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灵芝研究、灵芝产业(产品)、灵芝文化是连成一气的,当逻辑弄对了,灵芝才卖得出去,健康才吃得进来,文化才深植人心!本文重点如下:
◆灵芝文化的本质 是经得起时间淬炼的真善美 ◆灵芝研究的目的 是给人家一个吃灵芝的理由 ◆灵芝市场的商机 就在「食药同源」 ◆灵芝的临床研究 就像帮信徒确认神迹 ◆临床研究结果的再现 需要规格化的产品作前提 ◆诉求「预防保健」的灵芝 全人类都是对象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企业标准才是确保质量的最高准绳 ◆灵芝是吃来长命百岁的,若能治病只是顺便而已
口述审定/许瑞祥 整理撰文/吴亭瑶
最近为了准备一场关於灵芝文化的演讲,让我重新回溯灵芝文化的「本质」到底是什麽。结果发现,大家过去所理解的文化往往是最狭义、最通俗、最刻版的文化,有些人甚至想复制「茶文化」那套。可是大家都忘了,灵芝在中华文化里面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有生物的、医学的、宗教的、政治的、艺术的……各种义涵,怎麽会是茶叶所能比拟?
灵芝文化的本质
是经得起时间淬炼的真善美
什麽是文化?文化的本质应该是根植於内心的修养,是毋需提醒的自觉,是为人着想的善良。所以文化必须是经得起时间淬炼的真、善、美,它才能自古至今源远流传,一如在历史长河使用经验中不断演进、不断积累的灵芝文化。
那,灵芝研究和灵芝文化之间到底有什麽关系?毕竟灵芝研究是我从1980年代在台大念书以来,到我当上台大教授,再从台大退休,直到现在还持续不断在做的事。
以前思考没那麽深入时,会觉得灵芝研究和灵芝文化好像是两件事,但最近我才想通,灵芝研究其实是灵芝文化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好的灵芝研究必须具备真实性、创新性、实践性、稳定性或应用性,从样的角度来思考它和灵芝文化中真善美的关系,就会发现:
灵芝研究其实是灵芝文化的基础,因为研究就是「求真」的过程;而研究的结果是要来实践灵芝文化的价值,亦即用灵芝照顾人类健康,出发点是为人着想,是以「善」为初心;当灵芝的价值不断在实践过程中被体会、被感激,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自然会昇华为艺术的创造力,以「美」为形象的文化意境也就油然而生。
所以灵芝文化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它是从「实象」到「抽象」一层一层堆叠上去的,是由内而外的,它所彰显的「善」和「美」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主张灵芝研究就是灵芝文化的一部分,灵芝文化的内涵随着研究结果不断往下紮根、往外扩充;而弘扬灵芝文化则是为了支撑灵芝产业,让更多人相信灵芝。
灵芝文化彰显的「善」和「美」乃建立在「真」的基础之上。(左图为清乾隆宫廷画家沈焕绘制的〈灵芝文房用具〉,现藏於国立故宫博物院;右图为许瑞祥所提供的灵芝)
灵芝研究的目的
是给人家一个吃灵芝的理由
既然灵芝研究是灵芝文化的一部分,是求真的过程,那应该怎麽做灵芝研究呢?
灵芝研究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这个产业持续经营下去吗?说得白话一点,就是确认灵芝有什麽功效,给人家一个吃灵芝的理由,或是让人家可以找到吃灵芝的理由。
前阵子我在脸书分享了美国一家宠物食品网站贴的一篇文章,上面列出了「狗为什麽要吃灵芝」的六大理由:增强免疫抗肿瘤、保肝、防治糖尿病、保护心血管、抗过敏和延缓衰老。
(图片来源/6 Reasons Reishi Mushrooms Are Good For Your Dog)
如果连狗都有吃灵芝的理由,更何况是人?如果饲主会用灵芝保护毛小孩远离这些病痛,那麽饲主对灵芝肯定有一些概念或者本身有在吃灵芝,才会爱乌及屋。所以灵芝市场会有多大,不难想像,还愁灵芝产业经营不下去吗?
