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问题而开的「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在龙泉圆满落幕!中国灵芝产业能否华丽转身,端视灵芝企业实践多少科研成果(下)

发布时间: 2015-09-02 02:13

2015年8月9~12日,为期三天多的「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在浙江龙泉盛大举行。笔者将会议重要内容分两集整理,上集介绍了张树庭教授、李玉院士、李卫东副教授、张劲松所长在开幕致词和会议讨论过程中提到的观点,而接续在後的本文,也就是下集,将介绍清水邦义副教授(日本)、李卫东副教授、苏庆华教授(台湾)、陈若芸研究员、Dr. R. D. Rai博士(印度)、刘森连副处长和陈惠董事长的报告重点,以及笔者与会後的个人观点。

撰文.摄影/吴亭瑶

2015Long-24

2015年8月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开会现场。

 

清水邦义副教授:多様化的三萜带来多様化的灵芝功效

「灵芝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原因是什麽?」那是因为「灵芝拥有各式各様的三萜类化合物,而这些为数众多的小分子会与细胞上不同的蛋白作用,进而引发不同的生物活性。」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农学研究院的清水邦义(Kuniyoshi Shimizu)副教授,在其报告「灵芝三萜化合物的多种药用功能」时,用这两句话作为开场和总结。

清水邦义和其研究团队从2005年至今已有21篇和灵芝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对於同一种灵芝子实体乙醇萃取物的药用功能,从细胞、动物或临床做了深入的探讨,包括:改善良性摄护腺肥大(良性前列腺增生)、改善骨质疏松、降血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降血压、抗A型流感病毒、抗癌(乳癌、摄护腺癌)等,并把萃取物里的50种单一三萜化合物分离出来,进一步分析与各种作用相对应的有效成分。

清水邦义表示,上述每一种功效都是由好几个(而非单一一个)三萜化合物共同发挥作用;也没有一种单一三萜化合物能够集各种功效於一身。他的团队还针对其中一种三萜,灵芝酸DM,探讨化学结构与活性功效之间的关系,并证明该化合物会直接与细胞的微管蛋白(tubulin)结合,进而产生多种作用,包括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生,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改善骨质疏松有关)。

此研究成果已获刊在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导)。虽然已经探讨到单一成分作用机制这麽细的程度,但清水邦义还是认为,实际应用上,尤其是作为养生保健,灵芝三萜类还是要合起来用,亦即使用各种三萜都有一点的乙醇萃取物作为产品原料,才是上上之策。

2015Long-17

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清水邦义副教授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

最初是因为有人介绍他灵芝可以解酒、不易醉,才开始研究灵芝。

其对灵芝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药理作用与活性成分的系统性探讨,实在令人佩服,

也再次说明,正是因为灵芝化学成分的多様性,才造就灵芝功效的广泛性。

 

李卫东副教授:灵芝提高「身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改善亚健康

灵芝不只能改善疾病,对於疾病形成的前身──亚健康状态──也有调节作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副教授李卫东在报告「灵芝的扶正固本及对『亚健康』保健作用」便指出,临床研究已证实灵芝能改善失眠,增强记忆,调节血脂,提高老化或应激(运动+缺氧)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改善女性与男性更年期症候群相关症状,以及增强运动耐力/抗疲劳(如下表)。

2015Long-23

制表/吴亭瑶

 

李卫东表示,「亚健康」其实就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这种调节障碍会让人无法维持「稳态」,以致逐步流失「健康」。看似无谓的倦怠、疲劳、失眠、多梦、紧张、三高、月经不调……都是「亚健康」的表现,长期下来很可能造成癌症等重大慢性病,或发生突发性的过劳死。

过劳死的问题在知识份子尤其严重。根据统计,中国中年知识份子死亡率是老年人的两倍,知识份子的寿命更比全国平均寿命提早十岁,死亡年龄多在45~55岁。「很多英才早逝,造成他们死亡的疾病通常不是突然发生,而是对於亚健康状态的忽略,没有尽量调整。」李卫东强调。

从灵芝对多项亚健康症状的改善可推知,其「扶正固本」作用可能透过调节身体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进而提高身体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保持稳态而维持身体健康。古代医学也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因此向来较不受重视的「灵芝对亚健康的保健作用」,学界和业界应该加强研究才是。

2015Long-18

来自北京大学的李卫东副教授把主题聚焦在灵芝对亚健康的改善作用,

强调灵芝可能透过调节身体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进而提高身体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保持稳态而维持身体健康。

