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会第一位演讲者,许瑞祥教授把重心聚焦在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 GMI 的发现、研发、量产与应用。预计从2016年开始将有 GMI 的保健食品在美国正式上市,这将是第一个成功商品化且打入国际市场的灵芝单一活性成分,而「可以量产」则是此活性蛋白比灵芝多醣和三萜提早达阵的关键因素。(感谢许瑞祥教授审稿)
主讲/许瑞祥 整理/吴亭瑶
作为〈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第一位演讲者,台大许瑞祥教授把重心聚焦在小孢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 GMI 的发现、研发、量产与应用,不仅紧扣此次灵芝研讨会「研发」与「应用」两大主题,更呼应大会主席林志彬教授强调灵芝进军国际的必备条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诚如许瑞祥所言,「我们研究灵芝这麽久,当然希望灵芝的成分可以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这个愿望终於实现了。具抗发炎、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血糖、抗癌等众多功效的 GMI,预计2016年将以膳食补充品(dietary supplyment)的型式在美国正式上市,这将是第一个成功商品化,且打入国际市场的灵芝单一活性成分,其之所以能比灵芝多醣和三萜提早达阵的原因,「可以量产」是主要关键。
GMI 的产业化将把灵芝的应用带入另一个新时代,但演讲一开始,研究灵芝栽培与菌种监定起家的许瑞祥还是从最基本的「何谓赤芝」谈起,因为唯有追本溯源把根本弄清楚了、稳固了,其所展望的未来才会踏实可行。
以下以第一人称呈现许瑞祥教授的演讲精华。
许瑞祥教授的灵芝研究历程
1981~1989年:以形态分类、生化特性、交配育种研究灵芝,开发、提供生产和研究用的菌株。
1990~1999年:建构灵芝属的分子生物学监定系统(以基因监定灵芝),提供确认物种的平台技术。
2000年迄今:以灵芝特殊基因的开发应用为主,将灵芝里的功能性蛋白单独开发应用。
赤芝不只一种,Ganoderma lucidum 同名异种问题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把多孔菌科的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紫芝(G. sinenese)列为药材。但什麽灵芝是赤芝?赤芝的学名是否为 G. lucidum?这是作为灵芝发源地的中国,不论学术界或产业界,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十年前我刚开始做灵芝研究时,台湾灵芝农场种的都是红色灵芝,他们都说种的是赤芝,也就是 G. lucidum,但我怎麽看都觉得那里面的灵芝并非只有一个物种。
於是我花了六年的时间(1984~1990年)建立「灵芝分类监定系统」当作我的博士论文(1),经比对某一特定区段的基因序列(限制酶水解基因片段多型性图谱),确定台湾农民常种的红色灵芝其实包含两个种:G. lucidum 和 G. tsugae(松杉灵芝),而这个物种是无法交配的,所以确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图一)。
〔图一〕1989 年许瑞祥以人工栽培获得的灵芝(G. lucidum,图左)与松杉灵芝(G. tsugae,图右),
它们无法交配产生下一代,因此确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提供/许瑞祥)
1995 年我们把世界各地收集到的红色灵芝,以基因监定的方式(比对核糖体的基因序列)进行分类,结果发现可以分出很多群,这表示不同国家地区所指称的G. lucidum实际并非同一物,而是包含好几个不同的物种(图二)(2)。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确认自己用的是什麽菌种,我们找到了一个功能性基因──超氧歧化酶(SOD)的基因──它带有一个非转译区的序列,可以把灵芝属菌株分得很清楚(图三)(3)。
所以,我相信过去中文文献上所写的「赤芝」至少包含:G. lucidum(灵芝)、G. tsugae(松杉灵芝)、G. capense(薄树芝)、G. boninense(狭长孢灵芝)、G. tenue(密纹薄芝)等栽培种类。
西方文献中所指的「G. lucidum」就更复杂了,可能包括:G. ahmadii、G. boninense、G. lucidum、G. oregonense、G. pfeifferi、G. resinaceum、G. tsugae、G. valesiacum……等种,这些物种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都被用 G. lucidum 当学名。
〔图二〕利用核糖体基因序列分析不同地区红色灵芝的亲缘关系。(提供/许瑞祥;点选图片可放大)
〔图三〕利用 Mn-SOD 基因序列进行灵芝属菌?类源关系监定之结果。(提供/许瑞祥;点选图片可放大)
Ganoderma lingzhi 是.......?
