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中国灵芝研究之父」美誉的北京大学林志彬教授,研究灵芝长达半世纪,发表灵芝论文丰,培育灵芝硕博士生之多,无人能出其右,更是首位结合「西医药理研究」与「中医扶正固本」诠释灵芝广泛功效的科学家。在他眼里,灵芝既可预防未病,也能辅助治疗已病,足以成就百年基业。但前提是,唯有立足於「科学的研究,合理的应用,正确的评价」,不违背灵芝「吉祥如意」的内涵,灵芝才能赢得人们信任,灵芝产业才能可长可久。
文/吴亭瑶
灵芝研究缘起:寻找慢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药
演讲中经常以中医「扶正固本」治则诠释灵芝功效的北京大学林志彬教授,最早接受的养成教育其实是西医。
他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的是西医的理论和实践,并於1961年毕业後留校在药理系任教,开始跨足西医药理学领域。原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在西医这个框框里发展,未料在1970年末至1971年初,因为上级命令而与灵芝产生交集。
当时中国北方每到秋冬就有上千万乃至上亿人病发慢性支气管炎,此病症拖久了会导致肺气肿等严重肺病,可是西药却只能控制症状,无从有效根治。为了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周恩来总理号召科学家从传统中草药中寻找这方面的有效药物,灵芝就在这个时候被提了出来。
北京医科大学以林教授为主的研究单位,遂在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的指派下,开始一连串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的药理实验。西医思路的他们於是设计实验,看灵芝怎麽止咳、化痰、平喘和抗细菌感染。
当时给病患服用的是灵芝子实体水提物,大约一个多礼拜到半个月左右,70%~80%的气管炎症状虽然所改善,但效果都不如任何一种西药强,不过却意外发现,病人在饮食、睡眠、体力、抵抗力等其他方面有好转的迹像。
这个结果让他很是困惑,在一时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他乾脆撒大网,把灵芝对心脏、血管、肝脏、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各大器官和系统的作用都研究看看。这些研究进行於1971~1975年间,并在1974~1979年间陆续发表在《北京医学院学报》和1976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灵芝》一书里。
回顾当时的做法,林教授称那是个「笨办法」,因为做了老半天都和慢性支气管炎没有关系,也没能让他理解灵芝为什麽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但正是因为这个笨办法,让他累积了大量的灵芝研究经验。
1970年代林志彬在实验室进行灵芝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照片来源/《灵芝纵横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p.21)
197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灵芝》是国内第一本灵芝科普书,特殊的年代,应负文责的作者(陆文梁、林忠平、林志彬)均未署名,但已记录了灵芝对於各大器官和系统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第一刷即有68,000册。(提供/吴亭瑶)
中医开启思考灵芝药理的另一扇窗──扶正固本
就在进行上述实验之际,林教授被派去西医学习中医班学了一段时间的中医。「我不仅听老中医讲课,也在医院里跟着老中医一块看病。就这样慢慢懂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对中医的实践也有一些体会,像把把脉,看看舌苔,都不成问题。」
这段经历让他学习到中医扶正固本、益气活血等概念,明白中医药理的精髓不在「减轻表面和局部症状」,而是「调节人体原生理机能」。当他再度回到实验室时,他於是想:
「那些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在服用灵芝之後,好像比较不容易感冒,而感冒正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主因……所以会不会是灵芝增加了气管炎患者的免疫力,进而降低患者气管炎发作的机会?」
後来的研究证实了他的想法,不仅解开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是从增强患者体质间接促进了疾病的恢复,也激发他进一步研究灵芝各种功效与中医「扶正固本」的关联性,於是他和一起丛铮把相关研究成果与心得整理成论文,以《灵芝的药理研究和中医扶正培本治则》为题发表在1981年的《北京医学院学报》。
该论文指出,所谓「扶正培本」就是「扶持正气」,正气在,邪气(生病)就进不来了。而灵芝所做的「扶持正气」,就是增强体内主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修复受损的组织细胞,使人体原先失序的状态重新找到平衡,进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或是逐渐从病态中恢复健康。
「灵芝能调节人体平衡,加强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保持人体与外环境的平衡。」林教授日後受访时,再次对灵芝扶正培本、固本的内涵释义。把这段话浓缩成一句,就是「灵芝以人为本」。
1981年由丛铮和林志彬署名发表在《北京医学院学报》的《灵芝的药理研究和中医扶正培本治则》(论文全文)。