 

苏庆华教授:把灵芝子实体残渣变「癒伤敷料」

当焦点都聚集在灵芝的「内服」效果之际,从1980年代就开始研究灵芝的台北医学大学苏庆华教授,则以「灵芝子实体之整体利用──灵芝萃取後残渣作为生医材料之应用」为报告主题,指出灵芝子实体萃取後残渣有很高的「外敷」价值。

以灵芝子实体萃取後残渣做成的薄膜、软膏或悬浮液,不管是糖尿病患的难治伤口,长期卧床产生的褥疮,还是老年老鼠的手术伤口,狗的大面积三度烫伤,兔子受损的角膜,都能发挥很好的癒伤效果,甚至还能用来治疗恼人的青春痘!

其主要功效成分则来自灵芝子实体的纤维组织──几丁质,以及填充在交错纤维中无法被水溶解的多糖体。看似被「榨乾」的灵芝子实体还能如此大大有用,癒伤效果甚至媲美临床常用的蟹壳几丁质敷料,真可谓物尽其用!比起丢弃或作为土壤改良剂,以「癒伤敷料」造服更多人群才是灵芝萃取後残渣最用得其所的方式。

可惜今年六月底台湾八仙乐园发生粉尘爆炸意外时,没能派上用场,因为这个已取得专利的灵芝敷料(SACCHACHITIN)还必须通过「安全性及有效性医材认证」,才能做成真正可用於临床治疗的医材。已为其投入十多年心力的苏庆华,期勉自己为产品开发走完最後一哩路,希望在很快的未来,这些不起眼的「渣渣」都能化身为困难伤口的「救星」。

2015Long-19

来自台北医学大学的苏庆华教授从物尽其用的道理,强调灵芝子实体应被完全利用,

那些原本要丢掉的萃取物残渣,只要经过几道简单的手续,就能化身为困难伤口的救星,

他期许自己尽快完成灵芝敷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医材认证」,才能真正造服有需要的人。

 

陈若芸研究员:从制度面建立「合乎科学」的灵芝质量国家标准

研究真菌化学成分快三十年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陈若芸研究员,在报告「灵芝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时,提出以19种三萜酸建立灵芝HPLC的指纹图谱,作为快速监别灵芝子实体品质的依据,并建议用更精准的HPLC法分析9种三萜酸含量,或以灵芝酸B为标准品进行比色法分析,作为灵芝三萜总含量的检测方法。

化学成分是灵芝功效的来源,因此有必要根据灵芝的成分特性建立质量标准,以维持每一批灵芝的品质。问题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以灵芝多糖高低评价灵芝质量的好坏,且检测方法无法排除淀粉多糖的干扰;官方订定的灵芝三萜类含量检测方法,则是用灵芝里没有的奇墩果酸或熊果酸为标准品以比色法进行分析,会错误高估三萜含量。因此陈若芸认为,有必要从制度面制订「更合乎科学」的灵芝质量国家标准。

再者,去年(2014)美国第38版药典已对灵芝质量制定标准,其以灵芝酸A或麦角甾醇(灵芝里另一类含量较高的醇提物)为标准品,用薄层色谱法检测三萜总含量,或用HPLC法测量10种灵芝三萜酸含量,并以HPLC法测量5种葡萄糖以外的单糖含量。因此陈若芸提醒有意进军国际的业者,必须做好「灵芝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准备。

此外,紫芝子实体和赤芝孢子粉、孢子油几乎不含三萜类,或含量极低,因此陈若芸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应把赤芝(G. lucidum)和紫芝(G. siensis)分列两种药材,并另外应针对赤芝孢子粉和孢子油的化学成分特性,各别建立合适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做好质控管理。

而对於许多业者关切的,1公斤灵芝子实体产200克和1公斤的孢子,其孢子质量有无差别,陈若芸认为,应通过实验用数据说明。至於「孢子粉破壁好还是不破壁好」,陈若芸则在〈关於灵芝产品及其存在问题专题讨论〉中表示,孢子未破壁检测不出三萜,但容易保存;破了壁可验出三萜,但容易氧化变质,因此各有利弊。只是吃进人体後到底有没有差,或许还是需要科学佐证。

(陈若芸研究员报告的内容,请参考其在2015年於怀化举办的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的演讲:灵芝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2015Long-20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陈若芸表示,他们已建立比较合乎科学的灵芝三萜类检测方法,