最近对於什麽是 G. lucidum 又有一些讨论。2012年戴玉成、吴声华等提出,两岸常用的 G. lucidum 应该是一个新的物种,叫作 G. lingzhi(图四)(4、5)。G. lingzhi 到底指的是什麽?仔细看他们发表的论文会发现,他改成 G. lingzhi 的第一支菌株,就是 1994 年我做基因监定的松杉灵芝。
在此要说明的是,1990年我博士论文所指的灵芝和松杉灵芝,是根据当时中国科学院邓叔群先生所监定的 G. lucidum ,以及徐连旺先生所监定的松杉灵芝 G. tsugae标本,作为分类监定的依据(图五)。所以他们等於就是把我监定的松杉灵芝改名为 G. lingzhi 而已。
我个人觉得,如果分类一直改新学名,会让学术界、产业界、产品开发在国际上造成极大的困扰,因为到底你用的是什麽材料,大家会搞不清楚。要用哪个学名来代表大家栽培常用的灵芝,可以再思考,没有定论,但自己栽培的到底是哪个物种的哪个品系,绝对要弄清楚。
〔图四〕有学者认为,两岸常用的「赤芝」是新的灵芝菌种。(资料来源/截取自《自由时报》网站 2012 年 7 月 6 日〈生活版〉新闻;点选图片可放大)
〔图五〕图左中国科学院邓叔群先生监定的灵芝(G. lucidum),
图右为徐连旺先生监定的松杉灵芝(G. tsugae)。
(提供/许瑞祥;点选图片可放大)
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发现
灵芝的有效成分,包括多糖、三萜、腺苷等等,从 1971 年开始陆续被发现。1989 年,日本学者 Kino 在灵芝菌丝体里找到一个活性蛋白,把它叫作 LZ-8。
当初发现 LZ-8 时,就知道它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分裂、抑制某些过敏反应、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有趣的是,LZ-8 会凝集羊的红血球,但不会凝集人的红血球,代表它可能可以在人体内发挥一些作用。
这类蛋白因为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所以现在都被统称为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简称 FIP),而且不是只存在於灵芝(G. lucidum),许多菇类,包括金针菇、草菇、松杉灵芝、日本灵芝(G. japonicum)、小孢子灵芝(G. microsporum)、紫芝(G. sinense)等等,都有这类蛋白。最新的文献甚至指出(6),连子囊菌纲的真菌也可找到类似的蛋白,这表示在所有真菌家族演化的过程当中,都有这类蛋白存在。
正因为它是蛋白,可以透过基因转译大量生产,因而能够比多醣和三萜更快被产业化应用。我接下来要报告的,就是这个蛋白被产业化应用的具体结果。
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相关专利
一个成分能否被产业化应用,除了看它的科学文献之外,还要看它的相关专利。我把这类蛋白的专利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关 LZ-8 的序列调整、更改,以及建构这类蛋白大量生产的表达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在这方面有一系列的专利。
第二个部分是吉林大学医学院申请的专利,主要在做这类蛋白的分离、纯化和功能,包括诱发癌细胞凋亡、减少缺血性损伤、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等。从专利内容和这些专利是与几家产业公司合作申请的,可以看出他们正针对某个特定主题,为 LZ-8 的产业开发做准备。
第三部分是由台湾的台北医学大学把 LZ-8 拿来做促进伤口癒合的专利。更早之前,还有台湾业者这个蛋白应用於免疫调节、改善第二型糖尿病、降低器官移植排斥效应等。
第四部分要和大家详述的专利是 GMI,也是今天我报告的重点,它在抑制癌干细胞和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方面的专利已在申请中。
GMI 的发现与量产
GMI 是从小孢子灵芝(图六)拿到的一段免疫调节蛋白基因,它的基因序列和 LZ-8 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様。当时为了避开 LZ-8 被日本学者专利的基因部位,我将手上众多的灵芝菌种以 genome walking 的方法进行基因选殖,发现有某些物种的基因序列和 LZ-8 不一様,而 GMI 就是其中之一。
把它送到嗜甲醇酵母菌进行表达,结果发现,表达出来的蛋白,不论分子量或基因序列,都和原本的 GMI 完全一様。随後再把这个蛋白纯化做成结晶,可以看出它是由四个单体组合而成(图七),和 LZ-8、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FIP-fve)的立体构造非常相似,但仍有些微差异(图八),而这些差异正是造成它们功能上有所不同的原因。(7)
〔图六〕1989 年由许瑞祥所命名的新种灵芝──小孢子灵芝(G. microsporum)。(提供/许瑞祥)
〔图七〕来自小孢子灵芝的 GMI 蛋白,是由四个单体组合而成。(提供/许瑞祥)
〔图八〕GMI、LZ-8、金针菇的免疫调节蛋白(FIP-fve)的结晶有「大同小异」的立体结构,
这些些微差异,正是造成它们在功能上有不同表现的关键因素。(提供/许瑞祥)
为了验证这个成分能否被产业化,我们开始建构生产技术来生产这个蛋白。以酵母菌 Pichia pastoris 液态发酵生产 GMI 为例,已经完成 5,000 公升发酵槽的生产配方与产程调控技术,每公升培养液可回收、纯化重组蛋白达 0.5 公克以上。
