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5~8日〈五届国际药用菇菌大会〉在江苏南通召开。文中报导了张树庭教授对於「药用菇菌做成营养品或医药品」的看法,以色列Wasser教授对於「药用菇菌首要突破瓶颈」的见解,非洲学者对於「灵芝用於HIV/AIDS临床治疗」的研究,美国Sliva教授对於「灵芝三萜类抗结肠癌」的探讨,以及林志彬等多位中国学者对於灵芝临床研究、种源监定、质量管控和抗SARS活性的讨论。如何凝聚共识开发国际间通用的规格化灵芝产品,是会议後大家的共同期望。
文/许瑞祥
◎本文原载於2009年10月《健康灵芝》第46期 8~17页
被誉为食药用菇菌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第五届国际药用菇菌大会,
於2009年9月5~8日在江苏南通召开,在众多药用菇菌中,
本次会议被讨论最多的药用菇菌,还是灵芝。(提供/许瑞祥)
在中国被称为食药用菇菌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第五届国际药用菇菌大会,2009年9月5~8日在江苏南通安惠生技公司的会议中心召开,共有来自39个国家或地区,约900名的产、官、学、研代表共襄盛举。
本人忝为此次盛会的国际学术委员,与林志彬教授、文华安教授共同主持〈灵芝属真菌的前景与机遇〉的专题讨论会,对於灵芝在全球药用菇菌研发与应用的现况,有更深刻而直接的学习心得。
国际药用菇菌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自2001年於乌克兰首都基辅举办开始,随後分别在泰国、美国、斯洛伐尼亚等地举办,是药用菇菌产业与学术交流的重要交流平台。而第五届药用菇菌大会选择在中国举行,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显示,中国在1978年时的食药用菇产量不到10万公吨,总产值不到1亿元;到2006年时,食药用菇产量已达1,470万公吨,占全球总生产量60%以上,出口产值达11亿美元以上;2008年食药用菇菌出口总值更超过14亿美元。
凭藉着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力成本优势,中国的食药用菇菌产业每年以超过13%的成长率来应付市场消费的需求,同时具备广阔的内需与外销市场前景,中国正积极努力介入国际食药用菇菌产业发展的方向,争取主办国际会议来主导产业发展的议题,或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是最事半而功倍的。
在此次大会中所探讨的主题,关於食药用菇菌的包括:
(1) 采集、分类、生态和菌种保存;
(2) 营养与药理作用及价值;
(3) 生理、生化和遗传学;
(4) β-葡聚糖和外源凝集素的药用价值;
(5) 栽培、发酵与产业化研究;
(6) 民间应用与中西医应用的异同等项目。
无论是对於各种食药用菇的新知与技术展示,或产品与市场趋势的分析,都是与会代表们热烈讨论的议题。局限於个人专业与篇幅,本人将以灵芝相关为主轴,将第一手的资讯与心得与您分享。
药用菇菌该做成「营养品」或「医药品」?
高龄80岁的国际食药用菇菌专家张树庭教授,在开幕式後的主旨演讲,以「药用菇菌产品的发展方向是营养品或是医药品」为题目,发表他对於药用菇菌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议。
药用菇菌产品依其组成的复杂性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组成多元且尚未全部清楚的粗萃取物,例如以灵芝萃取物所制成的胶囊产品,其属性较偏向营养品中的「营养补充品」(nutriceuticals)或「膳食补充品」(dietary suppliments)。另一项则是主要成分相对明确的产品,例如日本三共制药生产的Krestin(云芝多醣肽),其实就是医药品(pharmaceuticals)。两种产品皆有其市场成长与发展空间,并不相违背。
张教授在比较时强调,如果是以单一或少数主要成分的医药品为开发诉求时,其作用机制与适应症状皆必须是明确而具体有效的;如果是以营养补充品为开发型式时,就不能仅以单一机制或单一疾病进行评估,应以改善生活品质、维持生命尊严为指标。
◆ 以灵芝产品用於癌症辅助治疗为例
张教授特别以灵芝产品用於癌症放、化疗病人的效果为例,说明此项营养补充品在增强免疫功能、增加白血球数量、改善食慾、减轻疼痛、降低呕吐感、减少掉发、逆转癌细胞与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等都有效果,而此现象往往不是传统抗癌药物所能具备的。
