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三个角度切入,探讨灵芝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医疗效果。整体而言,灵芝的作用在於阻扰肥大细胞释出组织胺、松弛紧缩的气管、减轻发炎症状、改善咳痰喘、提升整患者整体健康水平等,已知腺苷和灵芝酸A、B、C1、C2等成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刘国柱
◎ 本文原载於2003年10月《健康灵芝》第22期 33~30页
免疫系统原本是设计来保护人体不受外来病菌伤害的,对於不具威胁性的「外来物质」(或吃入、或吸入、或皮肤接触)应该是视而不见的,然而某些特殊体质的人,其免疫系统却会大张旗鼓地反击,进而引起身体出现痒、红肿、发炎……等不适。
这些物质即是所谓的「过敏原」(鸡蛋、牛奶、尘、花粉、海鲜……都是常见的过敏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即是「过敏反应」,表现在鼻子的称「鼻子过敏」,表现在皮肤的称「皮肤过敏」,表现在气管的则是「过敏性气喘」或「过敏性支气管炎」。
当身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免疫系统虽然知道,却不致引起过敏反应;必须在接触一段时间後,免疫系统才会将它判定为「入侵者」,并开始制造能辨识和记忆它的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
IgE是人体众多抗体中的一种,它会与「肥大细胞」及「嗜硷性白血球」(免疫细胞的一种)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体,随着血液四处巡逻,一旦侦测到过敏原,便会促使「肥大细胞」及「嗜硷性白血球」的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的颗粒,这个 作就叫作「脱颗粒」。
这些颗粒含有会引起各种过敏反应的化学分子(即所谓的「介质」),其中最着名的便是「组织胺」,它会造成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微血管渗漏,进而造成气喘或局部红肿;也会促使黏膜分泌物增加,而出现痰、鼻涕等;或者刺激打喷嚏、咳嗽,或者引起皮肤痒;更严重者,还可能引起休克或睡眠时暂时停止呼吸。体内「IgE-肥大细胞」和「IgE-嗜硷性细胞」复合体数量愈多的人,过敏反应也就愈快、愈强。
由於 IgE 可以在人体内存在很久不被分解,这也就是为什麽「过敏」非一朝一夕可以彻底根除。虽然如此,过敏却可能随着时间而令免疫系统对此过敏原发展出「耐受性」(忍耐过敏原的存在,不予理会),逐渐走出过敏的阴霾。是故,小孩是最大的过敏族群,其中大部分长大後便自然痊癒。不过仍有相当数量的人终其一生过敏,也有人是在成人阶段才加入过敏名单当中。
在所有过敏疾病中,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占大多数,且罹患人数逐年上升当中。研究证实,灵芝能阻扰引发过敏的机制、平喘、镇咳、化痰,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喘或过敏性支气管炎均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上引言/吴亭瑶)
Part 1 过敏性鼻炎
【西医观点】
一、症状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由 IgE 媒介,包括鼻黏膜的炎性疾病,其轻度症状为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水,其重度症状为阵发 鼻子发痒、打喷嚏和鼻阻塞。有关连的症状包括流泪、眼睛痛、暴躁、疲倦、压抑、丧失食慾、上颌额部头痛和鼻後溢液。
二、病因
此病常为季节性的,如直接接触到花粉或遇到冷空气而引起;或为常年性的,为过敏原(Allergens)如家尘、动物毛屑、菌类孢子或食物蛋白(如牛奶、鸡蛋等)引起的过敏,多发生在早起、晚睡时。
三、西医治疗
1. 应避免过敏原及刺激动物质。
2. 全身性治疗:应用抗组织胺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物(Sympathomimetic drugs);
3. 局部性治疗:用柯莫林钠(Cromolyn Sodium)或局部皮质类固醇鼻内施用,以控制症状。
4. 免疫疗法:长期皮下注射特异的过敏原萃取质,以求减低患者在医疗上的需求。
【灵芝的医疗效果】
过敏性疾病大都与组织胺有关,体内的肥大细胞与 IgE 结合,再遇到过敏原时,即脱颗粒释出组织胺,进而引起各种过敏反应的症状,灵芝能抑制组织胺的释出。
一、在实验研究方面
1. 灵芝酸(三萜类):以刀豆球蛋白(Concanavalin A)或化合物 48/80 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灵芝萃取质对於组织胺有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灵芝酸 A、灵芝酸 B、灵芝酸 C1 和 灵芝酸 C2,其中又以灵芝酸 C2 和灵芝酸 C1 的效果最显着。(1)
