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精进「第一线免疫」的主力战将 ── 吞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

发布时间: 2016-02-18 00:36

〔编按〕不管是新兴病毒、突变病毒,还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癌症,反应灵光的「第一线免疫」正是你我健康最切实际的保护。发表於2002年的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说,灵芝如何提升第一线免疫防卫系统的战力。时隔十几年再读这篇文章,依然受用。

文/许瑞祥

◎本文原载於2002年7月《健康灵芝》第17期 16~19页,原标题〈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吞噬细胞与自然杀手细胞〉

rsh-tsugae2

(摄影/连震黎)

 

人类自出生开始不断的受到外来各种病原体、污染物与环境中无形无影能量的侵袭,同时在体内的大小器官中,初始的异常细胞亦源源不绝的生成,内忧与外患交织存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但我们却都能存活,并且在生命的大部分时期中,表现出相当健康的状态,甚至在生病时,也能从对抗疾病的战争中很快的复原,其所赖以凭藉的,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免疫系统,复杂的免疫功能成为维持个人健康的最大保障。

如何调理个人的免疫系统,成为现代人预防疾病、抗老防衰的不二法门。认识基本免疫系统的互动关系,应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投资经营免疫系统已成为个人健康管理的唯一途径。有监於此,各种宣称具有免疫调节或免疫增强功效的产品,往往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入门的捷径。

在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是非常精密而复杂的防卫体系。通常在外来入侵的各种细菌、真菌、寄生虫与病毒等,尚未对身体造成伤害前,就先被第一线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发现而消灭。唯有当大量的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後,应变性(特异性)免疫系统便会被徵召启动,针对传染病原体产生一系列专一性的反应,除了将其消灭外,并产生记忆性,以便下次病原菌再来时能够快速的辨认,这就是注射疫苗能预防疾病的原理。

 

第一线防卫系统的「吞噬细胞」与「自然杀手细胞」

本文中将介绍免疫系统中,负责歼灭於滩头的第一线防卫系统中主要的两种细胞──吞噬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的来源,及其活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吞噬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在血球的分类中皆为白血球的一部分,在血液中循环全身的白血球,虽然在数量上远少於携带氧气的红血球,但却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

白血球起源於人类骨髓里的干细胞(stem cell),具有一个细胞核,最常见的为单核细胞(monocyte),当有感染发生时,单核细胞会大量出现并转化成巨噬细胞(macrophage)。巨噬细胞体积大、吞噬能力强,能包围并杀死经由专一性免疫细胞(如B细胞或T细胞等)标记信号的病原体或老化和变异的细胞。巨噬细胞除了能在血液中全身流动寻找目标外,并存在於网状内皮系统中的淋巴结、脾脏、肝脏等重要据点,侦查并捕捉、消灭通过的病原体或异常细胞。

另一类具吞噬能力的是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中性白血球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後进入血液中,每当寄主受到病原菌感染时,中性白血球会快速大量的增加,此亦成为医生判断病人外源感染时的指标。前述所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白血球皆具有直接吞食另一细胞的能力,因此皆属於镇守第一防线的吞噬细胞(phagocyte)。

在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另一支作战的主力是自然杀手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此类细胞不具有T细胞或B细胞的抗原受器,为源生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形态上可见其细胞中具有大颗粒物质,故又被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具有辨认肿瘤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能够自发性的毒杀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自然杀手细胞亦可经由IgG受器辨认後,毒杀被IgG抗体标记的细胞,进行所谓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杀作用。经活化的自然杀手细胞可释放干扰素γ(INF-γ)和介白素(IL-1)等细胞激素,对於免疫反应的调节具重要的作用。

 

各项灵芝研究成果,证实可提升免疫功能

1970年代有关灵芝抗肿瘤的活性研究成果,引发灵芝与免疫功能提升的研究兴趣。在以小白鼠腹腔抽出液中的巨噬细胞吞噬鸡红血球的能力作为评估指标,结果显示注射灵芝萃取物的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吞噬能力,且作用的强度与给药的持续时间有关。此种提高体内非特异性吞噬细胞的活性,对於外源病原菌或癌化细胞的早期消灭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0年林志彬等曾发表以灵芝乙醇萃取物和灵芝多糖经灌胃喂食小鼠後,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血球的能力。以松杉灵芝(G. tsugae)的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的多糖体,能明显恢复小鼠在注射氢化可体松(hydrocortisone)後的碳粒廓清率,并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1990年顾立刚等则报导从薄盖灵芝(G. capense)菌丝体萃取物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於体外培养24小时後,可增加巨噬细胞对红血球的吞噬功能,并且增加其中溶体酶的含量。