藉由营养补充品的帮助,可以缓和治疗时的伤害,同时保有生活品质与存活的尊严,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不亚於医药品。因此对於此类成分复杂的萃取物,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确认与把关的研究工作,是要更努力进行的,对於使用原料的菌株种源监定、萃取方法、成分分析与定量,都必须再加强。
产品的诚实标示与医药品的明确区别也很重要,毕竟此类产品是以让人类更健康、更自在、更快乐为前提,其作用是以「make one look younger, and live longer」为宗旨。
◆ 营养补充品更应严格控管,产品组成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药用菇菌业界在产品开发时,常常会面临旁徨的T字路口,向右是走「单一主成分的医药品」开发,向左则是向「复合成分的营养补充品」努力。医药品强调作用机制明确,故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功效与标的明确因此优劣立判;而成分复杂的营养补充品,则较难定义其作用机制与直接效应。
张教授以独奏与合奏来比喻两者,孰好孰坏各有所好。但医药品其成分定义较容易而单纯,因此产品规格争议性小;营养补充品则像乐团演出,其中是否有滥竽充数者往往不能立即发现,因此强调必须要有更严格精确的控管才行。
药用菇菌营养补充品的开发,其实是另有一番学问与功夫的,在产品的成效上难与医药品分庭抗礼,但在现实中却比医药品更加长期、更加普遍被使用,因此产品组成的稳定度与安全性的保障,必须在长期使用的经验中被肯定与信赖。
张教授呼吁业者要多投入研究品管的经费,不做夸大不实的功能宣传,无论是医药品或是营养补充品的前景,都是璀璨亮丽的。
国际食药用菇菌专家张树庭教授以「独奏」与「合奏」
比喻药用菇菌做成的「医药品」和「营养品」,
孰好孰坏各有所好,最重要的是不做夸大不实的功能宣传,
未来才有璀璨亮丽的前景。(图片提供/许瑞祥)
药用菇菌未来发展首要突破的瓶颈
另一位特别演讲者是国际药用菇菌大会的发起人之一 ── 以色列海法(Haifa)大学的 S. P. Wasser教授,以「药用菌科学:我们在哪里?」为题,提出对药用菇菌未来发展首要突破的瓶颈。
Wasser教授指出菇菌产品,包括医药品、膳食补充品、功能性食品或营养补充品,早已成为现代人每日生活中健康饮食的重要部分,菇菌类的膳食补充品或营养补充品的市场成长快速,已超过15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过去的30年间,药用菇菌产业的快速崛起造就了庞大的商机与价值,但他指出,21世纪中药用菇菌产业要持续成长,就必须先就目前混淆的关键,进行体质上的厘清与改善。Wasser教授提出的看法包括:
(1) 药用菇菌在分类与命名上的混乱,特别以灵芝为例,强调中国灵芝产品原料供应全球,但学名误用将导致中、下游产品开发时无穷的困扰。
(2) 药用菇菌产品成分的造假,以多醣体为例,说明市售产品中90~95%关於β-glucan的含量是搀假或捏造的。β-glucan成分的滥用或刻意混淆其组成构型上的差别,不但使得多醣体的功效遭到轻视,同时亦将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正确评价。
(3) 相对於大分子的多醣体,小分子的二次代谢物,如三萜类或灵芝酸类,因可直接参与细胞凋亡、血管新生、转移、细胞周期调控、讯息传递等作用,已成为西方药厂更有兴趣关注的对象。因此在讨论菇菌产品时,各组成分间合理的平衡关系是相当重要的。
(4) 对於菇菌多醣体中蛋白质或多肽的存在与其活性功能间的关系,在未来研发的药用菇菌产品中要适当的厘清,让真正具活性的成分能被清楚的定量,进而制造更具标准规格的产品。
(5) 客观的临床试验与明确的功能评估,是药用菇菌产品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产业健全发展的唯一方向。
Wasser教授长期投入药用菇菌的科研工作,对全球药用菇菌产业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他在领导者的立场与高度,明确指出现阶段「火红」发展的药用菇菌产品中所存在的盲点与弱点,一针见血的发人深省,要想建立百年基业者必须在此时先突破困境。
两位国际级的大师演讲不约而同的强调,药用菇菌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在此同时,更要诚实面对某些过去的模糊、权宜或错误,更具体而深化的研发,更严谨而负责的产品,才能由健全产业链出发,制造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与尊严的健康食品。
