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动物和体外实验证实,灵芝不仅能缓解肾脏的发炎反应,还有助受损肾脏功能的恢复,并能减轻肾炎所并发的高血压症。
文/刘国柱
◎本文原载於2004年《健康灵芝》第23期 32~37页
脏为泌尿和排尿的器官,肾脏泌尿而调节细胞外液中物质的浓度,血浆中过剩的物质及少量的水分由肾脏排出。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一个肾单位,两肾约有两百万个肾单位,每一肾单位可独立完成工作。血液经过肾小球、体液和溶质自其微血管中滤出(滤液除蛋白质外,所有血浆中的溶解成分皆可滤过),经过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和电解质、葡萄糖等,再被吸收入血液运用。几乎所有的代谢最终产物,则经由肾盂再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排出体外。
(插画/邱千蓉)
Part1 西医观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 发生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急性肾炎」,大多由链球菌感染後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少数由其他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亦称之为「急性感染後肾小球肾炎」。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3~12岁较多见,青年次之,中老年较少见。常在扁桃腺炎、咽炎、猩红热、丹毒、化脓 皮肤病等「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後6~21天发病。
◆ 病因与症状
一般认为,致病链球菌株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体,经血液循环沉积於肾小球,使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身体不适、水肿(眼脸、鼻部周围水肿)、血尿(尿呈可乐之颜色)、蛋白尿、轻度高血压、少尿等症状。
一般认为急性炎癒後良好,儿童85~90%、成人60%~75%可完全恢复。病程短者,症状数日即可消失;长者可达一年以上;大多数在4~6周左右。成人病程较儿童为长,其中水肿、高血在1~2周内首先恢复,肉眼观之血尿随之消失,但显微下之血尿和微量蛋白尿持续数月至一年。急性期可能发生并发症,如因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其死亡率为1~2%。
◆ 预防
1. 上呼吸道和皮肤链球菌感染後,均有可能引起肾炎,因此改善环境卫生、注意个人清洁,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可降低急性肾炎的发生率。
2. 若上述疾病发生时应积极治疗。
3. 在链球菌感染流行时,使用抗菌药物,如抗生素,以减少疾病之发生。
◆ 治疗
(一)休息:
1.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改善肾血流量,改善尿异常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直到肉眼可见的血尿消失、消肿,血压恢复正常,始开始下床逐步增加活 。
2. 一般需卧床两周,而後限制活 大约1~2个月,3个月内宜避免体力活 。
(二)饮食:
1. 在发病初期,或严重水肿、少尿或无尿时,液体的摄取应予限制,以避免加重水肿。
2. 一般认为在肾功能正常时,蛋白质可不限制,但在「氮质血症」和明显少尿阶段,蛋白质应限制在0.5克/公斤体重,其中高质量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每天20克,以达到减轻肾脏排泄氮质的负担,又能维持身体的营养。
【编按】蛋白质经人体消化吸收後剩余的废物,会产生许多含「氮」物质。这些氮质原本应经肾脏排出体外,却因为肾功能出了问题,而留在体内排不出去。当这些「垃圾」长期而大量地堆积在肾脏、血液中,不仅会污染体内环境,更会造成整个生理运作大乱,进而使身体出现中毒现象,引发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无力、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并威胁患者生命。此即医学上所谓的「氮质血症」。
3. 糖类和各种维生素可充分供应。
4. 在水肿和高血压时,食盐以每天1~2克为宜。
5. 在急性期持续少尿时,易发生高血钾症,应限制钾的摄取。
【编按】钾是维持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矿物质,广泛存在肌肉、神经和血球中,参与神经讯息的传递,并维持肌肉细胞的稳定度。由於钾主要透过肾脏排泄,若肾功能发生障碍时,钾便无法顺利排出。当血液中钾浓度过高时,会使得肌肉无力或麻痹,心脏也会因为心肌薄弱而扩大,使得心跳加快,甚至可能因心律不整而导致死亡。是故,严重肾炎患者需特别节制钾的摄取的缘故。食物中羊肉、鸡肉、牛肝、牛肉、杏、梨、香蕉、橘子汁、凤梨、甘薯、马铃薯、冬 等钾含量丰富。
(三)感染病灶的治疗:
在急性链球菌後肾炎,细菌培养阳 率约只有20%左右,是以不论细菌培养结果如何,均应使用抗生素药物为期两周左右或直到痊癒。
(四)利尿降压:
1. 水钠贮留,细胞外液的容量大增,发生水肿和高血压,直至循环过度负荷,发生心功能不全,是以利尿降压是对症治疗的重点。轻度和中度水肿者,卧床休息、限制水分和钠盐摄取即可;高度浮肿者,应使用利尿剂(利尿剂可增加钠的排泄,也可降低增高的血压)。
【编按】钠是维持生理运作的重要矿物质之一,主要影响细胞水分的去留 ── 当血中钠含量过多时,会把水分锁在细胞内,造成水肿;当钠含量过低时,则又会使细胞内的水分过度流失。此外,血压升高的程度也与钠含量成正比。正常人体内的钠含量是稳定的,摄取得多就排出得多(如吃太多咸的东西会想喝水,进而排尿),摄取量少排出则少,此一平衡主要由肾脏负责调控。「水钠贮留」便是指肾脏失去了平衡钠的能力,使得体内因钠含量过高而出现水肿和高血压。
