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彬专栏〕灵芝医药研究之我见

发布时间: 2015-09-03 15:04

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林志彬教授,对於当时的灵芝医药研究,提出了他的观察,包括:单纯的化学成分研究,多於有效成分的研究;临床试验或人体功能试验的论文太少;临床研究除设灵芝试验组外,还须设安慰剂对照组;应重视灵芝的辅助治疗作用,不应苛求单用灵芝就能治好某种疾病;少数人对灵芝会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是正常的。这些看法,时隔七年後的今天,依旧适用,也是灵芝研究者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撰文/林志彬

◎本文原载於2008年《健康灵芝》第42期 2~3页

 

目前,灵芝的研究与产品开发是学者和业者关注的焦点,其表现为大量的研究论文在学术期刊中刊出,无数灵芝类药品或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

据笔者截至2008年5月底的不完全统计,1979-2008年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收录农业、医药期刊的灵芝研究论文有2,299篇;1976-2008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资料库收录医药、生物技术期刊的灵芝研究论文有593篇。

在上述两项统计中,近十年发表的论文均占半数以上,这反映研究者对灵芝的兴趣日益增加,灵芝的研究在深入,并在医药保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灵芝的医药学研究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单纯的化学成分研究,多於有效成分的研究

在灵芝的植化研究方面,已对其多醣(肽)类、三萜类、固醇类、腺苷类等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问题是单纯的化学成分研究多於有效成分的研究,其中又以三萜类化合物最为突出,已确定结构的15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中,仅有少数作了活性研究,而且多为简单的体外活性试验,几乎很少进行动物药理实验研究。

这可能与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率甚低有关。因此,可采用灵芝的总三萜进行药理实验,我们发现灵芝总三萜及其组分(指非单一化合物)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苷及「卡介苗+脂多醣」引起的肝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从而证明三萜类是灵芝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

 

临床试验或人体功能试验的论文太少

在灵芝的药理研究结果中,许多是采用体外给药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反映药物在体外对细胞分子的作用,用於筛选新药或研究已被证明有效的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有意义的。但由於其脱离整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所获结果犹如药物机械作用於一堆细胞,而非作用於整体。

此外,一些试验样品是市售的灵芝粗提取物或孢子粉,它们通过改变细胞培养液的理化性质而影响试验结果,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如加以推广,势必误导读者。因此,灵芝的细胞分子生物学试验,应采用较纯的灵芝样品(如多醣、三萜等)进行试验,其结果必须在整体给药的病理动物模型上予以证实方有意义。

灵芝是给人用的,由於实验动物与人之间存在着种属差异,动物药理实验的结果不能随便推广到人。例如灵芝多醣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可高达60~70%,但对肿瘤患者却无此效果,仅有辅助治疗作用,以预防或减轻放化疗的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任何灵芝的药理实验结果,必须经过临床试验或人体功能试验的验证,方能用於治疗或保健。在数以千计的灵芝医药研究论文中,临床试验或人体功能试验的论文极少,是特别需要加强的。

 

临床研究除设灵芝试验组外,还须设安慰剂对照组

早期的灵芝临床研究报告大多是对一些疾病的疗效观察,虽有一定意义,但缺乏对照,所提供的疗效证据不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故临床试验设计应符合「良好临床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 」的要求,除灵芝试验组外,还要有安慰剂(或药政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效阳性药)对照组。

在研究灵芝的辅助治疗作用时,灵芝组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药应尽量一致。例如灵芝与化疗药合用辅助治疗肿瘤时,灵芝组与对照组的化疗方案应尽可能一致,以减少化疗方案不同对灵芝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

应重视灵芝的辅助治疗作用,不应苛求单用灵芝就能治好某种疾病

灵芝制剂用於防治疾病时,应重视其辅助治疗作用。当今世界,无论中医或西医,几乎任何疾病的治疗均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很少单用一种药物治疗,经常是多药合用,相辅相成。

所以不应苛求单用灵芝就能治好某种疾病,而应提倡灵芝与常规治疗合用,例如与常规抗高血压药合用治疗高血压病,可增强降压药的疗效,减少降压药的剂量等;灵芝与降血糖药合用也有类似的辅助治疗效果。

 

少数人对灵芝会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是正常的

使用任何药物後,都会有少数人对药物的某些固有且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不耐受,而产生一些不适应的反应,灵芝也不例外,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例如原本要服用灵芝提升免疫力的人中,少数人用後却出现口乾、便秘等症状。由於灵芝的这些反应多较轻微,并不影响健康,一般情况下,人体能很快适应灵芝所产生的这种反应,随着服用过程身体产生耐受性,这些反应就会消失。

虽然不是每个人吃灵芝都会有不适反应出现,但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也为了维护厂家的信誉,灵芝业者应将服用灵芝可能产生的反应,据实告知消费者,不要回避。而科学人员在进行临床试验或人体功能试验时,应注意观察服用灵芝产生的不适反应,为安全使用灵芝产品提供更多资讯。

 

〔延伸阅读〕

1. 〔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导〕 北大林志彬教授:灵芝临床研究的进展

2. 「2015灵芝研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大会主席林志彬呼吁:加强临床研究,建立国际认同的质量标

 

分類:靈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