这就是灵芝产业吊诡的地方。既然有吃灵芝的理由就有商机,有商机就有市场,可是为什麽灵芝业者老在怨叹,灵芝的市场做不起来,空有产量却没产值呢?那是大家没有把商机的逻辑弄对,老是把「治疗」没救的病人当成灵芝的商机。事实上那才不是商机呢!
重症病人为什麽要吃灵芝?为了活下去。但「活下去」这件事不一定要治他的病啊!只把病袪了还不保证一定能活;想要好好活着,靠的是林志彬教授常说的「扶正固本」啊!所以业者只要对产品的扶正固本作用有把握就行了。
灵芝市场的商机就在「食药同源」
既然灵芝是来扶正固本的,那麽要把灵芝卖到全世界,第一个必须解开的魔咒就是,灵芝到底是食品还是药品?
灵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可食用」的物种,它原本就是可以吃的东西,它就是一个mushroom(菇),你可以把它煮来当茶喝,或是你懒得煮,别人帮你煮好,你喝它的浓缩物或提取物也可以,但不论如何它就是一个食品。
只是後来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人们发现灵芝具有某些特殊的功效,所以灵芝才慢慢转变成有疗效的药品,但它是食品的本质基本上并没有改变。
所以是「先食後药」,然後「药源於食」,再发展成「食药分业」,最後发现食品和药品其实必须相辅相成才能成就健康,才又回归到「药食同源」。
从这个食药关系的发展脉络可以很清楚知道,「药食同源」的前提是「先食後药」,绝对不是因为它的安全性很高所以从药品变成食品,更不该把灵芝搞成「是药,不是食品」。
灵芝的商机就在「食药同源」的概念里!中国作为灵芝的发源地,作为全球灵芝产量最大的国家,应该要拍胸脯向全世界保证灵芝就是食品。但按照目前中国的法规,灵芝只能作为药品或保健食品,不能当作一般食品,反而是除了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地方没有否定灵芝是食品的身份。
以美国为例。灵芝在美国可以当作一般食品(Food),食品就是不该存在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有害微生物……)都不能有,也不能在产品上宣称它有什麽健康功能。
高阶一点的就作为膳食补充品(Dietary Supplement,类似一般人理解的机能性食品或保健食品),你要说明这个产品做了哪些安全毒理试验,FDA(食品药物管理局)会看产品的安全数据和推荐使用剂量有没有一百倍或一千倍的差距,如果有,就没问题。如果你能证明它有什麽功能,就可以向FDA申请在产品上做健康宣称。
美国FDA也接受灵芝做成的中成药,这时候的灵芝就是一种中药材,所以那些已经在其他国家取得药字号的灵芝产品,只要你药证取得的资料和过程合乎美国国家的规范,就可以在美国当作药品贩售。
此外美国FDA也接受植物新药,它比较靠近中成药,以植物萃取物为原料,是一种混合物,有明确的化学成分图谱(有效成分可被定性定量)。当然,你也可以把灵芝里的某个单一成分拿出来,比如灵芝酸T,成分结构和作用机制都很清楚,也用它做完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拿到新药(new drug)认证字号,这就变成所谓的西药了。目前这类的灵芝产品还没有出现,主要在美国贩售的灵芝产品还是以食品居多。
灵芝的临床研究
就像帮信徒确认神迹
可以作为食品的最大意义,代表的是它的安全性可以让人放心。但如果只用这麽「一般」的标准来定位灵芝,为什麽要吃灵芝?又贵又不好吃,既不会产生饱足感(食品的第一机能),更没有口感和风味可言(食品的第二机能)。
从食品的机能来看,灵芝属於第三机能食品(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所以吃灵芝无非是吃一个希望,一个「食药同源」的东西透过「扶正固本」作用带来的「健康希望」,就像每个礼拜上教堂、进庙寺祈求神明的保佑一样。