这方法对业界来说,不论在经费、人才、技术上都不困难,困难的是,检测出来的真实含量,

无法和市面上用错误方法高估含量的产品竞争,因为消费者无法理解。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制度面着手,由官方制定统一标准才行。

 

Dr. R. D. Rai博士:灵芝产品须建立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

现任印度农业研究所生化部主席,拥有药物学博士头衔的R. D. Rai博士,在1984年成立国家蕈菌研究中心(NRCM,该中心现已更名为蕈菌研究董事会,DMR),并从1997年开始研究灵芝的分子(基因)监定、药理活性和栽培技术。

和灵芝打交道18年,看着它从「印度传统医疗(阿育吠陀,Ayurveda)根本不用的药草」和「菇类是穷人吃的食物」,到1993年开始有灵芝产品进口到印度,销售金额也从2000年的5千万美元成长到最近的2亿美元一年,显示灵芝在印度已逐渐打开市场,R. D. Rai甚至开始在印度推广灵芝的人工栽培。

作为一位拥有深厚传统医疗文化的子民,以及灵芝进口国的研究者与推广者,R. D. Rai在报告「灵芝在阿育吠陀的故乡──印度受到热烈欢迎」时,除了特别强调「各国应当对传统医药的贸易,推出相互认可和授权的体系」,还将他观察到的灵芝产业问题提出来讨论:

1. 分类混乱:虽然目前已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做为分类的辅助,但科学的结论有时候仍会相互矛盾,是否应寻求解决之道?

2. 没有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科学家应当对不同蕈菌的最主要成分达成一致共识,并且协议出各国都可接受的质量标准,以及成分组成与检测方法。

3. 灵芝要用三萜或多糖或两者作为质控标准,应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而非感情基础上)尽快解决。

4. 在印度,灵芝产品仍不易取得,目前主要的销售管道为「直销」,若要扩大灵芝在印度的消费,未来应考虑让灵芝产品以非处方药售贩的模式在市面上流通,让消费者更容易取得。

5. 灵芝产品关乎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应以更严格的法规监管,并重视国家之间和国内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6. 灵芝的临床试验严重不足,尤其缺乏在西方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有些临床研究并没有依照可靠的实验规范操作,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因此不仅需要增加灵芝临床研究数量,还应去伪存真,保证科学的严谨性和大众知的权力。

7. 业者有权对产品进行广告推销,但不应过份夸大和过度推销,像印度某一英文报刊广告宣称「Ganoderma cures all diseases(灵芝能治疗一切疾病)」就太超过了。即使是宣传,都应符合科学,才能促进灵芝产业的良性发展。

2015Long-21

现任印度农业研究所生化部主席R. D. Rai博士,从灵芝进口国和长期研究、推广灵芝的角度,

指出灵芝若要更被国际所接受,必须建立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解决分类和学名混乱的问题,

进行更多严谨可靠的临床研究,以及避免过份夸大灵芝疗效的商业宣传。

 

刘森连副处长: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於10月1日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於2015年10月1日施行,不仅法规之明确号称「史上最严」,「保健食品」也将从「一般通用名词」变成「法律专有名词」,除非取得批准文号否则不得以此四字宣称产品。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副处长刘森连,在报告「灵芝类产品监管有关法规与产品申报要求」时指出,对法规内容和灵芝有关的部分做了详细介绍,并呼吁不管是种灵芝、生产灵芝或卖灵芝的业者,都务必知法守法,千万不要因为图一时之利而坏了整个产业。(详细内容详见:号称史上最严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於10月1日施行,哪些要求和灵芝类产品有关?

另外他还强调,不论是灵芝子实体、孢子粉或破壁孢子粉,都不能当普通食品贩售。在中国,灵芝(以赤芝与紫芝子实体为原料)可以开发成药品(中成药),而灵芝和灵芝孢子粉则可作为中药饮片(经加工炮制的中药材,算最初阶的药品,由中央或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范),并须由取得「中药饮片的生产许可」与「中药饮片GMP认证」的业者生产。

虽然《中华人民共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但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可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SFDA)虽然以「破壁的加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掌控」为由,没有把破壁灵芝孢子粉列入中药饮片的原料里,但仍有上海、福建、内蒙、浙江等少数省市依法把破壁灵芝孢子粉列入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