灵芝扶正固本,治已病也治未病
1983年林教授暂别中国,前往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思大学「WHO传统药物研究中心」担任访问学者,隔年回国才又继续灵芝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培养灵芝学界的生力军。
如今的他虽已从北京大学荣退,依然退而不休地持续关注灵芝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透过演讲、写作为灵芝发声。
照片摘自《情系福建,师德楷模,林志彬教授从事医学教育、科研50周年纪念册》。
林志彬教授(右)与其第一个博士研究生雷林生在实验室讨论研究工作。(照片来源/《灵芝纵横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p.50)
整合这五十年来对灵芝的研究与认识,林教授表示,灵芝的扶正固本既可辅助治疗「已病」,也能提早防范「未病」。
在治已病方面,他以高血压为例,单独以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显着,但在加入灵芝之後,血压很快就降了下来,连顽固的原发性高血压也会有效。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的同时服用灵芝,可以产生增效(提高治疗效果)减毒(减轻副作用)的作用。
其他像慢性支气管炎、反覆呼吸道感染、哮喘(气喘)、高血脂症、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神经衰弱、失眠、更年期症候群、良性前列腺增生(摄护腺肥大)、肝炎、白血球减少症、蘑菇中毒等病症,也都被证明可以因为灵芝的辅助而收到「增效减毒」之效。
在治未病方面,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明,灵芝能改善睡眠和记忆,改善男、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提高衰老和低落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脂肪肝,调节血脂、血压和血糖,增强运动员的体能耐受力和抗疲劳的能力等等,进而预防或延缓疾病发生。
他尤其重视灵芝治未病的保健价值,「毕竟一盎司(28.35克)黄金的预防,胜过一磅(454克)黄金的治疗,与其花大钱治病,还不如花少钱买健康──在你还买得起的时候。」
2018年7月9日福建浦城,林志彬教授受邀在国际灵芝文化节演讲时特别强调,灵芝文化的精髓就在防病治病。(提供/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公司)
「多成分」与「多靶点」使灵芝功效广泛
灵芝扶正固本防病治病的层面之所以能发挥得这麽广,与灵芝有多种活性成分,每种活性成分有多种作用机制(多靶点)密切有关。
林教授以灵芝对高血压病的疗效为例:灵芝多醣可提高血管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血管遭受的氧化伤害;灵芝三萜则能抑制血管收缩素转化酶,进而抑制血管收缩。两大成分通力合作,让灵芝对高血压发挥了调节作用。
灵芝对肿瘤的辅助治疗也是来自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如下图),「这些作用加起来,就是临床上化疗药加总的结果。西医的治疗都是单靶点,一种药对一种作用,专一性高、作用强,灵芝多靶点的特性让它同时有很多作用,但每一种作用的效果就没有化疗药那麽强。」
2016年11月1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的国际灵芝大会,林志彬教授解释灵芝多成分、多靶点的抗肿瘤机制。(摄影/吴亭瑶)
正因灵芝是中药,更要从严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虽然因研究灵芝而热爱灵芝,甚至从中医扶正固本治则对灵芝有更深入的认识,但林志彬并未因为灵芝属於中药而放松对灵芝的评价标准。
「正是因为灵芝是中药,更要从严要求。所以我都是以化疗用药,而非中国批准的中药抗肿瘤中成药,作为灵芝抗肿瘤作用的阳性对照,因为这样的结果才能经得起考验。」
同样在生产层面,他也总是不断提醒业者,如果要想让灵芝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让灵芝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符合国际标准。「如果你老原谅自己,说你是中药,做不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那麽最终只能在中国城的杂货店里当佐料或食品添加剂卖,不能真正进到欧美市场。」
安全的质量可控必须从「原料来源」到「产品制程」都含盖在内;有效的质量可控则必须对「活性成分的种类、含量」建立规格化的标准。林教授认为,要把灵芝做到安全有效比较没有太大的问题,难的是「每批一致」的质量可控。
就个别企业来说,唯有做到每一批灵芝产品都有同样的质量,才能确保每批灵芝产品都有同等的安全和功效;就整体灵芝产业而言,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向不同企业买到的灵芝都有起码的安全和功效,灵芝才能持续被人们所信任。
因此,不论是企业建立自己内部的质量标准,或是整个灵芝行业建立一个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尤其是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都是灵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5年6月5日林志彬教授在湖南怀化举办的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特别强调灵芝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性。(摄影/吴亭瑶)