所以灵芝的临床试验结果,就像在跟你讲神迹一样,虽然这个神迹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但如果这个灵芝产品是用一个严格的企业标准做出来的──从品种、栽培方式、提取方式、制剂过程全都标准化,产品里的活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也全都规格化──而且经过临床试验验证,那麽大概七、八成的使用者都可以体验到一样的神迹。
能有七、八成的可能性已很厉害了,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百分之百的事情,药也一样,手术亦如是。只不过不同的产品有不同制作标准、有不同诉求的神迹,因此每个灵芝产品的临床试验,必须是自己的公司自己做,通过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这个产品是可以被更多人体验的。
所以卖灵芝是在卖食品的第三机能,吃的是信心、是希望,可能短时间内不一定看得到效果,但长期下来一定会有差别。这就是吃灵芝的价值,当你把价值弄清楚了,你的商机就是无限的。
临床研究结果的再现
需要规格化的产品作前提
所以灵芝要达到商机无限是有前提的:你的产品必须可以持续供应,而且产品的品质是可以持续维持在「一定有效」的水平之上。而要做到一定有效,企业就必须为自己的灵芝产品建立标准。如果连品种、栽培方式、提取方式都搞不清楚,里面的三萜、多醣图谱长什麽样、含量有多少也没有规格化,拿这样一个不稳定的东西去做临床试验,即使这次做出了结果又有什麽意义?因为你不可能再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给消费者。
临床试验的结果是人使用的经验,非常重要,但是临床试验的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被实现,才有意义。所以用来做临床试验的灵芝,必须是一个从品种到生产完全稳定的东西,而且是民众普遍消费得起的。
打个比方,柳丁汁和柠檬汁里有维他命C,可以抗氧化、抗坏血病,但每一家用不同的柳丁、不同的柠檬做出来的果汁,成分不尽然相同。所以A产品喝两杯可以怎麽样,但可能B产品喝五杯才能怎麽样;至於那个原本喝两杯有效的,是不是下一次同样喝两杯也有效,那就要看它里面的有效成分含量是不是和上次一样了。
回过头来看灵芝。今天要把一个产品拿去做临床试验,确认它的某种功能,这个功能能否发挥的前提一定是有一个活性成分,不管是多醣、三萜或其他成分,必须先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都有看到这个效果,再拿到人身上看是否也有同样的效果,这样的逻辑才对。所以你的产品必须要有这个成分,再来做临床,才有意义。
这批用来做临床的产品,必须规格化生产,让每一个用在受试者身上的产品都有一样的活性成分。做完临床之後假设它真的很有效,那以後卖的产品也必须用相同的规格生产,让产品都具有一样的活性成分,消费者买了才可能吃出同样的效果。而不是做了一次临床有效之後,用这个结果去卖其他的东西,这麽做不仅失去求真的初心和善良,更会把灵芝产业给做死了。
诉求「预防保健」的灵芝
全人类都是对象
所以同样是灵芝,产品大不同。想要开拓灵芝市场,一定要把产品的定位搞清楚,搞清楚你要诉求的客户群是谁,才知道你要做的是什麽等级的产品。
1.0的灵芝是古代想像中的仙丹,只有皇室和道教的修道者可以接触得到。2.0的灵芝,被人家拿来当救命的压箱宝,像癌症患者没救时拿来死马当活马医,是重症患者在吃的。
3.0的灵芝是作为辅助医疗和保健食品,它是1990年以後大家开始有能力去做菌种分类後的产物,可以做出「应该有效」的产品,它对应的人群逐渐扩大到亚健康。
4.0的灵芝是,你让消费者觉得有需要,他就会买,因为它就是一个「可以预防保健」的食品,这样的产品强调的不是治疗而是预防,预防不要因为PM2.5生出气喘儿,预防不要太早痴呆、太早心脏病发、太早得到癌症......能保护五脏六腑、调整免疫系统、稳定身心平衡者,诉求对象就是全体人类。
1.0的灵芝就像远古时代的灵芝,原料全是野生的,菌种是不是灵芝也不确定,成分更是混沌不明;2.0的灵芝是混合物种、混合成分;3.0的灵芝是单一物种、复合成分;4.0的灵芝是组合成分或单一成分。这就是从过去到现在整个灵芝研究发展的脉络。
