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线上)/北京大学/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文/吴亭瑶
灵芝的保肝作用又有新发现啦!
北京大学药理学系杨宝学教授率领的团队,2018年底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细胞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期刊)发表了一篇以动物实验和细胞分子机制为基础的研究证实,对於经常伴随肥胖出现或因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脂肪肝,可透过口服灵芝多醣肽的方式,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减轻肝脏发炎。
实验使用的灵芝多醣肽GLPP(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Peptide)是从灵芝子实体水萃取物中提取而得,分子量50万左右,多醣和蛋白占比各约95%和5%。换句话说,它其实就是一个带有少量蛋白成分(肽)的灵芝多醣,亦即过去大家所熟知的,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的「高分子(量)多醣体」。
无独有偶,南韩庆尚大学2018年6月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期刊)的报告则指出,灵芝子实体乙醇萃取物(主要成分为灵芝三萜)可以透过口服方式,减少高脂饮食造成的肝脏脂肪堆积,并减轻肝脏发炎。
两项来自不同团队的研究成果,除了再次印证灵芝多醣、三萜两大成分的异曲同工之妙外,也让「灵芝保肝」的应用范围,从化学药剂、肝炎病毒、自体免疫、药物、酒精造成的肝损伤(肝炎或肝纤维化),进一步扩展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给肥胖或脂质代谢异常小鼠
吃一个月的灵芝多醣肽
肝脏除了解毒,还是各种营养素的加工厂和转运站,所有从肠道消化吸收的养分,都得先送到肝脏转换成身体能够利用的型式,才会输送给各组织细胞。
因此不论是从饮食中摄取过多的热量,还是肝脏异常合成超过身体所需的三酸甘油酯(脂肪),都可能得到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或10%的肝细胞内有脂肪堆积。
杨宝学的团队於是采用两种动物模式,来探讨灵芝多醣肽对这类型脂肪肝的效用:
一种是缺乏瘦蛋白(leptin)基因而有食欲旺盛、增重快速的肥胖小鼠(ob/ob小鼠),牠们除了脂肪肝之外,还合并有胰岛素阻抗、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的问题;
另一种则是转殖人类APOC3基因的脂质代谢异常小鼠(APOC3小鼠),这种基因会使肝脏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进而合成过多的三酸甘油酯,导致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在不限制食物和饮水的条件下,每天给这两群小鼠喂食100 mg/kg的灵芝多醣肽,一个月後再和没吃灵芝多醣肽的同类型小鼠,以及正常小鼠(同样分有吃和没吃灵芝多醣肽两组)进行比较;未给予灵芝者则以等量的生理食盐水取代。
结果一:保护肝脏──脂肪较少、脂质代谢较好、发炎指数较低、胰岛素抗性较轻
结果发现,不管是肥胖小鼠还是脂质代谢异常小鼠,凡有吃灵芝多醣肽者:
肝脏的脂肪堆积量都比较少(图1),肝脏代谢脂质的能力比较好(图2),肝炎指数AST(GOT)和ALT(GPT)上升的幅度较小──代表肝细胞受到的损伤较轻(图3),同时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也比较接近正常(图4)。
肝脏脂肪堆积会降低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也就是产生所谓的胰岛素抗性,当抗性愈强,肝细胞就愈难利用(消耗)囤积在细胞里的脂肪;反过来,胰岛素抗性也会促使肝脏囤积更多的脂肪。而透过图4所示实验小鼠肝细胞里的胰岛素敏感度相关蛋白(p-AKT2/AKT)含量差异可知,灵芝多醣肽可以提高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也就是降低胰岛素抗性),阻止这种恶性循环。
图1 灵芝多醣肽GLPP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图2 灵芝多醣肽GLPP改善脂质代谢异常
图3 灵芝多醣肽GLPP调降肝炎指数
图4 灵芝多醣肽GLPP提高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结果二:改善血脂
不只肝脏负担减轻,有吃灵芝多醣肽的肥胖和脂质代谢异常小鼠,血脂异常的程度也比较没那麽糟,尤其是脂质代谢异常小鼠,四项血脂指标都和没吃灵芝者有显着差距(图5)。
由於血脂中三酸甘油酯和胆固醇的多寡都是由肝脏负责调控的,因此当灵芝多醣肽提升了肝脏代谢脂质的能力(图2),对血脂自然也有好的影响。
图5 灵芝多醣肽GLPP改善血脂异常
结果三:改善血糖