再多的药理研究,也取代不了临床研究和人体试验
另一个让林志彬念兹在兹的是,灵芝的临床研究亟待加强。因为再多的药理研究都只是「临床前有效性」的研究,无法替代临床研究,也不完全等於灵芝用在人体的结果。如果想把灵芝从「地方性的传统中药」推向国际舞台,势必要累积更多灵芝用在人体的结果。
只是相较於过去林教授总是鼓励灵芝企业开发药品级的灵芝产品──因为要取得国药准字号,就一定要做临床试验──碍於目前灵芝类药品须由医生开处方,而且尚未纳入医保必须自费,影响消费意愿,现在的他反而更建议企业,多拿已经取得保健食品批文的灵芝产品做人体功能试验。
改善神经衰弱失眠、保肝和辅助肿瘤放化疗,是他认为最值得率先执行的主题。倘若选择後者他建议未必要以「增效」作指标,而是可以选择某项「减毒」作用为指标,例如减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黏膜受损等肠胃道的不适反应。
「光是做出一个减毒功效,就很了不起了!等结果出来後,再以论文型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就是这个灵芝产品最好的宣传。」
他进一步补充,其实保健食品不只是给相对健康的人用来预防保健,也适合生病人群改善伴随疾病或治疗带来的身体功能失调,这些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功保护功能等)对於疾病或许没有直接疗效,却有助於生活品质的提升,甚至能加速病患康复。
在山东烟台举办的2019年灵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林志彬教授特别指出,灵芝保健不仅适合一般人群预防保健,也适合生病人群调养身体。(摄影/吴亭瑶)
摒弃跨大不实,才能成就百年老店
许多企业家都喜欢问林教授,灵芝能否做成百年老店?他的回答是:「能,就看你是不是讲究科学。」
「福建樟州的片仔黄,还有云南白药,不论本国人或外国人都会想买一些带回家。为什麽呢?因为建立了信用。片仔黄不过能治疗点炎症和疼痛,云南白药也只是能消炎止痛、止血活血,就这点作用可以卖一两百年。灵芝有那麽多好的作用,只要不夸大,科学地去研究、生产、销售,一定能做成百年老店。」
这就是林教授对於灵芝发展一直在强调的「科学的研究,合理的应用,正确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夸大。
当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时,很多关心灵芝的人都在想,未来是否也会有学者因灵芝获奖?
林教授表示,屠呦呦获诺奬为中国人争光他曾致电祝贺,不过他认为,屠呦呦只是受中医古籍的启发,第一个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出青蒿素来,以後完全是按西药新药报批程序制成抗疟药,其成果其实与传统中医药研究并无太多关系。
而且,屠呦呦之所以能以「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首位发现者」获奖,是因为「此药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对於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非洲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换句话说,「有」和「没有」这个药的结果,是「生」与「死」的极度反差,而且还关乎到数百万条人命。但灵芝不可能有这麽戏剧性的作用,因为灵芝的价值在於「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是常常吃、久久吃的养生保健,毋须诺贝尔奖肯定,已经功德无量了!
林教授期许企业家们切莫为了短视近利而辜负了灵芝的美好,大家还是好好做灵芝吧!唯有把灵芝做好,让更多民众,不论有病没病,都能因灵芝而受益,才是给灵芝最大的肯定,也才是对老祖宗留给世人如此珍宝的最大回馈呀!
2015年林志彬教授於福建泉州接受笔者专访,谈到灵芝与诺贝尔奖的议题时,他说,企业还是好好做灵芝比较实在!(摄影/吴亭瑶)
〔附记〕作者专访林志彬教授的文章写於2000年10月,二十年後的今天,把这二十年来对林教授的记录汇整成篇,向林教授的「悠悠五十载,深深灵芝情」致敬。
参考文献
1. 吴亭瑶。林志彬教授细述研究灵芝30 年──开启「以西医药理研究灵芝疗效」的大门。健康灵芝,2000,11:14-17。
2. 吴亭瑶。专访「中国灵芝研究之父」林志彬教授。健康灵芝,2006,35:2-5。
3. 吴亭瑶。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大会主席林志彬呼吁:加强临床研究,建立国际认同的质量指标。灵芝新闻网,2015 Jun 15。
4. 吴亭瑶。在2015「福建省药理学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遇见灵芝(上)──专访林志彬:灵芝要被诺贝尔奖肯定太难,还是好好做灵芝吧!灵芝新闻网,2015 Nov 30。
5. 吴亭瑶。2011国际灵芝研究学会术会议精彩记要(上)──灵芝抗肿瘤&临床应用篇。 健康灵芝,2011,54:28-32。
6. 吴亭瑶。2016国际灵芝大会系列报道(1)──养生专家洪昭光&灵芝学者林志彬连袂演讲,科学解读灵芝扶正固末「治未病」也「治已病」。灵芝新闻网,2016 Nov 17。
7. 吴亭瑶。再现灵芝「防病治病」 、「孝养天下」的价值──记福建浦城2018国际灵芝文化节。灵芝新闻网,2018 Jul 15。
8. 吴亭瑶。如何做出好灵芝?企业标准是关键!──记2019灵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论坛。灵芝新闻网,2019 Ju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