灵芝产品、灵芝产业之所以能从1.0进化到4.0,正是因为背後有灵芝研究的推动。所以真正的灵芝研究就是要探讨灵芝的真实性、创新性、可实践性,研究结果必须是稳定且可以再现,如果一个灵芝研究无法符合这些条件,只是在讲「曾经拥有」的事情,最多只是发表完文章就没了,更别提丰富灵芝文化的内涵。
2.0~4.0版本的灵芝产品,虽然定义不同、规范不同,标准也不一样,但有一件事是不变的:食品一定要安全,追求安全近乎苛责;药品一定要有效,你要拿出临床有效的证据。但不管是作为食品或药品,产品都必须规格化,因为只有具备一致性,下一批还能再做出来了,才有市场可言。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
企业标准才是确保质量的最高准绳
有对的原料,才可能做出对的产品,所以一个灵芝产品首先要符合的标准就是原料。
按中国大陆官方规定,可以作为药品原料的灵芝必须是赤芝(Ganoderma lucidum)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灵芝菌种,除了前两者外,还有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这是中国大陆对灵芝定订的国家标准,也是大陆灵芝企业制作灵芝产品必须遵循的「最低标准」。
为了推动灵芝进军国际市场,中国大陆还主导制定了《ISO 21315:2018中医药-灵芝》国际标准,这个标准已在2018年12月发布,主要是提供国际上其他国家判断你卖给他的原料、半成品或产品「是不是灵芝」的参考依据。事实上早在2014年,美国药典委员会也对灵芝原料制定了最起码的监定标准,作为美国检验在其国内流通的灵芝产品是否名实相符的参考。
ISO 21315:2018中医药-灵芝的文件首页(局部)。
美国药典委员会制定的灵芝质量标准文件首页(局部)。
不管是ISO国际标准或美国药典委员会的标准,其所定义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都是子实体(fruiting body),并不包括灵芝孢子粉,也不包括紫芝(Ganoderma sinense);其用来作为检测是否为灵芝的指标成分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有灵芝酸A(一种灵芝三萜)。也就是说,凡灵芝或产品者必须能验出灵芝酸A,才是这两个标准所定义的灵芝。
但不论是ISO国际标准也好,美国药典委员会的标准也罢,都是建议性而非强制性的最低标准;中国大陆的国家标准虽在中国境内有强制性,但也是评价灵芝的最低标准。
然而再多的标准都比不上企业标准,因为每个产品的功效诉求不同,成分规格也不会一样,所以企业针对产品个别建立的内控标准,才是可以确保「神迹」不断重现的最大关键。
灵芝是吃来长命百岁的
若能治病,只是顺便而已
灵芝产官学界总是念兹在兹,要「弘扬灵芝文化,进军国际市场」。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用我的这套逻辑才有助於灵芝进军国际市场?
灵芝的安全就像食品那样没有疑虑,但如果让它只是一般食品,而忘了它食药同源的身份就太可惜了。
食药同源让灵芝得以人人扶正固本,所以灵芝的「有效」和西药的「有效」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等级。药是用来治病的,灵芝是吃来长命百岁的,灵芝如果能帮你治病,只是顺便而已。
药不能是食品,但食品可以是药。药不是人人能吃,但食品可以。所以企业要把灵芝卖出去,不是把它推到药品市场,而是以食品的身份去推广它,这样全人类都会是你的客户,灵芝也才能照顾全人类的健康。
如果你能做到让大家觉得今天没吃灵芝会对不起自己、会感到很不安心,甚至会把灵芝介绍给他最亲爱的家人吃,那麽你就成功了,因为这时候的灵芝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文化──是根植於内心的修养,是毋需提醒的自觉,是为人着想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