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彬专栏〕灵芝抗肿瘤研究的思考──扶正祛邪,与癌共存

发布时间: 2016-03-24 22:21

从中医扶正祛邪治则来看,肿瘤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灵芝在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恰是弥补了此二疗法的不足,即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灵芝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对放、化疗损伤的保护作用,就是「扶正祛邪」作用的现代解释。

文/林志彬

◎本文原载於2011年《健康灵芝》第51期 2~3页

 

我痴迷於灵芝研究数十年,尤其重视灵芝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这也国际学术界瞩目的研究领域。我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内容看来非常相似,例如我们都在研究灵芝及其有效成分,如多醣肽、灵芝三萜类、灵芝蛋白等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诸如灵芝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的表达及增强它们的作用、灵芝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灵芝抑制肿瘤细胞移动和侵袭、灵芝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灵芝逆转多药耐药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耐药性、灵芝对放化疗损伤的保护作用??等等,但我们的研究目的却非常不同。

许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大多是想藉由研究,从灵芝中寻找出一种具有细胞毒的成分,如三萜、蛋白、肽类或其他成分,通过抑制已知的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杀伤肿瘤细胞。这仍然是传统的化疗药研发思路,我曾坦率地对来实验室访问的美国同行说过,这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多年来我一直参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新药研究的思路是「以终为始」,也就是说先定位研究的产品要做什麽用,然後再以此为目标进行研发。因此,灵芝的研究也必须考虑其终极目的,是作为化疗药、标靶治疗药进行研究,还是作为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辅助治疗药进行研究?灵芝与其他中药一样,有悠久的历史和临床实践经验,可作为我们研究时的借鉴。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用药实践证明:灵芝可增强身体的抗肿瘤免疫力,提高化疗药的疗效;减轻化学治疗(也包括放射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即白血球)减少、脱发、食慾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肝肾损伤等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对化学治疗的耐受性;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患者的生命。尽管少数失去放、化疗机会的患者,单用灵芝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更多还是用於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肿瘤。

我们的研究就是立足於这个基础上,探讨灵芝为什麽能增强放、化疗的疗效?为什麽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为什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我在《健康灵芝》第48期〈科学理解灵芝辅助治疗肿瘤的疗效〉一文中已对此进行论述,不再赘述。

长期以来,由於未把肿瘤看成是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一直是企图杀灭所有肿瘤细胞来「根治」肿瘤,而采用的放、化疗却敌我不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免疫系统、血液系统、胃肠系统等系统的正常细胞,不仅影响治疗成效,甚至还可能致命。

近年来,学术界已提出与肿瘤「和平共处」的概念,即通过治疗控制肿瘤发展,减少肿瘤对人体的危害,长期保持患者的生活品质,与肿瘤共存。这与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相符,这一理论认为,健康和疾病均属於正邪相争的不同状态,健康是由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疾病则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治疗疾病不一定要彻底消除外邪,只要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可。

联系到肿瘤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人体内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由於它们在「神经-免疫-内分泌」网路的调控下,相互制约,抑癌基因占优势,多数人不患癌症;相反的,当这种调控机制发生障碍时,癌基因占了优势,就易罹患癌症。前者就是正气存内,邪(癌基因)不可干(不致病);後者则是正气不足,邪(癌基因)占了优势,开始在体内作怪,导致癌症发生。

从中医扶正祛邪治则来看,肿瘤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灵芝在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恰是弥补了此二疗法的不足,即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灵芝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对放、化疗损伤的保护作用,就是「扶正祛邪」作用的现代解释。

我不太喜欢用「和平共处」这几个字,因为这个邪(癌)很凶恶,它是不会主动讲和平的,必须与其斗争。灵芝扶正祛邪与癌魔斗争,就是从多条途径提高患者身体的抗肿瘤能力,提高放、化疗疗效,抑制肿瘤发展,降低其危害,同时也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延长生命,实现与癌共存。

 

分類:靈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