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南韩国立庆北大学药学院/Molecules
文/吴亭瑶
灵芝和药品及其他许多保健食品最大的不同在於:灵芝是先人吃有效,而且是众多普罗大众从古时候吃到现在有效,科学家才用动物和细胞实验去了解(解释)它为什麽有效;而不是先在细胞和动物实验发现它有什麽可能性,才广邀大众买个心安、吃个希望。
灵芝在抗肿瘤的应用也是如此。所以科学家对於灵芝抗肿瘤的探讨,才能从1986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究所发表史上第一篇证明灵芝抗肿瘤的研究报告以来,绵延五十多年仍持续在世界各国推陈出新。
2019年10月由南韩国立庆北大学药学院副教授Hyo Jeung Kang(???)领衔发表在《Molecules》(分子)的报告证实,富含三萜类的灵芝子实体乙醇萃取物(简称GLE)可在体内发挥抑制胃癌肿瘤生长的作用,为灵芝从头到脚的抗肿瘤清单,再添一笔。
剂量影响灵芝的抗肿瘤效果
本研究探讨的胃癌类型是,可被验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阳性的「EB病毒相关性胃癌」,亦即这类胃癌的发生,与长期潜伏体内的EB病毒造成胃壁细胞的失序与癌变有关。
研究者先在免疫功能有缺陷的小鼠背上植入EB病毒阳性的人类胃癌细胞株(MKN1-EBV),经两周肿瘤长出来後,再给小鼠口服灵芝乙醇萃取物GLE,每天剂量30 mg/kg。
当实验进行到第23天时,灵芝组的肿瘤生长速度(图1绿色曲线)显然比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控制组(图1黑色曲线)要缓慢许多。
图1 高剂量灵芝乙醇萃取物可抑制胃肿瘤生长
不过,如果把肿瘤小鼠口服的灵芝醇提物GLE减至三分之一,每天只吃10 mg/kg,那麽灵芝组的肿瘤生长速度(图2绿色曲线)则与未治疗的控制组(图2黑色曲线)不相上下。
图2 低剂量灵芝乙醇萃取物无法抑制胃肿瘤生长
也就是说,灵芝乙醇萃取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後,确实能在免疫力不足的体内,发挥抑制胃癌肿瘤的作用,但这个作用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剂量必须足够;一旦剂量不足时,就可能演变成「吃灵芝没效」的挫败结局。
一加一配伍,效果未必大於二
本研究还同时探讨了檞皮素(quercetin,简称QCT,一种广泛存在於各种疏果、茶叶的黄酮类化合物)与灵芝乙醇萃取物对抑制胃癌肿瘤的协同效果。
檞皮素的抗氧化活性,为「充分摄取蔬菜水果可降低罹癌风险」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加上曾有体外细胞实验指出它有抑制EB病毒作用,因此与同样能抗癌、抗EB病毒的灵芝联手,应该能发挥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吧?
如果你愿意再回头去看图1与图2所呈现的动物实验结果,不难发现:
高剂量(各30 mg/kg)的「灵芝+檞皮素」并没有比两者单独分开使用好,至於低剂量(各10 mg/kg)的「灵芝+檞皮素」虽然比单用低剂量的灵芝,或单用低剂量的檞皮素要来得好,可是这样的好效果却与「单用高剂量灵芝」没有两样。
也就是说,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总会想要「加东加西」来提高灵芝的抗癌效果。然而从科学的结果来看,或许还不如「把灵芝好好吃个够」,再搭配合适的日常饮食,更能帮我们我们自己的身体发展出良好的抗癌自癒力。
可以和平共存,也可诱发癌变的EB病毒
上述南韩学者的研究,透过动物实验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根据他们的分析,富含三萜的灵芝乙醇萃取物能策动胃癌细胞里的EB病毒,从内部瓦解癌细胞。而在灵芝乙醇萃取物中领衔主演「以毒攻毒」的要角,则是灵芝三萜里的灵芝酸A(ganoderic acid A)。
身为人类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一员的EB病毒,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癌症有直接关联的病毒。
其实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染过EB病毒而不自知,因为当它经口腔黏膜(唾液)入侵人体後,多半会以休眠状态潜伏在B细胞或上皮细胞里,与感染者和平共存一辈子。
只有少数人会因为EB病毒的「积极运作」而得到胃癌、鼻咽癌或淋巴癌。而免疫功能不够好,正是EB病毒可以打破平衡、诱发癌变的关键。
所以人类要学习和平共存的病毒何其多!而平常就吃灵芝,让灵芝里的多醣帮你提升免疫,让灵芝里的三萜帮你抑制病毒与癌细胞增生。则是你我立於不败之地的方便法宝。
〔资料来源〕Sora Huh , et al. Quercetin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 with Ganoderma lucidum Extracts. Molecules. 2019 Oct 24; 24(21): 3834. doi: 10.3390/molecules2421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