目前这个蛋白在发酵槽生产後,经过回收、浓缩、纯化,可以做出 95% 以上纯度和 75% 以上纯度的蛋白。未来如果当作蛋白药物使用,可以用前者来做;当作食品用後者来做即可。
GMI 有多种功能性,口服就有效
当你可以大量表现这个蛋白时,就能给很多科研单位做功能性实验。目前为止,GMI 在细胞与动物实验被证实,在相对低剂量下(5 ug/ml),具有刺激人类 T 细胞株分泌 IL-2、降低发炎因子分泌、抑制 NF-κB 转录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以及诱发肿细胞凋亡等能力,显示其可用於调节免疫、调节血糖、抗癌与辅助抗癌等蛋白质药物的开发。动物实验也证实,GMI 可以促进离乳小猪的存活率达到 100%。此外,GMI 还可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 美国 NIH 证实 GMI 对多种癌细胞有效
这个蛋白要产业化,必须经过第三方公正单位的评估,因此我们委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为美国联邦政府中首要的生物医学研究部门)以 9 种不同的癌,共计 60 个癌细胞株,对 GMI 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详见下图(图九),往上的长条图代表它有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往下的长条图代表它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这说明了 GMI 对於美国人常见的癌症,包括:血癌、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中枢神经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肾脏癌、前列腺(摄护腺)癌,以及乳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癌细胞的能力。
〔图九〕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证实,GMI 对美国人常见的 9 种癌症有抑制作用。(提供/许瑞祥)
● GMI 的有效剂量很低
我们也与不同的学术单位合作,对GMI抑制非小细胞肺癌、乳癌、口腔癌等细胞株的作用进行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剂量单位是 micromolar(μM),换算成重量就是microgram(即 μg,微克),千分之 mg(毫克),代表它很容易达到有效剂量。
动物实验即证实,以口服方式喂食非小细胞肺癌的动物 GMI,每公斤体重喂食 4~8 mg 就能产生抗肿瘤作用,这个浓度比起灵芝其他有效成分相对低很多。
● GMI 抑制非小细胞肺癌
2011 年,我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灵芝研究学术会议〉报告时,曾放了这张投影片(图十),这是当时 GMI 最新的报告(8),喂食接种非小细胞肺癌的小鼠,比较「有用」和「没用」GMI 的肿瘤大小,证实口服 GMI 确实是有效的。至於这个蛋白质为什麽口服有效,目前还不清楚。
〔图十〕灵芝GMI对小鼠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资料来源/Autophagy, 2011, 7(8): 873-882. 点选图片可放大)
● GMI 抑制口腔癌干细胞
GMI 不只对一般的细胞株有效,对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也有效。癌干细胞是癌细胞分化前的母细胞,治疗癌症时,如果癌干细胞没被清除掉,很容易使得原本好转的病情再度恶化而出现扩散和转移,因此医学界希望能用标靶的方式找到癌干细胞,进而抑制它或杀掉它。
而根据我们的细胞实验结果,不同浓度的GMI可以对这些带有特殊分子标记的癌干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动物实验也证实,每天给小鼠吃 150 μg 的 GMI,可明显抑制口腔癌干细胞的生长,此结果再次说明这是一个口服有效的蛋白。
● GMI 有抗氧化作用
另外我们也发现,这个在细胞外没有抗氧化能力的蛋白,在细胞内可增强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
● GMI 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至於 GMI 对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前处理(先给 GMI再伤害神经细胞),另一个则是同时处理(给 GMI 和伤害神经细胞同时进行)。结果发现,年轻的神经细胞,不管是前处理或同时,都会看到 GMI 有明显的促进再生作用;对老的神经细胞,同时处理是没效的,必须前处理才有效。这表示经常吃这个蛋白,神经受损比较容易恢复。
● GMI 对脑中风的保护作用
在中风大鼠的实验模式下,给大鼠静脉注射 GMI。结果从脑部切片发现,当 GMI 注射剂量为 3.3 μg/kg 时,大鼠脑部受到的氧化伤害,比没注射 GMI 者要少很多。
GMI有食品等级的安全性
以上介绍的是 GMI 的药用用途,接下要和大家报告 GMI 作为食品添加物和保健食品的用途,相信 GMI 在这方面的应用可以让它的开发更宽广。作为一个食品的首要条件是它的安全性,我要再次强调,一个成分一定要先求安全,再求确效,最後才是量产。
根据 GMI 的安全评估报告,在急毒性与亚慢毒性的动物毒理实验条件下,以 150 mg/kg 剂量的 GMI 连续 14 天,以及 100 mg/kg 剂量的 GMI 连续 90 天喂食大鼠,并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显示它具有食品等级的安全性。