以色列海法大学Wasser教授指出,药用菇菌产业要持续成长,
就必须先就目前混淆的关键,进行体质上的厘清与改善。(图片提供/许瑞祥)。
来自非洲的临床研究报告
◆ 药用菇菌早已融入非洲居民传统饮食
来自非洲坦尚尼亚Hubert Kairuki Memorial University的K. E. Mshigeni教授所发表有关「药用菇菌在非洲的传统应用与开发现况」中提到,在坦尚尼亚Kilimanjaro地区居民,会将灵芝属真菌菇体研磨成细粉後添加於食物中,但他们并不知道此举是将具有预防功能的药物添加於日常烹调中。
在尚比亚地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则是另一种常见的传统食材。而在马拉威(Malawi),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则被当地用於改善肝和胃的疾病。
根据现代的临床评估,以灵芝萃取物作为营养补充品来改善HIV/AIDS病人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显示,灵芝是众多药用菇菌中最具开发潜力的对象。
Mshigeni教授对於中国和坦尚尼亚双方共同推广食药用菇在非洲大陆生产栽培,来改善当地人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国际合作计划成就深具信心,认为对於爱滋病和癌症的治疗将会有明显的帮助。
笔者(右)与非洲坦尚尼亚Mshigeni教授(左)及中国科学院卯晓岚教授的合照。
Mshigeni教授认为,中国和坦尚尼亚双方共同推广食药用菇在非洲的栽培与应用,
必能改善非洲人民的健康。(图片提供/许瑞祥)
◆ 非洲爱滋病患的临床试验:灵芝+抗病毒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同样来自坦尚尼亚的D. Mtango博士报告了「灵芝用於爱滋病患的临床试验结果」。此项由collaborating institution in Tanzania和中国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合作的试验,是基於灵芝能平衡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而来。
针对灵芝作为抗爱滋药物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使用灵芝配合抗病毒药物的试验组有23位病人,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组有35位病人。作者提供的数据示,灵芝组的平均体重增加4.8 kg,而治疗组只增加2.0 kg。在CD4+细胞数目的分析结果,灵芝组为186 cells/mm3,治疗组则为109 cells/mm3。
而在血液中的血红素(hemoglobin)量,灵芝组亦明显较高。同时发现灵芝组病人在肝功能损伤、副作用与机会性感染等现象,皆较只有使用抗病毒药物组轻微,并且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出现。因此他们强调将持续扩大此临床试验的规模与范围,让灵芝来照顾爱滋病患的成效更加彰显。
◆ 灵芝能延缓HIV带原者发病,改善爱滋病患的免疫力与生活品质
来自尚比亚首都路沙卡(Lusaka)Kenneth Kaunda Children of Africa Foundation (KKCAF)的Waza Kaunda医师,发表灵芝用於尚比亚的HIV/AIDS病患的治疗效果时,引发会场中热烈讨论与回响,也为灵芝用於爱滋病带原者的治疗提供更直接的佐证。
他提到目前治疗爱滋病的方式,是针对HIV病毒的复制控制和疾病的感染并发症,利用鸡尾酒疗法在初期感染HIV病毒时,给予包括抑制病毒的反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等活性的药物,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此项被称为「高度主动抗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的开发使用,对感染HIV的爱滋病患癒後有重大的改善,可以将爱滋病从严重致死性疾病,改变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HAART虽然让人类和爱滋病的争鬪中得以喘息,但在临床应用上,除了价格昂贵且长期效果仍不清楚外,对於病毒突变而产生的抗药性,将会是导致临床失败的重要原因。要清除潜伏的病毒、抑制其增生与扩散,必须抗病毒药物与自体免疫力共同作用才是根本之道,因此自体免疫力的提升将是HAART能否成功的重要关键。
