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上海农业科学院&柏林夏洛蒂大学医学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文/吴亭瑶
来自灵芝子实体的活性多醣,亦即带有β(1→6)分支结构的β(1→3)葡聚糖,向来被认为是灵芝能够提升免疫、抑制肿瘤的重要成分。有趣的是,当这个多醣经过硫酸脂化反应,形成糖羟基上带有硫酸基的「硫酸化多醣」时,其对免疫反应的作用,也会跟着它的结构变化,出现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今年9月,由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所长等,与柏林夏洛蒂大学医学院(Charité-University Medicine)共同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的报告,即针对硫酸化的灵芝多醣(代号GLPss58)进行探讨,证实它可以多管齐下抗发炎,却不刺激免疫反应,也没有毒性伤害,很适合用於异常发炎的治疗。
阻止白血球浸润,让发炎反应无从点燃
当免疫系统决定在身体某个部位启动发炎反应时,原本顺着血液流动的白血球在接到指令之後,便会黏附到血管壁上,穿透血管壁,进入免疫系统要它去的部位,释放发炎因子,终而引起红、肿、热、痛的发炎反应。
由此可知,「白血球黏附在血管内壁上」是启动发炎反应的第一步。要完成这个动作,必须做到白血球细胞膜上的L-selectin蛋白,与血管内皮细胞(组成血管壁的细胞)上的特定分子相结合,才可能有接下来的动作。因此只要阻止它们结合,发炎反应就无法顺利点燃。
而根据张劲松等的细胞实验显示,GLPss58能在很低的剂量下(半数有效剂量为13.5 μg/mL),抑制人类淋巴细胞上的L-selectin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结合。(注:淋巴细胞为白血球的其中一群,主要包含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
为了确认这样的作用可以在体内运作,研究者还做了动物实验:把小鼠的淋巴细胞取出,与GLPss58(剂量50 μg/mL)一起培养30分钟,再注射回小鼠血液内。
结果发现,这些经过GLPss58处理的淋巴细胞,98%都会留在外周血液里,而不会回到淋巴组织。这说明GLPss58确实可能透过上述的机制,阻止白血球浸润组织,让发炎反应无从在体内点燃。
抑制发炎因子,让发炎反应无法持续延烧
当然,免疫系统引起发炎反应的管道不会只有一个。在过敏相关的慢性发炎里,免疫系统还会活化补体系统,使它们产生大量的C3a、C4a和C5a等发炎因子,一方面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另一方面则是帮助淋巴细胞穿透血管进入组织,持续为发炎反应添柴火。
此外,由各种细胞分泌的IFN-γ(干扰素)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也在多种发炎反应中扮演要角,如果能抑制它们的活性,亦可减轻发炎的严重程度。
根据体外实验显示,GLPss58可以在100 μg/mL剂量下,百分之百抑制补体系统的活化,阻止C3a、C4a、C5a的生成,同时亦可与三成左右的IFN-γ、TNF-α的受体结合,降低它们对发炎的促进作用。
很显然,对於那些已经存在的发炎反应,GLPss58可以透过抑制发炎因子这条路径,减轻发炎的严重程度。
不会活化或毒害免疫细胞
由於GLPss58是从某个特定的灵芝子实体纯多醣衍生而来,而原本的这个活性多醣有很强的免疫促进作用。促进免疫可是会让异常发炎更雪上加霜,因此张劲松等另外又针对GLPss58的免疫活性进行探讨。
结果发现,GLPss58不论是在500 μg/mL剂量下与小鼠淋巴细胞或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一起培养,或是在100 μg/mL剂量下与小鼠巨噬细胞一起培养,既无助於细胞增殖,也不会造成细胞死亡,倒是对於巨噬细胞释放氧自由基的作用(可引起发炎反应),有显着的抑制效果。
由此可知,结构经过修饰的GLPss58,作用上已经和原来的灵芝多醣明显不同,它会抗发炎,却不太会活化免疫细胞,而从免疫细胞增减不受影响的情况来看,它似乎又比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更安全一些。
有潜力的抗发炎新药
正常的发炎反应可以帮我们维护健康,异常的发炎反应却会造成身体的灾难,包括红斑性狼疮之类的自体免疫疾病,气喘、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以及动脉粥状硬化、癌症等等,都和异常发炎有关。
我们需要一个既可有效抑制异常发炎,又不太会影响正常免疫力的药物。GLPss58显然可以两者兼顾。此研究成果不仅为抗发炎药物提供新的蓝图,也把灵芝多醣的新药开发再往前推进一大步。
〔资料来源〕Zhang K, et al.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GLPss58, a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Ganoderma lucidum. Int J Biol Macromol. 2018 Feb; 107:486-493. doi: 10.1016/j.ijbiomac.2017.09.015. [Epub ahead of print]
〔延伸阅读〕Liu Y, et 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bioactive β-D-glucan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Ganoderma lucidum. Carbohydr Polym. 2014 Jan 30;101:968-74.
★敬请尊重着作权,欢迎以连结网址的方式友善分享,请注明作者、出处与图片来源,并保留文章「从标题到参考文献」的完整性,请勿将图文移花接木、占为己有,或与商品、商业行为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