在如此高度安全和功能的条件下和,GMI 已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DA)新膳食成份上市前通知(New Dietary Ingredient Notification),预计从2016年开始就会有 GMI 产品在美国贩售,而产品的保健诉求将涵括抗发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调节血糖等功效。
GMI可以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存活率、饲料换肉率
除了药品、保健食品,动物保健食品市场也是我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把 GMI 用在宠物身上,可以对 O-157 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发炎,发挥抑制发炎、保护肠黏膜的作用,此结果让我们相信 GMI 可以被开发成饲料添加物。
动物实验也证实,把这个蛋白以 20 μg/kg 的剂量添加到饲料里,可以增加饲料换肉率,提高保育猪的存活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疫苗的效价。以下这张图(图十一),左边是有吃 GMI 的母猪,右边是和母猪同个时候出生的公猪,但没有吃 GMI。自然界的动物通常是公的体积比母的大,但原本同様大小的小猪,40 天後母猪竟长得比公猪大,明显可以看出有无喂食 GMI 的差别。
〔图十一〕有吃 GMI 的母猪(图左)长得比同龄却未吃 GMI 的公猪(图右)大,
显示 GMI 能提高饲料换肉率。(提供/许瑞祥)
GMI可以量产,极具市场竞争力
总结来说,这个蛋白目前因为可以量产,而且功效明确、安全性高,将来在食品、药品、美容保养品、动物饲料等的应用上,都可直接产业化和商品化。我们研究灵芝这麽久,当然希望灵芝的成分可以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多醣和三萜要萃取,可能它的价格会是一个门槛,而这个蛋白可以大量被表现,因此它的价格应该会极具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许瑞祥,1990,灵芝属菌株监定系统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所博士论文。
2. Moncalvo JM, et al. 1995. R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Ganoderma inferred from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and 25S ribosomal DNA sequences. Mycologia, 87: 223-238.
3. 王惠芳,1996,灵芝属含锰超氧歧化酶基因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4. Cao Y, Wu SH, Dai YC. 2012. Species clarification of the prize medicinal Ganoderma mushroom “Lingzhi”. Fungal Diversity, 56:49-62
5. 戴玉成等,2013,中国灵芝学名之管见,菌物学报,138(06) : 947-952.
6. Bastiaan-Net S,et al. 2013. Bi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recombinant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s (rFIPs). Int Immunopharmacol. 15:167-175.
7. Wu MY, et al. 2007. A 2.0 ? Structure of the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GMI from Ganoderma microsporum. 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会议论文。
8. Hsin IL, et al. 2011. GMI, an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rom Ganoderma microsporum, inducesautophagy in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cells. Autophagy 7:8, 873-882.
延伸阅读
1. 许瑞祥教授简介和相关文章
2. 灵芝在生技领域研发的新趋势
3. 真菌种源监定先驱,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许瑞祥教授,稳固菇蕈产业根基
4. 〔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导〕
北大林志彬教授:灵芝临床研究的进展
5. 「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林志彬呼吁:加强临床研究,建立国际认同的质量标
6. 〔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导〕
中国医学科学院陈若芸研究员:灵芝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