开发中国家常以CD4+T 细胞数200 cells/mm3为指标,低於此项数值者判定为爱滋病患可以接受HAART的抗病毒治疗。爱滋病患在接受HAART治疗期间,CD4+T 细胞数目会增加,并能改善其他免疫功能指标。本次研究目的在评估,灵芝的使用能否改善爱滋病患的生活品质,并且针对尚未达到可以进行HAART治疗标准的HIV带原者,提升他们免疫系统的可行性。
在路沙卡附近的八个研究中心展开针对HIV/AIDS病患在经HAART治疗前後的免疫功能进行评估。约有两百名患者经非随机试验进行灵芝对於HIV带原病人在经或不经HAART治疗时,病人整体健康评估情形。经过持续一年的分析结果显示,约三分之二的HIV带原者仍不需要进行HAART治疗,大部分病人只需要持续灵芝及其它营养品的补充,即可维持CD4+T 细胞数>200 cells/mm3的结果。
以灵芝和HAART治疗的爱滋病患,其健康状态以全血分析值、CD4+T细胞数、肝功能分析等进行评估,皆有令人鼓舞的结果,同时对病人体内HIV病毒的增生数量亦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Kaunda博士的结论认为,灵芝对於HIV病毒带原者转变为爱滋病患有延缓的效果,对於已成为爱滋病人而在HAART治疗时,可以提高其抑制病毒增生、减缓扩散的作用,同时改善病患健康水平,激活免疫功能。对应用灵芝来辅助爱滋病的治疗与控制,深具信心。
来自尚比亚的Waza Kaunda医师指出,以灵芝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爱滋病,
可提高治疗效果。(图片提供/许瑞祥)
当印度传统医药遇到灵芝
◆ 药用菇菌产品在印度的市场
在此次大会中另一个受人注意的团体是,来自印度共和国超过二十名成员的代表团,他们在会议期间对於灵芝等药用菇菌所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此一文明古国除了继续发扬光大其传统印度医药外,同时也积极引入各国的传统药材,为当地人民创造更宽广的生存条件。
来自新德里印度国家农业研究所的B.L.Dhar博士,在报告「有关药用菇菌产品在印度市场的现况与未来展望」时强调,印度传统的医药品是以植物为主要来源,和中国应用药用菇菌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基础。
目前在印度市场中可用於医疗用途的药用菇菌,以灵芝、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和香菇为主,其中又以灵芝最为常见,有直接研磨成粉的子实体或孢子粉,以及经热水萃取的粗萃物等原料所生产的各种剂型,市场现况由英国、美国、中国和澳洲等国家的制药厂主导。
◆ 种源纯正、自主生产、标准化制程,深耕灵芝在印度的发展
另一位来自Solan菇菌研究中心的R. D. Rai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印度的灵芝产品市场规模约有六千万美元,原料虽然大部分自马来西亚进口,但是其产地应该是在中国。他对於进口原料的品质与成分的不稳定深表忧虑,认为将不利於印度居民的健康需求与产业的健全发展。
因此在他主持的印度国家菇菌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中,积极投入药用菇菌的自主开发计划。从灵芝的菌种收集、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的提升等项目,皆是放眼未来菇菌产业在印度深耕发展的基础。用种源纯正、自主生产的原料,经标准化程序来加工所制造的品质,才是能保障健康的产品。
笔者在会後与Rai博士交流时感受到的是,他们积极投入灵芝研究的热情,好像二十多年前台湾在推动灵芝大型研究计划时的盛况。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了解在灵芝研究的经验与成果中尚落後我们许多,但他们要借镜努力的是高品质产品的开发经验,期望用灵芝来配合传统印度的药用植物,共同对抗日新月异的各类传染性疾病。
印度是仅次於中国,人口有十一亿以上的超级大市场,以天然植物治病调养,自古就是印度传统医药的特色,与中药养生文化互相辉映。经由共同打击疾病、维护人民健康的理想,灵芝俨然成为中药材被全球化的首选。印度政府与民间对於灵芝产业的推动与对灵芝产品的认同,将更加快速扩张灵芝王国的版图。
笔者与印度的R. D. Rai博士(左二)及中国北京大学林志教授(左)
利用会议休息时间交换意见。(图片提供/许瑞祥)