2. 油酸:自灵芝液体培养基的氯仿萃取质中分离出油酸,在浓度 0~50 μM 和 0.5~5 μM 能分别抑制化合物 48/80 和 A-23187 诱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并阻碍肥大细胞摄取 45Ca,且浓度愈高,作用愈强。(注:Ca 的中文为钙,45 为其原子量的同位素,肥大细胞摄取 45Ca 易引起脱颗和释出组织胺。)
油酸的主要作用是使肥大细胞的细胞膜稳定,阻止细胞内含有组织胺等致敏物质的颗粒释出,进而达到预防气喘发作或减轻病情的效果。(2)
3.元素硫:液体培养基中另一有效成分「元素硫」(环八硫)能有效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及阻碍肥大细胞摄取 45Ca,但不影响「环单磷酸腺」的含量。元素硫主要作用於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使其发生改变,进而抑制组织胺的释放。(3)
二、在动物实验方面
灵芝孢子萃取质能抑制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编按:迟发型过敏反应一般并不发生过敏反应,在受到其它物质的刺激时,其发生的反应与过敏反应程度相当),使其不发生过敏反应,可用於治疗过敏性有关的疾病。(4)
三、在临床方面
患者在接触到过敏原後,促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IgE 与肥大细胞表面结合,以抗原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体,使细胞内的「环单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与「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之比例改变,而产生脱颗粒作用,释出组织胺,组织胺作用於 H2 受器而引起反射性的分泌作用,使鼻黏膜微血管扩张、充血、分泌腺分泌增多,而引起打喷嚏、鼻塞、发痒等症状。
此外,患者易受到非特异性因素,如冷空气或污染之空气等而加重其症状。灵芝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而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编按:cAMP 与 AMP 是肥大细胞内的两种核苷酸在浓度上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当 cAMP 增加时,能稳定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中含有致敏物质的颗粒释出,进而缓解过敏症状。反之,当 AMP 增加时,cAMP 则相对减少,肥大细胞细胞膜的不稳定度提高,过敏反应很容易一触即发。)
Part 2 过敏性气喘
过敏性气喘(Allergic asthma)又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症,系吸入过敏原,由 IgE 媒介,引起气管收缩。过敏性气喘患者中,有 80% 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少有 40% 患有过敏性气喘。过敏性气喘常发生於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西医观点】
支气管由平滑肌所环绕,正常时只对小小的刺激有反应,在气喘患者,对刺激有不正常的增加其反应,即「支气管过度反应」(Bronchial hyperterreactivity, BHR)。
一、病因
1. 特定过敏原的刺激:特异的支气管刺激,包括:吸入空气中的过敏原,如季节性的树木、花、草的花粉;全年性的家尘、尘蟎、动物毛屑、菌类孢子;职业性的,如矽尘;药物,如阿司匹林,占引起过敏性气喘病患的 3%。
2. 非特定刺激因素:过敏性气喘患者的呼吸道阻塞,容易因非特异性过敏原对气管的刺激,包括病毒性感染、冷空气、运动、情绪压力及吸入污染物,如灰尘、香水、香菸的烟雾而加重。
二、「喘」的生理机制
过敏性气喘的患者,血液中 IgE 的浓度增高,肥大细胞增多,二者在支气管黏膜及呼吸道黏膜处结合,吸入的过敏原与结合的 IgE 作用,而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生成组织胺和中性细胞(Neutrophil)、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s),此等细胞释出了强力的介质,引起气管的炎性反应及增加支气管过度反应,如组织胺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气喘。
三、临床症状
过敏性气喘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呼吸困难或胸闷。可发现患者有弥漫性哮鸣音,在呼气期较重,气喘症状往往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其发作与接触或吸入某些刺激物、过敏原或与运动有关。
四、治疗
1. 排除发病的因素:避免与过敏原接触。
2. 减敏治疗:於患者应用小量的过敏原,皮内注射、划痕或挑刺等,逐渐增加剂量,以改变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
3.支气管扩张药:
(1) 拟肾上腺素能类药物──激发β受体,促进生成「环单磷酸鸟核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进黏液的清除,并减少上皮邻近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2) 甲基黄嘌呤类药物(Methyl xanthines)──如茶硷(Theophylline)可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当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能抑制「磷酸二酯酶」,可使 cAMP 不会很快被分解,维持细胞内 cAMP 的浓度,进而使支气管扩张。喷雾制剂的「舒喘宁」(羟甲异丁肾上腺素)、博利康尼(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均属於这类药物。
4. 抗胆硷类药物:如「莨菪」、「阿托平」可抑制胆硷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此外,「阿托平」还有抗织胺的作用。
5.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有抗炎、抑制组织胺释放、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阻断甲基儿茶酚胺,加强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6.副交感神阻断药:Ipratropium bromide 和 Oxtropium bromide。
【灵芝的医疗效果】
一、在实验研究方面
1. 灵芝浓度愈高,对组织胺的抑制愈强:用卵蛋白诱发大鼠产生抗卵蛋白血清,取其腹腔肥大细胞,与抗原液(卵蛋白)作用,引起组织胺的释放。依卵蛋白 50 μg/ml 以上之浓度加入,在加至 2 mg/ml 时,引起的反应最强,组织胺的游离率为 29.8±2.3%。在加入灵芝萃取质 20、100 及 500 μg/ml 时,显示对组织胺的释放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 7.3、28.6 及 35.6%。(5)
2. 抑制肺组织释放组织胺:灵芝菌丝体培养液及其不同的萃取质,能显着抑制卵蛋白破伤风类毒素(Tatanus toxoid)主动致敏天竺鼠的肺组织在抗原攻击时,释放组织胺及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且其强度与剂量有关,即培养液的剂量愈大,其作用愈强。自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酸动物质Ⅰ及Ⅱ,可能是此一作用的有效部分。(6)此外,密纹薄芝菌丝体培养液,亦能显着抑制卵蛋白主动致敏天竺鼠的肺组织释放组织胺。(7)
3. 能缓解气管收缩、痉挛:灵芝酊剂、水剂、菌丝体的酒精萃取液,对组织胺引起的离体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其效果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密纹薄芝的菌丝体培养液,对组织胺有拮抗作用,并能拮抗乙醯胆硷和氯化钡引起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8)
将天竺鼠的气管分离出来,沿气管软骨切成环状,将五个环互相练成一链,测定其收缩情形。灵芝菌丝体与培养液、菌丝体萃取质或培养液,均有「两相作用」(意指:能使气管舒张,也能使气管收缩),而培养液的作用最显着,先是纾缓(2~2.5分钟),而後随之持续的收缩(7~10分钟);菌丝体与培养液部分最弱。(9)
灵芝主成分中的腺苷能使天竺鼠的离体气管松弛,其功效为茶硷的90.4%。(10)腺苷(0.1~1mM)能抑制组织胺诱发天竺鼠离体气管环的收缩,且呈剂量依赖性。腺硷亦有阻断组织胺诱发离体气管收缩的作用。显然的,腺苷是直接作用在细胞表面的受器,且是气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的一种调节体。(11)
二、在动物实验方面
1. 能预防或延缓气喘发作:将天竺鼠置放喷雾箱中,以一定浓度的组织胺溶液喷雾使之发生气喘、呼吸困难、抽搐而翻倒。若预先腹腔注射灵芝酊剂、水萃取液(5~10 gm/kg)、菌丝体酒精萃取液(3.75 gm/kg)、菌丝体培养液的浓缩液(5 mg/kg),能保护少数动物不发生气喘,且能使气喘发作的潜伏期显着延长。(7)将灵芝菌丝体或培养液给予正常动物,可使其呼吸变慢。(9)
2. 能减少呼吸困难的发生次数:给予天竺鼠心脏内注射「基青霉醯牛γ-球蛋白」(benzyl penicilloyl bovine γ-globulin).IgE 血清 0.25 ml 使其致敏。在 48 小时後,由股静脉注射抗原「基青霉醯牛γ-球蛋白」 500 μg/kg 前 30 分钟,予天竺鼠灌服灵芝萃取质 500 mg/kg。
由天竺鼠实验性气喘显示,在予以抗原後一开始,呼吸的次数即显着增加,20 分钟後仍增加 20% 左右,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之比,在刚开始一段短时间减少之後,即开始上升,在 20 分钟之後仍未下降,同时激烈的呼气性困难频频发生。在给予灵芝 500 mg/kg组,则对呼吸有安定化的作用,对呼吸困难的发生次数有减少的作用。所以灵芝对呼吸型的变化及呼吸异波的出现,均有抑制作用。(5)
三、在临床方面
