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动物实验证实,灵芝乙醇萃取物灌注治疗能抑制膀胱癌肿瘤生长

发布时间: 2019-02-22 21:01

2018年9月15日/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文/杨子莹(台湾大学生化科技所硕士班二年级)

 

20190222-s

 

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华学院联合发表在2018年9月《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的研究证实,对膀胱癌小鼠进行膀胱内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抑制膀胱肿瘤形成的化学预防方法。

尽管大多数膀胱癌患者可以透过切除膀胱上皮层来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但仍然有高达80%的患者会复发。在过去的四十年间,高风险患者可以选择结核疫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即卡介苗)来进行膀胱内治疗,但患者的复发率仍达30~40%,且BCG治疗方式也有其他副作用。

(注:膀胱内治疗是指,透过导管将液体药物直接灌注到膀胱中。膀胱内灌注BCG为一种免疫疗法,BCG会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活化病诱发免疫细胞进入膀胱壁以清除癌细胞。)

 

体外实验显示:灵芝乙醇萃取物的杀癌效果更胜卡介苗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从膀胱癌细胞株MB49释放LDH(乳酸脱氢酶)的量,来评估灵芝乙醇萃取物GLe和BCG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发现,尽管两者都具有试验剂量依赖性,但GLe(图1a)表现出比BCG(图1b)更强的癌细胞毒杀作用;当GLe浓度为80μg/ mL时,其细胞毒性可达到85~88%(图1a)。

20190222-1

图1  从膀胱癌细胞株MB49释放LDH的量
评估灵芝乙醇萃取物GLe和BCG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膀胱内灌注灵芝乙醇萃取物,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研究者将60只接种MB49膀胱癌细胞株的小鼠分成三组,在接种癌细胞株後第一天和第八天,分别以灵芝乙醇萃取物GLe、BCG或PBS(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内治疗。另外,采用没有接种MB49细胞株的「野生型」小鼠(未经人工改造基因的小鼠),以PBS处理,作为负对照组。

将试验剂由导管灌注至膀胱两小时,一周後重复灌注,并透过经腹微超声成像技术,密切监测三种试验剂对治疗小鼠的负面影响和肿瘤生长情况。

20190222-2

图2  小鼠接种膀胱癌细胞株的流程

〔说明〕先将小鼠麻醉後,导尿及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导入铂丝电极,以电压2W下施加单极凝固後,并除去导线。将MB49膀胱癌细胞悬浮液透过导管上滴注到膀胱内两小时,随後让小鼠在恢复室中从麻醉中恢复。後续的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也采用相同的程序。

 

利用解剖显微镜和组织学,检查接种癌细胞21天後的小鼠之膀胱肿瘤组织切片。正常的膀胱细胞切片(图3d)可清楚观察到膀胱黏膜壁和管腔;相膀胱肿瘤细胞切片(图3e),黏膜壁和相关组织的结构则无法辨识,明显与正常组织不相同。

20190222-3

图3 正常小鼠与膀胱癌小鼠的膀胱组织切片

 

实验最後测量不同试剂治疗後的肿瘤体积,并比较肿瘤形成的时间和肿瘤大小。结果显示,以灵芝乙醇萃取物GLe治疗的小鼠,不仅能有效延迟肿瘤形成的时间,实验结束时的肿瘤体积平均也比BCG或PBS小了3.6倍和4.6倍(图4)。

20190222-4

图4 三组膀胱癌小鼠肿瘤形成的时间和体积

 

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以灵芝乙醇萃取物GLe为膀胱癌小鼠进行膀胱内治疗,可以有效延迟肿瘤的形成和抑制肿瘤生长,同时也证明灵芝乙醇萃取物GLe是一种有效且安全抑制膀胱肿瘤形成的化学预防方法,且其化学预防活性优於常规的BCG 免疫治疗法,值得进一步探究相关的作用机制。

【编按】上述研究使用的灵芝乙醇萃取物GLe是以市售灵芝产品〔主要内容物为灵芝子实体萃取物(含13.5%多醣和6%三萜)+灵芝破壁孢子粉〕为材料进行乙醇萃取而得。

〔资料来源〕Yuen YWM, et al. Tumor inhibitory effects of intravesical Ganoderma lucidum instillation in the syngeneic orthotopic MB49/C57 bladder cancer mice model.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8 Sep 15; 223:113-121.

 

分類:研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