为深入探讨灵芝多糖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1999年李明春等发表利用雷射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连续监测灵芝多糖成分之一的GLB7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Ca2)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灵芝多糖GLB7(20 μg/ml)会引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明显升高,且此钙离子的升高现象,是由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0年李明春等再度发表灵芝多糖GLB7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蛋白质激酶C(protein kinase 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灵芝多糖GLB7(40μg/ml)可明显促进其巨噬细胞中蛋白质激酶C的总活性。同时经由灵芝多糖GLB7能拮抗staurosporine对巨噬细胞中蛋白质激酶C的抑制作用,说明灵芝多糖GLB7活化巨噬细胞中的蛋白质激酶C的活性并非是直接作用於受体上,而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中的讯息传递过程,达到增强蛋白质激酶C的活性。

1985年郑惠华等证实人工培养灵芝的子实体萃取物对於小鼠S-180肉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部分是由於提升自然杀手细胞活性而来。

1989年翁舷志等发表灵芝菌丝体水萃取物中酒精不溶部分GL-AI腹腔注射於C3H/HeN小鼠时,发现注射4~400 mg/kg剂量时,都能增强自然杀手细胞之活性。腹腔注射40 mg/kg  GL-AI,15小时後就可增强自然杀手细胞之活性,48小时後达到最高,120小时後则回复到正常。

在接种肝癌与黑色素瘤细胞的小鼠,其体内自然杀手细胞的活性很低,但经腹腔注射40 mg/kg之GL-AI後,即能增强其自然杀手细胞活性,同时给药小鼠的血清分析显示其干扰素含量亦有增加。结果显示灵芝萃取物无论对健康或含瘤小鼠,皆可增强其脾脏自然杀手细胞之活性,同时亦产生干扰素来活化其他吞噬细胞。

2000年陈妙龄发表用松杉灵芝(G. tsugae)的萃取物以口服方式喂食BALB/c雌鼠,进行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实验。经8周的连续喂食後,分析其血液中颗粒细胞的吞噬活性,收集腹腔细胞分析其中细胞激素分泌量,并分析腹腔中自然杀手细胞之活性。结果显示有关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明显可促进抗体生成、增进免疫细胞的增生能力与调节T细胞的功能;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则证实,灵芝的喂食可显着的增加腹腔中自然杀手细胞的活性。

作者除了确认松杉灵芝的萃取物具有全方位的免疫调节功能外,并强调其在活化自然杀手细胞时的显着成效。此结果除了再度彰显各种灵芝的免疫调节机制外,同时亦提供口服灵芝萃取物能增加自然杀手细胞活性的证据。

由前述文献报告的结论可知,作为健康维护第一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吞噬细胞,除了负责防御与衰老细胞的清除外,并参与传递抗原讯息、分泌细胞激素等调节免疫的功能;自然杀手细胞除了扑杀病原体与癌细胞外,并能分泌干扰素。

各种灵芝的萃取物陆续被证实能提升吞噬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的功能,此不仅仅是增强动物体抗肿瘤、抗病原体感染的防线,还可间接影响特异性免疫机制,进而参与整个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其价值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抗癌症和传染病,灵芝提供胜利的契机

在交通发达、人口集中的现代都会生活中,各种奇怪的病原体不再被隔离,先进国家研发对抗传染病的疫苗却总是落後於低等生命们的创新速度,而在我们体内专司抗体制造的B细胞,却也总是无法辨认新型病菌的外貌。

每年夏天盛行的肠病毒和冬季流行的感冒病毒,一直不断的重复出现,显示病毒创新突变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学习认知的范围。因此当病毒来袭时,第一线的免疫保护能力之加强,将可延长寄主应变的时间,同时亦能减轻病原菌入侵的伤害。

在工业化的社会中,各种污染物充斥生态环境中,人体内的各种细胞无时不刻不受到异常讯息的诱导,而追求细胞个体的独立表现,失控的癌细胞在个体内流窜着,最终演变成为致死的头号杀手来反噬寄主。虽然有关癌症的研究日新月异,抗癌疫苗和抗癌新药的问市,代表人类向癌症挑战的决心,但就目前结果而言成效依然不彰。

但对抗癌症如果能从预防胜於治疗的立场评估时,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第一道免疫防线的自然杀手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如果能被有效提升,相信必能增加辨认与消灭异常细胞的机会,大大减低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性,达到制敌机先的境界,为人类防癌抗癌提供胜利的契机。

灵芝的成分包罗万象,其与免疫调节机制的互动更是绵延不绝。三十年前学者从灵芝的抗癌活性中找到主导消灭癌细胞的免疫系统,并经分析确认非特异性的吞噬细胞与自然杀手细胞主导部分抗癌机制。因此当具备「促进吞噬细胞与自然杀手细胞活性」的产品获准上市时,无异宣告我们对抗传染病和癌症时不再孤单与无助了!

 

参考文献

1. 王圣予、陈建和:免疫学,艺轩出版社,2000年.

2. 林志彬:灵芝的现代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陈妙龄:以松杉灵芝喂食BALB/c鼠探讨腹腔免疫反应的功能评估指标,台湾大学农化所硕士论文,2001.

4. 许瑞祥:灵芝概论,万年出版社,1993.

分類:靈芝學者