目前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灵芝属真菌有3种,包括赤芝(G. lucidum)、紫芝(G. sinense)、松杉灵芝(G. tsugae),但这3种以外的灵芝菌种做的保健食品也可以提出注册申请,只是该产品的安全性评估要做到九十天毒理试验,而名单里的11种真菌则只要做二十八天毒理试验。

刘森连表示,透过法规的改善来促进灵芝产业,像是把灵芝类药品列入「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之内,争取更多省份把破壁灵芝孢子粉列入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建立质量标准让灵芝可以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如此一来,产品不需经过中央注册审批,只要向地方报备即可生产)……等等,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但他认为业者在现阶段可以做的是:不要局限灵芝的产品型态,可以把产业链拉长,做成茶、饮料等消费者容易接受的型态,延长产业链;正视孢子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并积极整顿,重拾消费者信任;不要违法宣传灵芝保健食品有治疗作用,应多宣传灵芝的「高度安全性」、「长期使用性」、「对亚健康有作用」,相信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2015Long-10

身为执法官员,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副处长刘森连,

除了提醒灵芝业者务必守法才能壮大灵芝产业之外,也期许业者开发不同类型的灵芝产品,

解决孢子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及多宣传灵芝的安全性、长期使用性和对亚健康的保健功效。

 

陈惠董事长:抓住品质与消费者,从产量大国转型为品牌强国

栽种食用菌起家的陈惠,不仅是国际药用菌学会执行主席,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也是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从行销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中国的灵芝产量已足称大国,但要如何从「大国」发展为「强国」?品牌、质量、消费者是三个关键。

建立品牌,才能提升灵芝的价值感和消费者的信任感;做好质量控管,当消费者不管吃哪一家的产品,都能吃到灵芝的好,灵芝产业发展才会更好;抓住消费者的心,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强化消费意愿。

陈惠特别强调这是个赢在「商业模式」的时代,而这个商业模式就是「以消费者为主」。因此他建议,应该开放灵会议给消费者参与,把灵芝有益健康的讯息传递给更多人知道;要推广中华文化里的灵芝文化,加强消费者对灵芝的认同;要利用灵芝开发出吃的、喝的、用的、保健、医疗、装饰……等各式商品,满足消费者不同层面的需求;要走出传统店铺,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出击,让消费者主动找上你!

最後他回到张树庭教授提倡的「小蘑菇,大家庭」概念,指出大家庭不只是要消费者众,从业人员也要多,因此,业者除了工厂化的规模栽培之外,也应兼顾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栽培,帮助小农小户在灵芝产业里获得利益。「只是到底是工厂化生产好,还是仿野生栽培的质量高,又能符合产业发展?是未来应该好好研究的课题。」

而对於孢子是否破壁比较好的问题,陈惠在「关於灵芝产品及其存在问题专题讨论」时直言,在没有「破壁」的概念之前,灵芝孢子粉的功效即受到肯定,相关产品也卖得很好,因此基於商业考量强调「破壁孢子好」无可厚非,但实不宜宣称「没破壁的」就不好。他表示,孢子的细胞壁虽硬但有芽孔,可从中释出有效成分,如果消费者还是希望先破了壁再吃,那麽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即可办到。

2015Long-22

对於灵芝产业经营有独道心得的陈惠董事长,指出中国灵芝产业要有进一步的发展,

必须建立品牌,才能提升灵芝的价值感和消费者的信任感;

必须做好质量控管,让消费者不管吃哪一家的产品,都能吃到灵芝的好;

必须抓住消费者的心,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加强消费愿意。

 

个人观点

〈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的重要内容分上集和本文的下集整理如前,对於没有介绍到的遗珠之憾,敬祈见谅。

今年从6月初在湖南怀化举办的〈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到7月底在安徽胜德举办的〈首届全国灵芝大会〉,再到8月这场在浙江龙泉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灵芝学者、业者对於灵芝产业发展的热情与企图心,着实让不是学者、不是业者,也未身处中国的我这个「外人」深感敬佩。

其实学者和业者们都已经看到问题,点出问题,也有具体的解答或解决方法。看起来科学家们是愿意全力作为业者後盾的,虽然有些仍得从国家制度着手(如灵芝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三萜类和多糖体检测方法的修订),但中国灵芝产业能否从产量大国,华丽转身为品牌强国,关键还是取决於业者们正视了多少事实真相,听进了多少逆耳忠言,落实了多少肺腑建议,结合了多少科研成果。