1. 腺苷能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腺苷能兴奋呼吸、增加人的换气量、潮气量(Tidal volume)和呼吸率,静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41→31mmHg),增加氧的分压(101→113mmHg),pH值升高(7.42→7.50)。(12、13、14)(注:换气量是指「一段时间」的吸气量与呼气量,而潮气量则是指「单次呼吸」的吸气量与呼气量。)
随机单盲试验,予志愿者静脉注射腺苷,开始时每分钟 3.1 mg/mim,每 2 分钟逐渐增加,至可能的最大剂量 23.4 mg/ml,每人接受的最大剂量速率为每分钟 8.5 mg/min。在每分钟 ≧ 6.1 mg 时,增加每分钟的换气量,主要由於增加了潮气量和显着降低了潮气量末的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吸气流量率增加及呼气期间降低,但吸气期间无变化。(13)
2. 腺苷能改善睡眠时的暂时停止呼吸:予患者静脉注射腺苷 50~75 μg/kg/min,能使有阻塞性睡眠中患者的呼吸暂停的次数减少。(15)
3. 灵芝酸C1和C2能抑制组织胺的释放:灵芝酊剂和煎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为 87.5%,症状完全消失者达 48%;菌丝体酒精萃取质对儿童哮喘的总有效率为 80%,显效率为 46.7%。灵芝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较好,主要是灵芝酸 C1 和 C2 能抑制肥大细胞释出组织胺,而防止过敏反应。(7)
Part3 慢性支气管炎
因气管、支气管的非特异性炎症,致使黏液分泌过量,引起咳嗽、咳痰,症状拖延二年或二年以上,每年至少三个月,同时排除其它可引起以上症状的慢性疾病,如肺结核。
【西医观点】
一、支气管怎麽发炎了?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的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包括平滑肌肥厚,杯状细胞不正常的变化,呼吸道发炎,支气管黏液分泌腺肥厚,而黏液增多,黏液阻塞了小支气管的气流。
二、造成支气管炎的原因
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为吸菸的烟雾,其他空气污染和灰尘,职业性的接触矽尘和棉尘,亦是其原因。支气管炎患者有的有气流受阻,有的则无。
三、临床症状
经常反覆性咳嗽,常是在早晨,有无色或黏液性痰,若有急性发炎,则有脓性痰。患者自少量清痰至明显的喘鸣、严重的呼吸困难,对运动的耐受性很差,以至痰很多。
四、治疗
1. 停止吸菸:这是主要的治疗策略之一,可以改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 碘化甘油(Iodinated glycerol):其对慢性支气管炎,能增加黏液的清除。
3. 脓性痰剧增的患者:常有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用口服抗生素、羟胺青霉素(Amexillin)、四环霉素和红霉素等。
4. 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增强 β 受体的喷雾剂,能增进黏液纤毛清除痰液的功能,但副作用很大;吸入「抗乙醯胆硷支气管扩张剂」,如 Ipratropium bromide,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之治疗效果很好。
茶硷是一种轻度支气管扩张剂,对严重慢性吸吸道阻塞者,能促进呼吸肌肉的功能或减低呼吸肌肉的疲乏,同时有增进黏液纤毛清除痰液的功能。
5. 皮质类固醇:吸入皮质类固醇对一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灵芝的医疗效果】
灵芝能增加气管的通气量,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一、在动物实验方面
修复受损气管,减轻发炎症状:以木屑与菸丝点燃燻烟六周,可使大鼠形成典型的慢性气管炎病理变化。予以口服复方灵芝(灵芝菌丝体与银耳孢子)浓缩液 2 ml 共四周,可见气管的纤毛柱状上皮之再生修复快而完全,气管软骨变形恢复也比较快,且多在给药後一至二周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则需四周方可完全恢复。杯状细胞的增生则较对照组为轻;炎症渗出液在初期消退得不明显,而後则比对照组消退得快。(16)
二、在临床方面
1. 能改善咳、痰、喘: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因能用的制剂及给药方法不同,在二千余病例中,其总有效率在 60.0~97.6%,多在 80% 左右,显效率则在 20.0~75.0% 之间,对咳、痰、喘三种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菌丝体中的「元素硫」为治疗支气管炎的主要成分。(3)
2. 能改善整体健康:多数病人经过灵芝治疗後,体质增强、睡眠改善、食慾增加、抗寒能力增强、精力充沛,而有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的作用。(16、17、18、19、20、21)
