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食用菌学及产品大会」共有超过340名的与会代表来自40个以上的国家地区,经过两天现场的热烈讨论,笔者深切体认灵芝产业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形成,灵芝俨然成为东西方学者研究药用菇菌的共同语言。
文.图/许瑞祥
◎本文原载於2005年7月《健康灵芝》第29期 31~35页
今年(2005)四月八日本人出席在中国上海市光大展览会馆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食用菌学及产品大会」。这是国际间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盛大交流平台,常常吸引各国学界与业者热烈参与。但此次在中国召开的会议中真正吸引我的是,其中两项独立子题有关灵芝和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
根据大会所统计的报名资料,此次会议共有超过340名的与会代表,来自美、英、法、德、荷兰、义大利、日本、韩国、澳洲……等40个以上的国家地区。开幕式时各色人种齐聚会场,各国语言交谈热络,象徵菇菌的研究已有全球整合发展的趋势。
除了一般的食用菇外,药用菇在此次的会议中亦广受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在有关灵芝相关论文的发表时,现场更是呈现座无虚席的盛况,发言踊跃的已经不再是黄种人的专利。
经过两天现场的热烈讨论,深切体认灵芝产业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形成,灵芝俨然成为东西方学者研究药用菇菌的共同语言。本人特将此次会议中灵芝研究的重要成果或相关讯息整理成文,以飨本刊读者。
Part1 特别演讲
?香港张树庭教授:中国是全球最大菇菌生产国
此次大会的首场特别演讲是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张树庭,发表中国菇菌产业的发展现况,统计中国从1978年食用菇量产占全球5.7%的6万吨,到2002年年产860万公吨,占全球食用菇生产量70%左右的历程。
其中灵芝产量在2003年约有49,100公吨,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灵芝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灵芝输出国,中国灵芝的产能与品质将主导20亿美金的国际灵芝产业。
?以色列Wasser教授:食用菇是21世纪最重要的膳食补充品和药品来源
以色列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的Wasser教授是此次大会邀请的另一位特别演讲者,Wasser教授主张食用菇是21世纪最重要的膳食补充品和药品的来源。
Wasser教授表示,虽然在以英文撰写的医学期刊中,不曾正式发表有关灵芝萃取物用於癌症病患的临床评估报告,但在中国与亚洲的国家里,癌症病人以灵芝制剂作为传统癌症治疗时的辅助剂却是极为常见的,灵芝长期且大量的被用於膳食补充品的安全性,也已经成为西方学者在规划完整饮食的重要参考。
Part2 分组讨论
在分组进行的论文发表中,呈现的是各国学者科研实力的消长与成果展示,最能够直接评估彼此的实力,如今就分类、药理、临床等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内容分述如下:
一、分类
物种分类是相关研究的基础,灵芝的定义要能够被全球性的接受,就必须要有共同使用的标记。
目前灵芝的分类指标已经集中於分子生物的系统化研究,因此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 M. Moncalvo教授所发表灵芝属分子生物系统与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受到各国灵芝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
?加拿大Moncalvo教授:灵芝属物种的演化、分类与学名误用
瑞士籍的Moncalvo博士曾於1993-1995年间承中华民国微生物文教基金会的补助,在本人的研究室中进行其博士後研究。我们在1995年建立灵芝属菌株的分子生物监定系统,以核糖体基因序列为基础,对所谓「灵芝」(Ganoderma lucidum)同名异物的混淆情况发表可供辨认的客观指标。