(1)严法下的拨乱反正

10月1 日将实施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或许会为灵芝产业带来一些「不便」,一如近日C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治理保健食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新的广告法规,已经让很多业者有种套上「紧箍咒」的「困扰」,但阵痛期过後的拨乱反正必然会为灵芝产业带来更多正面能量,一如台湾1999年施行「健康食品法」一様。

(2)回归灵芝的本质──子实体

回头再看此次灵芝会议几位学者提醒的,张树庭教授指出子实体(菇体、蕈菌)才是灵芝全方位的生长阶段,有其药用价值,孢子粉、菌丝体不应与子实体混为一谈。或许在力推孢子粉的灵芝业者听来非常刺耳,但很可能「一朵载满孢子」的子实体才是业者最该下功夫的地方。话说老祖宗吃了千年说有效的灵芝,指的不就是那一朵菇吗?

(3)利用基因监定确保每次使用的品种一致

关於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姚一建研究员,以及北京农林大学戴玉成教授所指,目前中国广泛栽培的Ganoderma lucidum不是原本最早定名的那个Ganoderma lucidum(同名异种),业者们该得到的提示是,别再只听信「名称或代号」,而要透过基因监定技术「确保每次所用的品种都是同一个血统」。至於种名问题,就留给学者专家和政府伤脑筋吧!

(4)工厂化栽培才能把每一批的灵芝品质差异降到最小

有了同一品种,还需稳定的栽培条件,才可能每一次都产出成分接近的灵芝。但诚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所言,即使同一灵芝品种在同一个基地栽培,灵芝里的化学成分还是可能受到天候影响而有所差异。显然,必须尽量把外在的不可控因素降到最少,才能确保每次收成的品质和产量。这绝非在「仿野生段木」的能力之内,而必须是温度、湿度、通气、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甚至连培养基配方都能在控制之内的「工厂化栽培」才可能做到。

(5)业者内部的质量管控要合乎科学

张劲松所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陈若芸已明确指出,目前的三萜、多糖检测方法有缺陷,孢子粉和孢子油不含三萜类,因此在国家还没从制度面修改检测方法和定出质量控制标准之前,业者本身在做内部品质管控时,就应该站在符合科学这边,使用对的含量检测方法(HPLC法),采用合理的质控标准(HPLC指纹图谱),并另外针对孢子粉和孢子油的化学特性(如甾醇)建立质控指标。

因为就像张劲松所长提醒的,所有的生物活性都建立在真真实实的化学成分之上,那些在含量上被放大的百分比,不论在品质或功效保证上都无意义,一个对未来有愿景的企业不应如此打混仗!

从日本九州大学清水邦义副教授对於灵芝乙醇萃取物的研究可知,灵芝药理作用众多至少是由50种三萜携手合作的成果,没有单一一种三萜化合物可以以一挡十。因此三萜成分的多様化可说是灵芝功效广泛性的基石,也说明陈若芸研究员以19种三萜酸作为灵芝(此指中国广泛栽培的赤芝)HPLC指纹图谱的适当性。所以,你出产的灵芝在HPLC 底下至少也该跑出那19个峰吧!如果没有,还算什灵芝呢?

再者,清水邦义可是用灵芝子实体去做乙醇提取而得出那麽多药用功效,再次提醒总是聚焦「孢子」和「水提取」的中国业者,「子实体」和「乙醇提取」对於展现灵芝功效的重要性,如果真要发展灵芝产业,与其往孢子破不破壁里钻,还不如加强这两个环节的不足之处。

(6)成分「含量多寡」不等於「活性高低」,业者应先定目标功效再建立方法

根据研究显示,不同采收时期的三萜和多糖,其含量会随生长时间的拉长而下降,这提醒了业者采收时机也会影响灵芝里的活性成分。但并非年幼的灵芝就一定胜过成熟的灵芝,别忘了张劲松所长根据其研究指出,三萜和多糖的含量多寡并不能和生物活性划上等号,有些三萜或多糖含量虽少,活性却高过那些含量多的。

换句话说,随着灵芝不断生长成熟,其内部的活性成分也在化学结构上产生变化,而结构上的改变可能更有利於灵芝的功效表现。所以,业者必须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麽功效的产品,再回推要用哪一个品种,给予怎样的栽培条件,在哪个时间点采收,才能得到足以支持功效表现的那个活性成分,而不是盲目追求量高。

