被列在「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里。这是中国国家卫生管理部门为了规范「真菌类保健食品原料」所规定的内容,里面一共列了11种可食用真菌菌种,从2001年颁布试行版,到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迄今这份名单一直没有变过。
我相信当时官方在制定这份名单时,一定请教了赵继鼎等几位中国科学院专门研究真菌分类的老先生们的意见。而松杉灵芝之所以会独立於Ganoderma lucidum之外被放到这份名单里,很可能与1989年我和赵先生在北京的见面有关。
1989年底我在赵先生的协助下进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标本馆,亲眼目睹馆内收藏中国的灵芝标本原貌,不仅里面的工作人员把所有的灵芝标本一套一套搬出来让我拍照,他老人家更亲自为我解说各种灵芝间解剖构造上的差异。当时我在里面拍到多组松杉灵芝和灵芝标本,赵先生和我就这两类红色灵芝的形态差异讨论数日,後来这些都总结在我的博士论文里。
我的研究让他相信被广泛应用的红色灵芝其实有两个种,同时也让他相信当时不管在中国大陆或台湾普遍被使用的灵芝其实是Ganoderma tsugae,而不是Ganoderma lucidum。他甚至接受了「松杉灵芝」作为Ganoderma tsugae的中文学名。
1989年赵先生着作的《中国灵芝新编》里Ganoderma tsugae的中文学名还是「松杉树芝」,但2000年出版的赵先生遗着《中国真菌志.第十八卷.灵芝科》已改为「松杉灵芝」。因此我很确定,「松杉灵芝」这四个字在中国产业市场上开始出现,应该就是源自於1989年赵先生和我的交流。
原本松杉灵芝对他来说,只是一堆灵芝标本里的其中一种而已,没什麽特别的,但很可能就是因为我告诉他很多农民把它拿来种、拿来用,所以当官方在制定「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时,他才会把这个概念传递给他们,中国大陆的官方文件才会出现「松杉灵芝」四个字,认为松杉灵芝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作为保健和医疗研究用途的,并将松杉灵芝正式导入灵芝产业里。
1989年我进到中国科学院标本室拍摄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
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标本。(图片来源/许瑞祥)
松杉灵芝绝非腾空出世
背後的因缘际会令人玩味
把「松杉灵芝」四个字从一个标本馆里单纯的学名,拉出来和产业用的菌种「接地气」,这一切的一切,就起源於四十年前我看到农场栽培的灵芝「好像不一样」之後,秉持求真意念、持续追查研究的结果。所以再也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对这四个字有那麽深刻的情感。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我,这四个字也不会出现在电视剧里。而让「松杉灵芝」这四个字出现的这位编剧,显然对於松杉灵芝也有深刻的接触或认识,因为它既不存在金庸小说的原着里,也不是置入性行销──中国大陆并没有一家灵芝公司叫作松杉灵芝,而一般民众对於灵芝的认知不是灵芝就是赤芝,普遍上没有松杉灵芝的概念,但它却在电视剧里出现,才会那麽令人玩味。
以元朝为背景的电视剧《新倚天屠龙记2019》说张无忌采到了松杉灵芝,但我现在要告诉你,松杉灵芝在中国大陆的出现,应该是始於1989年底赵继鼎和我的忘年之交。(待续)
1989年赵继鼎和我合照於他在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室。(图片来源/许瑞祥)
1989年我前往北京拜访赵继鼎之前,他写给我的信。(图片来源/许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