此次Moncalvo教授发表在过去10年间自欧美地区采集的灵芝属标本以核糖体、粒线体与SOD等基因序列进行演化分析的结果,仍然支持灵芝属应是演化後期所出现的年轻新属物种。
而从他分析各地的灵芝属样品结果则显示,灵芝属菌种学名误用的情况仍相当严重,尤其是药理或植病文献中最常见的学名G. lucidum。
他强调论文发表时使用错误的灵芝菌种学名,将有害於新药资源开发与森林病害的风险评估。此项建议深受与会人士的认同,显示灵芝G. lucidum学名滥用的问题困扰着各国新进的研究人员。
二、药理研究
此次大会灵芝的论文以「药理」与「活性」分析的成果最为丰富。
?中国林志彬教授:灵芝的抗癌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北京大学药学系林志彬教授发表该研究团队所做的「灵芝抗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其中包括灵芝的系列萃取物编号GLE、GLB、GLPS、GLPP等的抗癌作用评估,从动物模式到细胞株培养,并进行细胞内分子层级的分析。
他总结目前已知的灵芝抗癌活性,是通过「增加免疫系统功能」与「抑制癌细胞血管生成作用」的双重机制来达成。
林教授自1980年代开始从事灵芝的药理研究,是中国灵芝学者中研究成果最杰出的代表,《健康灵芝》杂志也长期追踪报导其研究室的最新进展,此次的报告内容虽然皆已发表於科学期刊中,但在现场聆听时,对我仍然多有启发。
?德国樊华博士:具免疫促进与抗癌活性的醣蛋白GLIS
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樊华博士发表「分离自灵芝的新活性成分GLIS的评估试验」。该团队自灵芝G. lucidum子实体分离纯化的活性成分GLIS具有醣蛋白构造,其中醣类与蛋白质的比例为11.5:1。
此成分已经证实可活化并增殖大鼠脾脏细胞与人类周边血液的淋巴细胞,促进其产生IFN-β和IL-2。同时亦可启动人类自然杀手细胞毒杀白血病(leukemia K562)细胞株的能力,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噬菌作用(phagocytosis)。
在对不同癌细胞株的添加试验中发现,此成分不但能抑制癌细胞增殖,延迟细胞分化的进程,同时诱发细胞凋亡与使用剂量呈明显的相关性。
樊博士以德国严谨的研究模式发现新的灵芝免疫促进因子可同时活化「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活性,并再次证明灵芝用於癌症治疗时,作为辅助治疗剂的有效价值。她将传统中药的灵芝带入欧洲地区的研究室中,并以各种精密的新模式予以确认其功效,对於推展灵芝全球化的研究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韩国金河元教授:灵芝多醣活化免疫细胞的关键受体dectin-1
为了解高分子多醣体如何通过肠道吸收而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途径,韩国首尔(汉城)大学金河元教授发表,灵芝多醣体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是透过特殊受体的结合来传递作用的讯息。
金教授领导的团队从人类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上找到能与β-glucan结合的受体,命名为dectin-1。此受体蛋白质由247个胺基酸组成,并且具有辨别不同键结β1-3和β1-6多醣体的能力,但对於α-glucan则无结合能力。
此外,在小鼠的脾、肺、胃、肠、胸腺等器官,均可发现dectin-1的存在,同时发现dectin-1能与其它受体产生协同作用,活化讯息传递过程。
金教授为韩国着名灵芝学者金炳钰教授的继任者,1988年本人受邀出席〈韩国菌学会〉主办的首届灵芝研讨会时与他相识。记得当时金教授是以三类为研究重点,此次发表多醣体辨识讯息传递的关键受体,说明多醣体进行免疫调控的机制,充分展现韩国学界深化灵芝基础研究的实力不容忽视。
在人类和小鼠的免疫细胞中皆证实有此dentin-1受体的存在,除了再次确认多醣体的作用是经由信号传递启动免疫机制外,亦有助於精确描述启动免疫功能的有效多醣体必须具备的构型,对於多醣体未来的开发应用影响深远。
?斯洛维尼亚M. Berovic教授:灵芝多醣活化免疫细胞的关键受体dectin-1