(7)还需更多严谨的临床研究

一如李玉院士在开幕致辞时所提,我们需要用科学,而非广告,来说明灵芝的好。因此,当有了好的灵芝产品,还需要透过严谨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一如北京大学林志彬教授、李卫东副教授不断提及的,灵芝的临床研究太少;也如印度农业研究所生化部主席R. D. Rai博士所指陈的,有些临床研究执行得不够严谨而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在熟悉灵芝的东方国家,临床研究或许不算什麽,但要进军不熟灵芝的西方国家,够多且依照可靠实验规范操作的临床研究,则是决胜关键。所以,有实力的业者,把花在广告上的钱一部分拿来做临床研究吧!申请保健食品审批也都做人体功能实验吧!如此才能加速实现灵芝强国的愿景。

(8)别忽略灵芝对亚健康的保健功效

北京大学李卫东副教授在报告灵芝对亚健康的保健作用时,提到相关的研究实在太少;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副处长刘森连,在提到新版的《食品安全法》时特别语重心长,业者常过度宣称灵芝疗效,而忘了灵芝最大的本钱在於它的安全、无毒、可长期吃,以及对亚健康的改善作用。

李卫东副教授指出中国七成人口有亚健康问题,显见其比真正罹患疾病的族群更大,更何况「治未病」才是改善全体人类健康的根本之道。这是个值得投入研究的领域和大力开发市场,灵芝业者们应多着墨才是。

(9)「单一成分做成药」也是灵芝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

诚如张树庭教授所言,把灵芝里单一活性成分开发成药品,是灵芝产业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之一。这牵涉到那个单一成分的活性和安全性有多高?在「吃的」状况下可以用多少剂量达到效果?以及如何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大量生产?所以在安全的前提上,必须是少量、用吃的就有很好效果,而且一般人都买得起。

虽然此次与会嘉宾没有人报告相关内容,但今年六月时受邀在〈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演讲的台湾大学教授许瑞祥,就以「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开发与应用」预告了单一灵芝蛋白做成药物的可行性。其所参与开发的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GMI已做成膳食补充品在美国上市,目前已朝药品开发的方向迈进。这应该会是灵芝第一个被开发成药的活性成分,当那天到来时,就像张树庭说的,「那可就不得了了!」

(10)先求安全,再求功效

古代医药典籍对於灵芝的评价最先提及的是「苦平无毒」,以往总觉得没什麽,但随着食安问题层出不穷,以及一些想搭灵芝便车的真菌类产品出现安全疑虑时,才觉得历经千年考验的「无毒」二字有多麽珍贵。

你知道灵芝有多安全吗?过去北京大学林志彬教授为了确认灵芝的毒性剂量,拚命给老鼠灌灵芝提取物,结果把老鼠的胃给撑破了,还是没找出吃多少灵芝会致死。

虽然此次会议中灵芝的安全性并没有成为一个主要议题被讨论,但张劲松所长和刘森连副处长都不约而同在报告时强调「先求安全,再求功效」的重要性。张劲松所长甚至提醒业者,把两个原本是安全的原料加在一起做出来的产品,并非一定安全,还是要经过科学验证,想做复方产品的业者务必要谨慎处理。

所以,当我们在谈灵芝产业要如何发展茁壮时,千万要守住灵芝最根本的价值──安全、安全、安全。倘若哪一天有个企业做出「不安全的灵芝产品」而被消费者唾弃时,那可就不是开几个会能够解决的!

2015Long-25

 

〔延伸阅读〕

1. 聚焦灵芝产业发展三大问题(易菇网/李华伟)

2. 为解决问题而开的「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在龙泉圆满落幕!
    中国灵芝产业能否华丽转身,端视灵芝企业实践多少科研成果(上)

3. 〔2015第一届全国灵芝大会-系列报导〕号称史上最严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将於10月1日施行,哪些要求和灵芝类产品有关?

4. 〔2015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系列报导〕张树庭教授演讲:
    灵芝产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为什麽灵芝产品里有淀粉」谈起!

5. 2015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系列报导〕张劲松博士演讲:
    灵芝产业转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种源、栽培、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合法化(繁体版)

6. 〔2015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系列报导〕张劲松博士演讲:
    灵芝产业转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种源丶栽培丶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合法化(简体版

7. 「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林志彬呼吁:加强临床研究,建立国际认同的质量标

 

分類: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