专题讨论:灵芝属真菌的前景与机遇
◆ 中国临床试验证实,灵芝可防治多种文明慢性病
中国的科研报告当然是此次大会里数量最多、成果最丰富的,尤其集中在「灵芝属真菌的前景与机遇」的专题讨论会场内。
北京大学的林志彬教授综述报告「灵芝在中国临床研究的成果」,除了证实灵芝用於治疗支气管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肝炎、糖尿病、癌症和抗衰老等相关疾病有效之外,并进一步阐述其作用机制,为灵芝作为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价值定位与定调。
◆ 中国灵芝「学名≠材料」的问题严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姚一健教授则对於「在中国各地区栽培的灵芝种源确认」发表看法,认为「同名异物」的现象会阻碍产业正常的成长,因此用分子生物学资料统计归纳,在中国目前最常用於栽培的灵芝物种,虽然学名写的是Ganoderma lucidum,但却与欧洲原来所命名的物种有差异,姚教授呼吁要重视使用灵芝学名与材料间的正确对应关系,才能使中国灵芝产品顺利与国际接轨。
◆ 抗SARS和B型流感病毒树舌灵芝多醣体有效
青岛农业大学宋爱荣教授的团队发表「以树舌灵芝的多醣体抗SARS病毒和抗B型流感病毒」的试验成果,从树舌灵芝菌丝体的热水萃取物中分离而得的多醣体,在经Reed-Muench method测试抗SARS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结果显示,此种多醣对於抑制病毒的增殖有效,使得灵芝对抗新兴病毒的能力再次被确认。
◆ 三萜类指纹图谱快速监定灵芝种源与质量
相对於多醣体的高知名度,灵芝中三萜类成分的作用也在会中被广泛讨论。来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博士的报告中强调,灵芝在中国已是年产值超过两亿美元的产业,至少有一百种灵芝来源的健康食品在市场流通。
由於市场成长快速,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必须建立快速而有效的品质监控程序。而三萜类中的灵芝酸为灵芝所特有之成分,且具备多种医药功能,因此主张以HPLC分析灵芝产品或原料的三萜类指纹图谱,作为监定原料种源与产品质量的指标。
◆ 美国印第安那癌症中心证实,三萜类抑制结肠癌有效
来自美国印第安那癌症中心的D. Sliva教授发表「灵芝三萜类抑制结肠癌(colon cancer)」的试验结果。Sliva教授指出,结肠癌是美国第三种常见的癌症,在2008年导致五万名病患死亡,如何预防此类由饮食习惯所引发的癌症,在全美地区的研究中倍受重视。
Sliva教授领导的研发团队针对灵芝三萜类抑制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7-29增殖的作用,进行体内与体外的评估。结果显示,自灵芝萃取的三萜类化合物,无论在试管中或在动物体内,皆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生的效果,其参与作用的调控机制与途径也已经被证实。该研究团队对於日後应用灵芝三萜类作为结肠癌病患的另类疗法深具信心。
美国印第安那癌症中心D. Sliva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证实,
灵芝三萜类可有效抑制人类结肠癌。(图片提供/许瑞祥)
(左图)笔者与中国的文华安教授(右)共同主持
〈灵芝属真菌的前景与机遇〉的专题讨论会。(图片提供/许瑞祥)
开发国际间通用的规格化灵芝产品,是大家的共同期望
「第五届国际药用菇菌大会」在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市召开期间,除了来自全球的与会代表外,在当地的筹委会向中国各大学召募精通各国语言的大学生担任志愿义工,让各国专家在报到之时,有接待人员能用其母语与他沟通,让不同文化背景者,在初次接触时彼此能迅速的融合。
虽然人类已知的可食用菇有近千种,具有医药功能者也有三百多种,但在此次会议中被发表、被讨论最多的物种,还是灵芝。灵芝已成为全球药用菇菌的代表产品,也是人类在维护健康、对抗疾病的最佳选择。如何凝聚共识来整合成篇累牍的灵芝文献与科研报告,共同努力开发国际间通用的规格化灵芝产品,则是会议後大家的共同期望。
参加此次盛会让我学习到新的研究成果,看到新的应用领域,在灵芝被全球产业化的过程中又出现新视野、新方向与新市场。
第五届国际药用菇菌大会合照。(提供/安惠生物科技公司)
(点选图片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