此外,研究者还针对合并有高血糖的肥胖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简称GTT),亦即在小鼠禁食六小时後再给予大量的葡萄糖,并监测接下来两小时的血糖浓度变化。
结果如图6所示,吃了一个月灵芝多醣肽GLPP的肥胖小鼠,血糖值相对较低,波动的幅度也相对平稳。显然灵芝多醣肽还能提高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不仅改善高血糖,也降低了葡萄糖转换成脂肪囤积的机会。
图6 灵芝多醣肽GLPP调节血糖
结果四:减少内脏脂肪堆积
内脏脂肪和脂肪肝息息相关,而肠系膜脂肪则是内脏脂肪的代表之一(肠系膜是指位於腹腔内壁,覆盖在肠子上,用於固定大小肠的膜状组织)。
而根据杨宝学等的实验结果,吃了一个月灵芝多醣肽GLPP的肥胖小鼠,附着在肠系膜上的脂肪量相对较少,脂肪细胞的尺寸(直径)也相对较小(图7),显示内脏脂肪堆积因为灵芝多醣肽的缘故,比较没那麽严重。
图7 灵芝多醣肽GLPP减少内脏脂肪
灵芝多醣肽抗脂肪肝的机制:
调节胆汁酸代谢→抑制脂肪酸生成
灵芝多醣肽真是好棒棒,从护肝一路护到血管去,甚至还有些许铲肉的效果。只是,为什麽灵芝多醣肽能够阻挠脂肪在肝脏的堆樍?答案和胆汁酸(bile acid,也称胆酸)有关。
胆汁酸是肝脏分解胆固醇的最终产物,它最终的目的是经由胆囊送入小肠,帮助小肠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然而除了这个作用之外,胆汁酸还会激活肝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给肝细胞发出「别再合成脂肪酸」的指令。
脂肪酸是合成三酸甘油酯(脂肪)的原料,所以当脂肪酸变少了,脂肪的生成量也会降低,由此可见胆汁酸之於抑制脂肪肝的重要性。
只是肝脏需要特定的酵素来推动胆汁酸的生成,但不论是肥胖小鼠或脂质代谢异常小鼠,其肝脏中的这类酵素都比正常小鼠少很多,同时肝脏里可侦测到的「抑制脂肪酸合成」的信号也相对较少。
有趣的是,这些问题全部会被灵芝多醣肽「逆转」。也就是说,有吃灵芝多醣肽的肥胖小鼠和脂质代谢异常小鼠,其肝脏调控胆汁酸生成、抑制脂肪酸合成的机制,都比较趋近正常。
天天吃灵芝,让你的肝和别人不一样!
虽说酒精摄取过量是脂肪肝的大户,但在这个每餐都能吃饱饱、两餐之间还有小点心的年代,即使滴酒不沾也可能得到脂肪肝。
许多刚发现的脂肪肝只是单纯的脂肪堆积,肝指数一切正常,然而随着脂肪浸润的时间愈久、范围愈广,引起发炎反应、氧化反应的机会就愈高,肝细胞受损的机会就愈大,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肝炎,甚或更严重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只要病程还没恶化太糟糕的地步,要把脂肪肝逆转回正常是有可能的。因此临床上通常会先从调整饮食、控制体重、保持运动等改变生活型态的方式,作为主要的治疗处方。(详参: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药剂科药师巫樱桃等撰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介绍〉)
如今,透过北京大学教授杨宝学团队的研究成果可以清楚知道,你可以为你的肝再多做一件事,那就是天天吃灵芝。
你未必有感,但你的肝一定知道!
最後再看一眼上述所有实验小鼠的肝脏组织切片染色结果(图8、图9),红色部分代表肝细胞里的油滴,很明显的,光是吃一个月的灵芝多醣肽,就能减少肝脂肪的囤积。如果能继续不断吃下去,不知结果又会如何?
先前南韩科研团队以灵芝子实体乙醇萃取物(即灵芝醇提物,主要成分为三萜)所做的抗脂肪肝实验,或许可以提供参考──该实验给高脂饮食小鼠连续吃了四个月(图10)。
所以也许你未必有感,但你的肝绝对知道,因为随着时间的拉长,有没有受到灵芝保护的肝,肯定愈来愈不一样。而从务实的角度来看,「灵芝多醣肽(水萃取物)+灵芝三萜(醇萃取物)」一起保肝,肯定更相得益彰。
图8 食用灵芝多醣肽一个月,肥胖小鼠
肝组织的脂肪分布(红色部分)
图9 食用灵芝多醣肽一个月,脂质代谢异常小鼠
肝组织的脂肪分布(红色部分)
图10 食用灵芝子实体乙醇萃取物四个月,
高脂饮食小鼠肝组织的脂肪分布(红色部分)
【注】以上图1~9引用自:Cell Physiol Biochem. 2018;49(3):1163-1179. 图10引用自:J Clin Med. 2018, 7(6), 152.
〔资料来源〕Zhong D, et al.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Peptide Alleviates Hepatoteatosis via Modulating Bile Acid Metabolism Dependent on FXR-SHP/FGF. Cell Physiol Biochem. 2018;49(3):1163-1179.
〔延伸阅读〕Jung S, et al. Ganoderma lucidum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sis by Upregulating Energy Metabolizing Enzymes in the Liver. J Clin Med. 2018, 7(6), 152. (中文版:研究新知-南韩:也许吃灵芝还是胖,但脂肪肝、血糖、血脂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