来自南斯拉夫的斯洛维尼亚(Slovenia)共和国卢布拉纳大学(University of Ljnbljana)的M. Berovic教授发表「人工培养欧洲地区原生的灵芝属菌株产生免疫促进成分」的研究结果。
其使用采集自斯洛维尼亚森林中的G. applanatum(树舌灵芝)和G. lucidum子实体分离菌种,经液体或固体培养程序後,再进行萃取分离、离子交换、亲和性管柱层析等纯化步骤後,得到以β-D-glucans为主的活性成分。在免疫细胞的培养试验中,能诱导细胞激素(cytokine)如TNF-α、IFN-β的生成。同时,该团队亦在液态培养的G. lucidum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蛋白LZ-8。
欧洲学者发表灵芝生产与药理研究的论文仍属少见,Berovic教授以欧洲采集的当地灵芝菌种进行量产化研究,并经药理评估其产物的活性,意图建立自主的灵芝产业俨然形成。
?巴西学者R. Rubel:灵芝菌丝产品具提升与抑制免疫双重效果
巴西学者R. Rubel发表利用灵芝G. lucidum醱酵生产的营养补充品抗肿瘤活性的评估结果。
试验小鼠接种肉瘤(Sarcoma-180)细胞後,喂食灵芝制品後,实验组中最高的肿瘤抑制率可达89%,并且能明显提升淋巴细胞中CD3+和CD4+的含量,显示灵芝是经由免疫功能的增强达到肿瘤抑制的效果。
此外,从培养的灵芝菌丝体中萃取出小分子蛋白LZ-8亦在小鼠体内证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immunosuppressive),而免疫功能的提升主要是由多醣体来达成。
三、临床实验
?印度N. R. Shah博士:灵芝对难以根治的慢性呼吸疾病有八成的治疗效果
印度The Ray of Hope Research Foundation的N. R. Shah博士发表灵芝用於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
由病毒、细菌、花粉、过敏原或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鼻窦炎、扁桃腺炎、耳炎、支气管炎等,虽然可以用药物来控制症状,但常常会反覆发作而不易痊癒。有监於灵芝为草药之王,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因此期待能藉由强化自身的防御系统来减轻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
经评估的308位病例皆有超过18个月持续复发的病史,在使用灵芝制剂治疗1~6个月後,出现令人振奋的结果,统计分析其总有效率(success rate)可达82%,因此主张灵芝对於顽固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或减轻复发的症状,应可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美国R. M. Hackman教授:肯定灵芝对癌症的辅助治疗
美国加州大学泌尿学系R. M. Hackman教授发表灵芝产品用於摄护腺癌病患的结果。
以灵芝G. lucidum菌丝体为主的制剂,用於选择安宁照顾(active surveillance)的8位摄护腺癌症患者,每日服用5克灵芝制剂,持续6个月,以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值追踪评估,其中一例PSA值降低超过50%,其余7例亦降低但少於50%,8名病患对於灵芝的效果是赞许的。
Hackman教授认为,不能或不愿意采用正统治疗程序,如手术、放疗、化疗的摄护腺癌症人,在安宁照顾期间搭配灵芝使用,是可以推荐的。
采访後记
二十年来在国际性的食用菇菌会议中,以灵芝为题材的论文是逐年增加的,不但研究领域更宽广,参与的地区也从亚洲、美洲、纽澳扩大到欧洲各国。虽然各色人种对於灵芝认识的深浅不同、先後有别,但可感受到对灵芝的期望却是相近的。
当人类面临种种生存压力的考验时,灵芝已成为中西医学研究材料的最大公约数。在各国纷纷投入医药生技的研发时,灵芝成为健康产业最可靠的基础。
诚如张树庭教授的结论,灵芝是21世纪最重要的药用真菌,与黄年来教授推荐灵芝是最具有全球市场潜力的药用真菌,身为灵芝的研究者怎能够稍有懈怠,作为灵芝推广教育者又如何能不奋笔疾书、争相走告呢?
作者与林志彬教授(左)与卯晓岚教授(右)合影。(提供/许瑞祥)
大会手册。(提供/许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