参考文献
1. Hirai, Y.; Takase, H.; Kobayashi, H.; Yamamoto, M.; Fujioka, N.; Kohda, H.; Yamasaki, K.; Yasuhara, T.; Nakajima, T. : Shoyakugaku Zasshi 1983, 37, 374.
2. Tasaka, K.; Akagi, M.; Miyoshi, M.; Mio, M.; Makino, T.: Agents Actions 1988, 24, 153.
3. Tasaka, K.; Mio, M.; Izushi, K.; Akagi, M.; Makino, T.: Agents Actions 1988, 24, 157.
4. Zhang, L. H.; Wang, H. X.; Wang, L. W.; Xiao, P. G.: Zhongguo Mianyixue Zazhi 1994, 10, 169.
5. Nogami, M.; Ito, M.; Kubo, M.; Takahashi, M.; Kimara, H.; Matsuike, Y.: Yakugaku Zasshi 1986, 106, 594.
6. Beijing Medical College: J. Beijing Med. Col. 1977, (2), 80.
7. Beijing Medical College: J. Beijing Med. Col. 1978, (1), 12.
8. Lu, W. L; Lin, Z. P.; Lin, Z. B.: Lingzhi 1985, p.103-4. Scientific Publish Co.
9. Liu, K. C; Phounsavan, S. F.; Huang, R.L.; Liao, C.; Hsu, S. Y.; Wang, K. J.: Chin Pharm J. 1988, 40, 21.
10. Lundblad, K. A. L.; Karlsson, J. A.; Parsson, L. G. A.: Br. J. Pharmocal, 1985, 85, 29.
11. Nishida, Y.; Suzuki, S.; Miyamato, T.: Areugi 1983, 32, 253.
12. Smiths, P.; Schouten, J.; Thien, T.: Br. J. Clin. Pharmacol. 1987, 24, 816.
13. Reid, P. G.; Watt, A. H.; Routledge, P. A.; Smith, A. P.: Br. J. Clin. Pharmacol. 1987, 23, 331.
14. Biaggioni, I.; Olafsson, B.; Robertson, R. M.; Holister, A. S.; Robertson, D.: Cir. Res. 1987, 61, 779.
15. Findley, L. J.; Wesley, R. C. Jr.; Belardinelli, L.: US. US5,075,290 (CI.514-46) A61K31/70), 24 Dec 1991, Appl. 372, 623, 28 Jun 1989.
16. Fujian Medical College: Acta Medicinae Fujian 1973, (1), 16.
17. Nanchang people's Hospit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inety-seven 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Treated with Ganoderma lucidum Solution and Mycelim Tablets 1972.
18. Beijing Coordinating Research Group on Anti-Chronic Bronchitis Mechanism of Ganoderma lucidum: Ganoderma lucidum Research 1973.
19.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Hunan Medical Colleg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on Thirty 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1973.
20. Wuhu District Hospital: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One-Hundred 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Treated with Ganoderma lucidum 1974.
21.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ixty-nine 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Treated with Ganoderma lucidum Syrup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