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恶性的一种,一旦发展到快速生长期,很容易出现转移,危及患者生命。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质GMI本身对黑色素瘤的增生和转移就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当它与临床上用来治疗皮肤癣、灰指甲、头皮屑的Ketoconazole(酮康唑)联手时,能对黑色素瘤细胞产生什麽样的杀伤力呢?请看中山医学大学萧玉屏医师与柯俊良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文/吴亭瑶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恶性的一种,一旦发展到快速生长期很容易转移到肝、脑等其他器官,使得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往往只有不到5%。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癌细胞的存活与转移,就成了治疗黑色素瘤的关键。
去年(2018)六月,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暨附设医院皮肤科主任萧玉屏医师,与医学研究所柯俊良教授共组的研究团队,已在《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发表论文指出,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质GMI(Ganoderma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不仅本身就能抑制黑色素瘤增生和转移,还可与新型抗肿瘤标靶药物Chidamide(西达本胺)搭配发挥加乘效果。
时隔一年,该团队又在《Oncology Letters》(肿瘤学快报)发表论文,除了再度肯定GMI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成效之外,也评估了GMI与广效型抗霉菌药Ketoconazole(酮康唑)并用的潜力。
酮康唑增强GMI对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把人类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S2)和不同浓度的GMI、酮康唑一起培养24小时,结果发现:
当GMI的剂量为0.6μM和1.2μM时,癌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到60%和40%,远比酮康唑20μM近80%的抑制率要来得好。但如果是两者联手,也就是把0.6μM或1.2μM的GMI加上20μM的酮康唑,则能让癌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至40%左右和20%以下(图1)。
进一步分析发现,GMI主要是透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了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的存活,而当GMI与酮康唑并用时,凋亡的癌细胞会更多,显然在促使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存活方面,酮康唑可以为GMI加分。
图1 GMI和酮康唑抑制人类黑色素瘤细胞株存活的作用
酮康唑增强GMI对癌细胞的抑制迁移作用
在体外迁移试验中则可观察到,与GMI一起培养16小时的人类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S2),不管GMI的剂量是0.3或0.6μM,都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迁移。当然,如果同时有酮康唑(20μM)一起作用,抑制效果会更显着,甚至能让绝大部分的癌细胞绑在原地不动(图2)。
此外实验也发现,GMI与酮康唑并用,可以加强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MCP-1──此趋化因子被视为有助癌细胞的增生与迁移。
图2 GMI和酮康唑抑制人类黑色素瘤细胞株迁移的作用
酮康唑是一种广效型抗霉菌药,原本主要是作为治疗皮肤癣、灰指甲、头皮屑(头皮脂漏性皮肤炎)的外用药,但近几年它的口服剂型也被作为晚期摄护腺癌或乳癌的二线用药。其与小红莓(doxorubicin)、欧洲紫杉醇(docetaxel)等化疗药并用,亦有增强化疗药疗效的作用。
如今,中山医学大学萧玉屏医师、柯俊良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则让我们看到了酮康唑与GMI联手抑制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的潜力,为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的黑色素瘤提供了另一种治疗的可能。期待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
〔资料来源〕Lu CT, et al.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melanoma cells by ketoconazole and Ganoderma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s. Oncol Lett. 2019 Jul;18(1):89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