2. 积极且稳定的控制血压,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以预防心、脑并发症。凡经休息、控制水分摄取、利尿而血压仍高者,则须用降压药。
(五)控制心力衰竭:
因肾功能不好,水钠贮留和高血容量是必然的结果。血容量高而肾脏不能及时排出水分,致使血液循环滞缓,增加心脏的负担,进而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应限制水、钠摄取,并以利尿、降压药来改正水钠贮留,严重者可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脱水治疗。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发生
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程长(一年以上),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和圆柱型尿,大多数病人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多见於青壮年,20~40岁之间,男性多於女性。
【编按】肾脏病患因为对蛋白质的代谢出了问题,以致有蛋白尿的出现;当肾脏发炎更加严重时,会使排尿出现障碍,大量蛋白尿被困在肾小管中一段时间,进而形成了「圆柱型」的结构物,此又加重排尿的困难 ,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当尿中被检验出有圆柱型尿时,表示肾炎情况更严重了。
此病为「有进行性倾向的慢性肾脏炎症」,亦即其病情会逐渐发展而加重,到了晚期,由於肾小球炎不断发展,剩下来的肾单位愈来愈少,纤维组织增生,造成肾萎缩,进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此病的自然病程变化很大,有部分人病情稳定,经5~6年,甚至20~30年後,才发展出肾功能不全期。少数病人可自行缓解;另一部分病人则持续进展成反复急性发作,2~3年内即导致肾组织严重破坏,进入尿毒症阶段。
◆ 病因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些急性链球菌感染後迟迟不癒,会转变成为慢性肾炎。但大部分慢性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既定之关系,只有15~20%患者有急性肾炎病史,病理变化也与链球菌感染後肾炎不相同,因此,慢性肾炎也可能是其他霉菌、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目前已有B型肝炎病毒引起慢性肾炎之病例。
一般认为慢性肾炎为「抗肾抗体型肾炎」,系由於「免疫复合物」随循环将「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於肾小球,或由於肾小球原抗原与抗体激活补体,而引起肾组织损伤。
非免疫性的机制,如肾小球病变引起肾内血管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硬化的小动脉可进一步引起肾缺血,而加重肾小球损害。在慢性肾炎後期,因为水钠贮留或肾素分泌增多而出现高血压。高血压会引起缺血性的改变,导致肾小 脉狭窄、闭塞,加速肾小球硬化。
◆ 症状
1. 水肿:慢性肾炎的一般症状为水肿,轻者仅在鼻部、眼脸部,重者遍及全身,少数病人始终无水肿。
2. 高血压:此为大多数慢性肾炎病人迟早会出现的症状。高血压持续增高,有的病人因血压增高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现象。持续高血压数年後,会造成心肌肥厚、心脏肥大、心律紊乱,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3. 贫血:慢性肾炎在水肿明显时,会出现轻度贫血现象。若有中度以上贫血,多与「肾内促红血球生成素」减少有关,表示肾单位损坏严重,在肾炎末期会出现严重贫血。
◆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慢性肾炎病人若无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尿蛋白量不多,且无肾功能不全现象者,可以从事轻工作,但不可过劳,尤应防止呼吸道感染,以及不使用肾毒 药物。
2. 若有明显水肿、血尿和持续 高血压,或肾功能进行 减退者,均应休息和积极治疗。倘若有发烧或感染时,应尽快控制。
(二)饮食治疗:盐、蛋白质和水分的供给,视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的情况而定。
1. 钠盐的限制:水肿和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每日食盐量以3~5克为宜;严重水肿者则控制在1~2克。待水肿消退,盐量应逐渐增加,过分限制钠盐易引起病人电解质紊乱,降低肾的血流量,当病人肾功能减退时,过分限制钠盐会加重肾功能减退。
2. 水分的限制:除了有明显的水肿外,不必限制水分的摄取。当病人的肾功能明显减退时,过分限制水分会引起代谢物的滞留。
3. 蛋白质:慢性肾炎病人有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时,机体呈「负氮平衡」,如肾功能正常,应适量提高蛋白质的摄取量,但不宜过多,每日以1.5克/公斤体重为宜,以维持氮平衡。若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取量,每天约40克左右。
【编按】「氮平衡」是营养师对病患进行「蛋白质摄取是否足够」的评估依据。「氮的总摄取量」-「氮的总排出量」>0时,即称为「正氮平衡」,表示摄取的蛋白质足够身体细胞利用;当计算差额<0时,即称为「负氮平衡」,表示身体对於蛋白质的需求超过了现有的摄取量,需要补充。长期处在负氮平衡下,会造成身体削瘦,并引起「低白蛋白血症」,而後者又会加重水肿的恶化。
(三)药物治疗:
1. 利尿消肿药:慢性肾炎的水肿一般不用利尿剂治疗,而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随着病情好转,即出现利尿现象。如有高度水肿或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後仍不能利尿,才考虑加用利尿剂。
2. 降压药:血压突然增高或持续增高,均会引起肾内小 脉痉挛、硬化,而使肾单位进一步损害,加速肾功能减退,因此,慢性肾炎的高血压患者,都应按控制高血压病来治疗。要使血压逐渐下降至正常,但不可突然下降过剧。
3. 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後,有许多病人的临床症状会获得缓解,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改变慢性肾炎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
(四)肾透析治疗:
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在治疗急性肾衰竭时,能有效纠正水中毒、电解质紊乱,并排出尿毒症物质,使急性肾衰竭治疗和癒後获得很大的改进,降低死亡率,使存活率显着提高。慢性肾炎是渐进 的发展,最後终走向透析一途。
1. 血液透析:即俗称的「洗肾」,在出现尿毒症状时,即血尿素氮大於32.13mM/L、血肌酐大於709.2nM/L、血钾大於6.5mM/L或上升较快、血尿小於200ml/天,应及时血液透析,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其主要作用是尽早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免得发生肺水肿、脑水肿,以及尽早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癈物,使毒素所致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或组织损伤得以减轻,以利组织细胞的修复,使病人的体液和热量摄取增加,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2. 腹膜透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无需特殊设备,其脱水、纠正酸中毒和高血钾的效果不低於血液透析,唯损失蛋白质较多,应积极补充营养。
Part1 灵芝对肾小球肾炎的医疗效果
一、对肾小球肾炎的作用
将溶於生理食盐水的家兔血清白蛋白,与等量的「完全佛洛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混合成乳剂,予每只雄大鼠背部四处部位皮下注射 3 mg,合计 1 ml。於2周後至8周内,隔日予每只大鼠静脉注射家兔血清白蛋白 1 mg,如此则引起免疫复合体型肾小球肾炎,属於慢性血清病变肾小球肾炎,类似人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於注射抗原终了後,收集其24小时的尿液,选出尿中蛋白质排泄量每天 100 mg以上的大鼠,每十只为一组,每组之蛋白质排泄量平均约 350 mg/天。在30天内每天予大鼠口服灵芝萃取质 500 mg/kg,并每周进行尿中蛋白质排泄量之测定。
将收集之尿液离心,取上清液,於 1 ml 中加入3%磺基水杨酸(sulfosalicylic acid)3 ml充分混合,静置10分钟,而後用波长 400 nm测定其吸光度,从预先作成之测量线,以求出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作为每24小时平均排泄蛋白质的mg数。
结果显示,服用灵芝 500 mg萃取质组与对照组比较,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显着减少,在第15天时约为对照组的一半,在第30天时约为对照组的1/4。再过30天,采取血液测定其血清胆固醇和血清尿素氮(BUN),发现对照组的胆固醇和血清尿素氮分别为 201±18.4 和 23.4±4.0 mg/dl,显示有增加的趋势;给予灵芝组,其胆固醇和尿素氮分别为 113.1±11 和 18.2±2.2 mg/dl。此实验结果显示,灵芝萃取质对胆固醇之增加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於尿素氮亦有抑制之趋势。(1)
二、对血压和肾脏血流量的影响
将肾炎大鼠麻醉,将其颈总 脉分离出来,与多功能生理仪连接,以测定其收缩压和舒张压。肾小球肾炎并发高血压症,其收缩压为 177.5±15.5 mmHg,舒张压为 119.5±11.5 mmHg;灵芝组的收缩压158.0±4.4 mmHg,比对照组显着降低;舒张压为 97.7±9.0 mmHg,与对照组比较也有降低的趋势。灵芝对肾炎大鼠的肾脏血流量无影响。(1)
三、灵芝对大鼠肾炎组织学上的作用
将肾脏摘出,依组织学切片、染色,观察肾小球中的白血球浸润,测出其浸润指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其指数对照组为 0.98±0.13,灵芝组为 0.39±0.3,显着比对照组降低。灵芝组在组织学上有显着改善白血球浸润的效果。(1)
慢性血清性肾小球肾炎,因其血中的抗原抗体结合,生成免疫复合体而沉着於肾小球内,引起发炎反应,此肾小球肾炎约占肾炎的90%。灵芝可使其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减少,血清胆固醇降低,对尿素氮亦有改善作用,对肾小球部位之白血球浸润有抑制作用,显示灵芝对肾小球肾炎有医疗效果。
四、抗凝血作用
灵芝能防止血液疑固,灵芝1,000μg/ml的作用可与肝素10μ相当(2),其主成分为腺苷,在血液透析时可减少肝素的用量。
参考文献
1. Nogami M, Ito M, Kubo M, Takahashi M, Kimura H, Hatsuita Y. Yakugaku Zasshi 1986, 106, 594.
2. Kubo M, Matsuda H, Nogami M, Arichi S, Takahashi T. Yakugaku Zasshi 1983, 103, 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